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環境,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常綠喬木,高13-15(19)米,直徑12-17厘米。葉3枚輪生,圓卵形,長2-6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圓,基部近平截;主脈于兩面明顯,側脈數對,生自主脈兩側,近平行,不達葉緣而網結;邊緣全緣;兩面紅色;葉柄長2-9厘米,略帶紅色。花序生于二歧分枝的頂端,具長約2厘米的柄;總苞闊鐘狀,高2.5-3毫米,直徑約4毫米,邊緣4-6裂,裂片三角形,邊緣具毛;腺體4-6枚,半圓形,深綠色,邊緣具白色附屬物,附屬物邊緣分裂。雄花多數;苞片絲狀;雌花柄伸出總苞外;子房三棱狀,縱溝明顯。蒴果三棱狀卵形,高約5毫米,直徑約6毫米,光滑無毛。種子近球狀,直徑約3毫米,褐色,腹面具暗色溝紋;無種阜。
原產熱帶美洲,我國福建、臺灣近年有栽培,做行道樹,葉紅色可觀賞;近年北京溫室亦開始栽培。
喜光,喜溫暖氣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豐富的土壤。較耐寒,并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濕及抗風能力。多生于田邊、溪畔,并能耐間歇性水淹。生于山谷或山坡混交林中。
烏桕價格,烏桕樹價格:烏桕8公分160元,烏桕10公分295元,烏桕15公分1300元,烏桕20公分2800元,
紅葉烏桕樹冠整齊,入秋葉色紅艷可愛。陸游詩中曾贊嘆“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紅葉烏桕在園林綠化中可作護堤樹、庭蔭樹及行道樹,還可種植于水邊、池畔、坡谷、草坪,如與亭廊、花墻、山石等搭配,也很協調。
葉片終年紅色,非常美麗的盆栽觀葉植物,溫暖地區用于園林布置、環境美化等。
紅葉烏桕常用扦插繁殖,也可采用播種繁殖。
盆栽基質可用培養土、泥炭土和粗砂混合配制。生長期澆水不宜過多,避免盆內出現積水的現象。秋冬氣溫降低,應嚴格控制澆水,盆土過濕易引起落葉,甚至導致根莖腐爛。生長季節可每半月施肥一次,并可增施2~3磷鉀肥,保持植株枝繁葉茂,防止枝葉徒長。
生長季節宜陽光充足的環境,但夏季須遮蔭,避免強光直射。栽培過程中,應盡量少搬動,以免折斷枝葉,流出乳汁。生長適溫:4~9月為18~24℃,9月至翌年4月為13~18℃。越冬溫度不宜低于10℃,否則葉片易變色脫落。
俏黃櫨耐修剪,分枝能力強。植株越冬季節葉色易變淡或枯黃脫落,應結合春季換盆進行整形修剪,去除枯枝,壓低株形,促其多分枝。同時,俏黃櫨夏季生長較快,若植株過高,可適當進行摘心,保持植株豐滿、美觀。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紅葉復花矮紫薇的生長特點 紅葉復花矮紫薇由矮紫薇改良成的紅葉中矮紫薇。千 屈菜科紫薇屬落葉小藻木。國內資源較少。株高 50-120公 分,新枝紅色,具 4棱,單葉對生或互生,新葉嫩紅色,秋 季鮮紅,橢圓形至倒卵形。圓錐花序頂生,花瓣 6 片,近圓 形,呈皺縮狀, 邊緣有不規則缺刻, 基部具爪。 花色由玫紅、 桃紅漸呈粉紅, 重瓣復花白蕾絲邊, 夏秋季節開放, 花期長, 花色呈現兩種色彩。蒴果橢圓形,內有種子多粒。一般當年 生的播種苗長到 4—5厘米即可開花, 20-25厘米的 2年生 植株就能花滿枝頭。 紅葉復花矮紫薇的生長特點: (1) 嫩葉紫紅,色彩鮮艷,持續到五月下旬, 6月老 葉轉綠; (2) 芽早熟,至使早花,多花,矮生,枝型緊湊; (3) 花重瓣,玫瑰紅色鑲白邊,類似香石竹切花,花 艷花奇,花期 6-10 月,盛夏盛花,花期長,在夏季修剪能 調節花期。 8月上旬修剪,國慶節即可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在紅葉石楠春梢和夏梢轉綠時修剪,并在修剪前10天施用尿素,可以促發夏梢和提前促發秋梢,可使紅葉期延長91天;施用有機復合肥作基肥對紅葉石楠生長發育非常有利,新梢發育良好,葉色亮麗持久,純化肥較差,紅葉期短。紅葉石楠在紅黃壤中種植表現新梢鮮紅亮麗,觀賞性更強,紅葉時間相對更長。
紅葉烏桕常用扦插繁殖,也可采用播種繁殖。
盆栽基質可用培養土、泥炭土和粗砂混合配制。生長期澆水不宜過多,避免盆內出現積水的現象。秋冬氣溫降低,應嚴格控制澆水,盆土過濕易引起落葉,甚至導致根莖腐爛。生長季節可每半月施肥一次,并可增施2~3磷鉀肥,保持植株枝繁葉茂,防止枝葉徒長。
生長季節宜陽光充足的環境,但夏季須遮蔭,避免強光直射。栽培過程中,應盡量少搬動,以免折斷枝葉,流出乳汁。生長適溫:4~9月為18~24℃,9月至翌年4月為13~18℃。越冬溫度不宜低于10℃,否則葉片易變色脫落。
俏黃櫨耐修剪,分枝能力強。植株越冬季節葉色易變淡或枯黃脫落,應結合春季換盆進行整形修剪,去除枯枝,壓低株形,促其多分枝。同時,俏黃櫨夏季生長較快,若植株過高,可適當進行摘心,保持植株豐滿、美觀。
常綠喬木,高13-15(19)米,直徑12-17厘米。葉3枚輪生,圓卵形,長2-6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圓,基部近平截;主脈于兩面明顯,側脈數對,生自主脈兩側,近平行,不達葉緣而網結;邊緣全緣;兩面紅色;葉柄長2-9厘米,略帶紅色。花序生于二歧分枝的頂端,具長約2厘米的柄;總苞闊鐘狀,高2.5-3毫米,直徑約4毫米,邊緣4-6裂,裂片三角形,邊緣具毛;腺體4-6枚,半圓形,深綠色,邊緣具白色附屬物,附屬物邊緣分裂。雄花多數;苞片絲狀;雌花柄伸出總苞外;子房三棱狀,縱溝明顯。蒴果三棱狀卵形,高約5毫米,直徑約6毫米,光滑無毛。種子近球狀,直徑約3毫米,褐色,腹面具暗色溝紋;無種阜。
原產熱帶美洲,我國福建、臺灣近年有栽培,做行道樹,葉紅色可觀賞;近年北京溫室亦開始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