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耐寒、耐旱、抗風。生長適溫20-28℃,冬季不低于-5℃均可安全過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最好。
莖干單生,通直,高達15米,桿莖可達30厘米以上,莖部光滑,有環狀葉痕,銀灰色,略似長花瓶狀。羽狀復葉8-10枚,聚生莖端,長3米以上,復羽片分裂為11-17片小羽片,羽片披針形或羽片再深裂,螺旋狀于葉軸上,蓬松向外呈放射狀伸出,形似狐尾,每羽片有數條縱向平行脈,葉色亮綠,葉柄粗短,葉鞘管狀。
雌雄同株。粉紅色穗狀花序,分枝多,長于包莖底下。花單性,常3朵一組,中央為雌花,兩側為雄花,雄花有雄蕊60-71枚;雌花子房具3心皮、1室,具1胚珠。果橢圓形至卵圓形,長約6厘米,直徑約3.5厘米,熟時橙紅色。種子一枚,橄欖狀橢圓形,表面有花紋,內果具有很多粗而硬的如浮雕般鑲嵌在果核上的纖維,胚乳均勻,千粒重約20千克。其種子發芽類型為毗鄰型。
原產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及澳大利亞東南、西南及南部地區。從赤道熱帶到暖溫帶多種氣候類型區都可栽培。中國華南及東南省區有引種栽培。
狐尾椰子用播種繁殖。
成熟種子采收后應及時處理,去除果皮及果肉。用1-2%石灰水浸種24小時。撈起種子進行播種、催芽。催芽采用發芽箱催芽法,選用塑料周轉箱作為發芽箱。
春夏兩季為播種適期,種子較易發芽,在室溫28-30℃下,足夠的濕度,多數只需1-2個月就能發芽。用素沙、椰糠和少量黃土按一定比例配制成保濕通適的播種基質,將種子點播于基質上,深度以能見到種子為宜,每箱播種100粒左右,淋足水,在箱上蓋好薄膜,以保濕保溫。定時檢查種子萌動情況,當多數種子萌發后可揭去薄膜,增加光照,以利于幼苗生長。待幼苗長到20厘米高時,應移入通透性好的營養杯(營養杯規格為18厘米×16厘米)中培養,營養土用沙壤土、蘑菇土、草木灰4:1:1配成。
遮蔭保濕:當幼苗而移入營養杯后,需進行50-60%的遮蔭處理,避免太陽曝曬,達到降溫保濕的效果。待苗高40厘米、3個葉以上時即可減少遮蔭,增加光照進行練苗,以培養壯苗。
水肥:當幼苗移植成活后,用稀薄人畜液肥或復合肥液噴施,也可以結合噴藥,用葉面肥進行根外追肥,促其生長,加快幼苗出圃。營養土要見干見濕,保持通透不漬水,以免爛根死苗。
土壤:雖然狐尾椰子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作園林苗圃生產,應選擇土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作為生產地,并要求交通方便,以利于苗木出圃。選擇好園地后,要用挖土機進行深翻整地,同時開好排水溝。
定植:當苗長到50厘米以上或3-5片葉時即可定植于大田,定植適期為春秋兩季,以春季最好。定植時,宜采用“品”字形列植,按株行距120厘米×(120-150)厘米挖40厘米×40厘米×40厘米定植穴,穴底施入腐熟農家肥1千克或有機肥0.5千克作基肥,再適當回土。定植時要小心去除營養杯,不讓營養土松散,否則定植成活率低;定植時應掌握好栽植深度,以莖基部露出土面為宜,栽植太深則生長緩慢。
水肥:保持田間土壤濕潤,生長旺季要每月追施硫酸鉀復合肥或農家肥1次,施復合肥時可于雨后撒施,或開溝淺埋,農家液肥宜灌施,有條件應多施農家肥或有機肥,促使生長良好。雨季要及時排水,以免造成爛根死苗;旱季要澆水保濕,以保持生長。
狐尾椰在園林上的應用,一般以基部直徑15厘米以上,苗高2.5米以上較為常見。大苗的移植技術直接關系綠化的景觀效果和綠化成本。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達到綠化、美化目的,大苗移植時必須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
斷根:斷根是為了促使狐尾椰所帶土球內新根的萌發,應在移植前有計劃地進行,先在樹干基部四周一定范圍內開溝斷根,一般以樹桿地徑外圍向外擴展大于15厘米為半徑,開50厘米深環狀溝。因斷根時保留了狐尾椰底部的根系,通過這些根系可維持其生長并促使斷根萌發新根。斷根時間最好選在移植前1個月左右進行,當斷根處抽發出米白色新根時即可移植,這樣可大大提高移植成活率。
種植:運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損壞土球,否則會降低成活率。種植前要適當修剪,剪去部分老葉,只保留6-8片葉即可,以減少水分蒸騰。種植時應盡可能挖大種植穴,種植穴大小最好是土球大小的2倍以上,并回填種植土,種植土以腐殖土為好。種植后要及時做好支撐固定樹干,以防風吹晃動或倒伏。并澆好定根水,同時將樹干及葉片淋濕。
植后管理:種植后2個月內澆水工作很重要,澆水一定要充足,但又不能積水。每次澆水時都要同時淋濕樹干樹葉,每天早、晚各1次。種植后的狐尾椰子不能急于施肥,剛移植的大苗因根系受損,若過早施肥,則會燒傷新根造成植株死亡。待幾個月后植株恢復長勢,才可施肥,施肥方法以“薄肥勤施”為原則,等苗木完全恢復長勢后,可進入正常管理。
病害主要有葉斑病和黑點病等。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蠐螬、螻蛄及蛀桿蟲紅棕象甲。
葉斑病:發病前噴灑1%波爾多液保護;發病期間用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等500-700倍液輪流噴灑,每10-15天一次,連續數次,同時剪除病葉,集中燒毀;此外,增施磷鉀肥,有利于增強植株的抗病力,可達到減少病害發生的效果。
黑點病:可用石硫合劑或25%敵力脫乳油2000- 3000倍液或25%粉銹靈2000倍液噴灑,每10-15天一次,連續數次,并且幾種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明顯。
狐尾椰的主要害蟲為紅棕象甲。
紅棕象甲危害:其幼蟲鉆入樹干內,鉆食柔軟組織,將樹干纖維咬斷并殘留在蟲道內,嚴重時使樹干成為空殼;危害最明顯的是幼蟲鉆食生長點,初期使心葉殘缺不全,最終使生長點腐爛,造成植株死亡。
紅棕象甲防治方法:①加強檢疫,防止此蟲隨苗木引進;②據其成蟲喜歡在植株上的孔穴或傷口產卵的習性,保護樹干不受傷害。發現樹干受傷時,可用瀝青或泥漿涂抹傷口,以防成蟲產卵;③清除被害株,以免成蟲羽化后外出擴散繁殖;④化學防治:可用氯丹乳油800-1000倍液或甲胺磷400倍液于葉腋間灌入,每株用藥液1.5-2.0千克, 施藥時間最好在晴天的午后進行,此法可同時防治地下害蟲。
狐尾椰是棕櫚科植物中的一個珍稀新種,可用于公園造景、道路綠化,是珍貴園林樹種。由于植株高大、樹形優美、抗性和適應性強,因而是構筑熱帶風光優良的園林景觀樹種。幼樹可盆栽,擺于室內,具有觀賞價值。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農村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 是確保農村環境長治久潔 的關鍵,也是解決農村環境工作治難鞏固更難的關鍵。 根據我村實際 情況創建環境衛生考核標準要求, 現將村莊環境衛生長效保潔制度規 范如下: 一、村莊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的四項基本原則 1. 以著眼長遠,注重長效為原則。 2. 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切實把村莊環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好的原 則。 3. 以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專業隊伍與群眾運動 相結合原則。 4. 能有效改善村莊環境面貌和保護生態為原則。 二、環境衛生保潔隊伍制度 1. 道路保潔制度。(1)成立道路保潔小組,增加道路保潔人員,主 要負責本村區域內進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內居民區、公共活 動區及場所的衛生清掃、垃圾收集、清運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無垃圾、無雜草、無堆積物、無積水。村主要道路兩側可視 范圍內道路保潔標準執行。 (3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 1 - 新鮮村建立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方案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按照鎮黨委、政府建立環境衛生 整治長效機制的要求,結合我村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全面落實黨的 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開展全村環境衛生整治 作為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廣泛宣傳發動,科學制定規劃, 明確各方責任,落實關鍵措施,全面組織推進;以全村環境衛生 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和推行農村環 境建設管理長效機制,打造全村農村新形象、新面貌,為我村爭 創文明健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情況 新鮮村地處武威城區北郊,東、南、西三面與市區交錯,轄 區內共有 14個村民小組,共 1226戶人家,總人口 4089人。雷臺 東路、北二環路兩條主干道路橫穿全村,
狐尾椰子優樹是常綠喬木,植株高大通直,莖干單生莖部光滑,有葉痕,略似酒瓶狀高大12-15米,葉色光綠,簇生莖頂,羽狀全裂,長2-3米,小葉皮針形,輪生于葉軸上,果卵形,長68cm,熟時橘紅色至橙紅色。
種質名稱:狐尾椰子優樹
種質外文名:Wodyetia bifurcata
科名:棕櫚科
屬名:狐尾椰子屬
種名或亞種名:狐尾椰子
種拉丁名:Wodyetia bifurcata A.K.Irvine
原產地:約克角
省:昆士蘭州
歸類編碼:11131115133
資源類型:其他
主要特性:其他
主要用途:觀賞
氣候帶:熱帶到暖溫帶
生長習性:喜溫,喜濕,耐寒、耐旱、抗風
開花結實特性:多年生
具體用途:行道樹,園景樹
觀測地點:華南植物園
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生態環境:熱帶雨林
狐尾椰子雖是20世紀70年代才被人們發現,但因其植株高大挺拔,形態優美,樹冠如傘,濃陰遍地,耐寒耐旱,適應性廣,而迅速成為熱帶、亞熱帶地區最受歡迎的園林植物之一。 適列植于池旁、路邊、樓前(后),也可數株群植于庭園之中或草坪一隅,觀賞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