中文名 | 紅壤-大豆系統中鎘的污染預警、毒性機理與遷移模型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
項目負責人 | 廖柏寒 | 依托單位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本項目通過對湖南省紅壤地區鎘(Cd)污染區野外采樣分析、模擬盆栽試驗、化學調控試驗,觀察和分析大豆在不同生長期不同器官中Cd含量、主要生理指標(葉綠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等)變化、土壤Cd主要形態(水溶態、交換態、生物有效態含量及總量)變化、土壤主要理化性質變化等,采用化學和生物學分析技術對大豆葉片和根系細胞結構和成分進行分析,研究紅壤-大豆系統中Cd的污染預警機制并用之判斷大豆受到Cd污染而出現三個受害階段、紅壤-大豆系統中Cd的毒性機理、紅壤-大豆系統中Cd的遷移數學模型。本項目的完成,對深入探討重金屬對植物的生態毒性,豐富生態毒理學的理論內涵,在其他土壤-植物系統重金屬污染研究中推廣應用,及時預測和發現農作物受害狀況,改善我國南方紅壤地區植物生長環境,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性,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 2100433B
序號 |
標題 |
類型 |
作者 |
---|---|---|---|
1 |
湖南 4 個礦區稻田 As 污染狀況的初步調查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 |
施用 P 肥對 Cd 污染脅迫下黃豆生長的調控作用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3 |
兩種無機萃取劑對水口山礦區污染土壤中鉛、鎘的洗脫 |
會議論文 |
廖柏寒| |
4 |
不同大豆品種鎘毒害效應及耐鎘差異性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5 |
萘乙酸和 Zn 對大豆 Cd 脅迫傷害的緩解效應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6 |
模擬酸雨對白菜生長過程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積累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7 |
硫化物沉淀法處理含 EDTA 的重金屬廢水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8 |
Fraction distributions of lead, cadmium, copper, and zinc in metal-contaminated soil before and after extraction with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9 |
土壤 Cd 處理對大豆葉片激素含量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0 |
Arsenic removal from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phosphoric acid and phosphate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1 |
幾種酸和鹽對 As 污染土壤的化學萃取修復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2 |
礦區污染土壤 Pb 、 Cd 、 Cu 和 Zn 的形態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3 |
Pollution, fractionation, and mobility of Pb, Cd, Cu, and Zn in garden and paddy soils from a Pb/Zn mining area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4 |
低分子有機酸淋溶對土壤中重金屬 Pb Cd Cu 和 Zn 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5 |
模擬酸雨下自然紅壤與污染紅壤中 Cd 、 Cu 、 Zn 的釋放特征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6 |
礦區污染土壤 Pb 、 Cd 、 Cu 和 Zn 的形態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7 |
表面活性劑在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8 |
土壤重金屬化學形態的生物可利用性評價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19 |
湖南某礦區菜園土中典型重金屬的形態分析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0 |
鎘脅迫對大豆花莢期生理生態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1 |
鎘脅迫下大豆生長周期主要生理生態動態特征研究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2 |
CaCO3 對 Cd 和幾種營養元素在紅壤 - 黃豆系統中的調控作用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3 |
Surfactant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 Effect on Soil Cd Fractions and Cd Distribution in Soybean Plants in a Pot Experiment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4 |
鎘脅迫對大豆生長及籽粒中營養元素含量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5 |
三種無機萃取劑去除土壤中 Pb Cd 的條件研究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6 |
低分子有機酸對土壤中重金屬的解吸及影響因素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27 |
羥基磷灰石對 Cd 污染土壤中馬鈴薯生長及品質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廖柏寒| |
對于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的地區則會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的紊亂、營養不均衡,最終使植物枯菱甚至死亡。此外,汞、砷能夠有效地減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細菌活動,影響氬元素的供應。重金屬在農田土壤系統中的污染過程...
這個是圖層的問題,他肯定有好多圖層。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兩條線,a和b,他們的屬性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a,b兩個圖層。在圖紙空間中如果只要a線的話,就把b層凍結,b線就顯示不出來了。我一直這樣畫圖,...
構件存檔,然后在另一個文件中提取存檔的構件
格式:pdf
大小:812KB
頁數: 5頁
評分: 4.4
采用土培實驗和連續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重金屬Pb、Cd在海南島花崗巖磚紅壤中的形態組成、外源Pb、Cd污染及化學修復劑磷、鈣、硫對土壤重金屬形態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供試原土壤中,重金屬Pb的化學形態以結合態和殘余態為主,土壤有效態Pb含量較低,其中殘余態Pb>有機質結合態Pb>鐵錳氧化物結合態Pb>碳酸鹽結合態Pb>交換態Pb>水溶態Pb,說明土壤Pb的環境風險較低;重金屬Cd的化學形態以鐵錳氧化物結合態和碳酸鹽結合態為主,土壤中交換態Cd含量較高,其中鐵錳氧化物結合態Cd>碳酸鹽結合態Cd>交換態Cd>有機結合態Cd>殘余態Cd>水溶態Cd,說明土壤Cd的環境風險較高。當外源Pb、Cd污染土壤時,有鐵錳結合態Pb>殘余態Pb>有機態Pb>碳酸鹽結合態Pb>交換態Pb>水溶態Pb,交換態Cd>鐵錳氧化物結合態Cd>碳酸鹽結合態Cd>殘余態Cd>有機態Cd>水溶態Cd的趨勢。向污染土壤施加化學改良劑過磷酸鈣、硫化鈉和石灰,能顯著降低水溶態Pb、Cd和交換態Pb、Cd的含量,并使有機結合態Pb、碳酸鹽結合態Pb和鐵錳氧化物結合態Pb含量下降,但殘余態Pb、碳酸鹽結合態Cd、鐵錳氧化物結合態Cd和有機態Cd有增加的趨勢,殘余態Cd的含量基本穩定。
格式:pdf
大?。?span id="9znmvsx" class="single-tag-height">812KB
頁數: 6頁
評分: 4.5
根據小波包分析理論,結合橋梁結構損傷的動力特征,提出新的損傷識別指標——小波包能量變異極值指數,利用數值模型方法初步驗證了其在橋梁損傷識別的效果,并通過斜拉橋模型動力試驗驗證了其對于橋梁結構損傷具有良好的靈敏性,為橋梁預警系統中損傷識別指標的選擇提供了依據。
我國大量的非規范垃圾填埋場因滲瀝液滲漏造成了嚴重的土壤污染。認識垃圾滲瀝液進入土壤后的不良生態效應及修復后的生態效應響應是固廢領域和環境科學屆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項目組重點解決二個科學問題:一是不同劑量滲瀝液污染土壤及其浸出液對原生動物的毒性變化規律及影響因子;二是土壤及其浸出液的生物毒性對土壤修復劑的響應規律及機理。本研究選取我國分布廣泛的紅壤作為研究對象,將自然水體中廣泛存在的梨形四膜蟲作為生態效應指示生物,尋求基于土壤本體特征及浸出液性質的多項理化參數與梨形四膜蟲急性毒性與慢性毒性的相關性,同時研究滲瀝液污染紅壤的生態修復技術以及生態效應響應規律及機理。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可望建立毒性預測模型并期望通過常規理化參數預測生物毒性和調整生態修復劑的添加配比及添加量。本研究結果對降低滲瀝液污染土壤和通過浸出液進入自然水體后對生態風險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書在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危害及其植物修復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吊蘭對鎘的耐性與積累特性,外源調節劑作用下吊蘭對鎘的耐性與積累特性,吊蘭對銅-鎘、鎘-鋅-鉛復合污染土壤的修復能力,以及栽培吊蘭對土壤鎘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方面系統介紹了觀賞植物吊蘭對土壤鎘污染的耐性與修復能力,為將觀賞植物應用于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提供參考。
前言
1緒論
2吊蘭對鎘的耐性與積累特性
3EDTA與檸檬酸調節下吊蘭對土壤鎘污染的耐性與修復特性
4外源磷調節下吊蘭對鎘的耐性與積累特性
5吊蘭對土壤鎘伴生金屬銅、鋅、鉛污染的耐性與修復
6栽培吊蘭對重金屬污染土壤微生物數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7栽培吊蘭對土壤鎘、鉛污染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響
8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