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糯扎渡水電站巖石高邊坡工程理論與實踐 | 作????者 | 劉興寧 |
---|---|---|---|
類????別 | 圖書>工業技術>水利工程>水能利用/水電站工程 | 出版社 |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4年09月 | 定????價 | ¥58.00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517025221 |
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重大水電工程中的高邊坡問題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巖石高邊坡穩定性分析
1.2.2 巖石高邊坡數值模擬方法
1.2.3 巖石高邊坡安全監測
1.3 水電工程巖石高邊坡巖石力學問題
第2章 樞紐區巖石高邊坡地質勘察成果
2.1 工程概述
2.2 壩址區工程地質條件
2.2.1 勘察工作過程
2.2.2 地形地貌
2.2.3 地層巖性
2.2.4 地質構造
2.2.5 物理地質現象
2.2.6 水文地質條件
2.2.7 工程地質分區
2.3 區域構造背景及實測地應力分析
2.3.1 區域構造背景
2.3.2 實測地應力分析
2.4 樞紐邊坡巖體結構工程地質特征
2.4.1 巖體結構類型劃分
2.4.2 結構面的工程地質分級
2.4.3 結構面力學特性及力學參數取值
2.4.4 工程邊坡地質結構分類
2.5 糯扎渡水電站巖石高邊坡力學問題
第3章 巖體物理力學參數確定理論與應用研究
3.1 邊坡巖體質量評價的GSMR法
3.2 基于Hoek—BrOWn巖體錨固強度準則
3.2.1 廣義Hoek—Brown強度準則
3.2.2 巖塊單軸抗壓強度微結構張量表示
3.2.3 參數m5、s和n的開挖弱化因子表示
3.2.4 參數m6、s和n的錨固增強因子表示
3.3 巖體參數模糊分析和評價
3.3.1 巖體模糊分類
3.3.2 巖土力學參數模糊統計分析
3.3.3 小結
3.4 基于裂隙網絡的節理巖體參數研究
3.4.1 節理巖體三維裂隙網絡
3.4.2 基于裂隙網絡確定巖體等效參數
3.4.3 小結
3.5 樞紐區邊坡巖體質量分級及力學參數取值研究
3.5.1 CSMR邊坡巖體質量分類
3.5.2 邊坡巖體力學參數取值研究
3.5.3 糯扎渡樞紐邊坡設計規劃
第4章 巖石高邊坡穩定性分析理論和方法研究
4.1 考慮空間效應的改進三維剛體極限平衡法
4.1.1 安全系數定義
4.1.2 改進三維Sarma算法
4.1.3 改進三維不平衡推力法
4.1.4 算例驗證
4.2 基于Dijkstra算法的極限平衡有限元方法
4.2.1 邊坡穩定性問題的圖形化
4.2.2 基于Dikstra算法的最危險滑動面確定
4.2.3 Dikstra算法的優化
4.2.4 抗滑力的計算
4.2.5 程序實現
4.2.6 算例驗證
4.3 基于滑移線理論的邊坡極限平衡有限差分研究
4.3.1 滑移線理論的提出
4.3.2 滑動方向確定
4.3.3 最小安全系數計算
4.3.4 程序開發
4.3.5 算例驗證
4.4 考慮滑面變形的楔形體穩定性分析
……
第5章 右岸壩肩延時高邊坡穩定性研究
第6章 霧雨作用下高邊坡變形及穩定性研究
第7章 尾水出口洞坡聯合穩定性及加固措施研究
第8章 糯扎渡邊坡反分析與邊坡反饋設計研究
第9章 糯扎渡水電站樞紐區邊坡檢測分析與實踐檢驗
參考文獻 2100433B
本書為糯扎渡水電站巖石高邊坡工程的總結,共9章。第1章簡要介紹了當前我國巖石高邊坡分析理論與實踐概況,包括穩定性分析方法、數值模擬方法、高邊坡監測與反分析等研究現狀;第2章主要介紹糯扎渡水電站多年的地質勘察研究成果;第3、4章主要在巖石力學參數確定理論與方法,巖石高邊坡穩定性分析理論開展理論研究成果介紹;第5~7章分別針對糯扎渡樞紐區邊坡問題,以具體的邊坡為例介紹了研究進程、最終采用的工程措施;第8章介紹了巖土工程領域常用的地應力與變形參數反分析方法,并提出了邊坡反饋分析方法;第9章利用監測數據分析,對多個邊坡的變形特征進行了分析,并結合10年的工程實踐,探討了全生命周期邊坡設計思路。
武林大會啊
常規水電站 需要人員不間斷的巡視維護 。自動化水電站以計算機監控系統為基礎的綜合自動化;使水電站逐步實現少人值班,最終達到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高邊坡指土質邊坡高度大于20m、小于100m或者巖質邊坡高度大于30m、小于100m。
格式:pdf
大小:400KB
頁數: 6頁
評分: 4.8
高邊坡工程監理 重慶渝海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韋森 路塹高邊坡工程施工是道路施工常見的路基施工工藝,下面以 魚洞長江大橋北引道工程項目為例、 談談高邊坡工程監理的質量控制 問題。 一、 工程概況 重慶魚洞長江大橋北引道工程是市政基礎配套工程,該工程 K16+400-K16+600 段為挖方路塹。路基左側邊坡挖方高約 20m,右側 邊坡挖方高約 65.5m,左側坡頂為九宮廟配氣站,邊坡按永久邊坡考 慮,為減小對九宮廟配氣站的影響,邊坡按 1:0.75分級放坡開挖,并 采用厚層基材噴播植草護坡; 右側坡頂為攬月度假山莊及天然氣余氣 排放設施,采用分級變坡率,分級坡高 8m,采用錨桿格子梁加強支 護;挖方面積約 17萬平方,挖方工程總量 30萬立方。 二、 施工前監理工作 1、 組織施工單位復查工程地質資料,全面熟悉設計文件后進行 設計交底。 2、 根據實際情況編制監理細則、安全應急預案,認真審查施
《武漢大學百年名典:巖石力學的理論與實踐》可以供從事水利、水電、土木、建筑、鐵道、交通、冶金、煤炭、地質、地震、力學等專業的生產、科研和教學單位的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科學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及中等專業學校師生閱讀參考。
陶振宇,男,(1927—2000年),湖南省衡陽縣人,是我國著名的巖石力學與工程專家、教育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陶振宇先生1949年參加革命,195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工學院水利系,并留校任教。1954年武漢水利學院成立后,轉入武漢水利學院(先后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0年并入新的武漢大學)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曾擔任水利系黨總支書記等職。1960—1962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建筑工程學院進修,1986年被評為博士研究牛導師,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陶振宇先生是我國巖石力學學科,尤其是水工巖石力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部水工巖石力學試驗專著《高壩巖基的試驗研究》(1965年)和第。‘部水工巖石力學理論專著《水工建設中的巖石力學問題》(1966年)。主編的學術著作《巖石力學的理論與實踐》(1981年)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30年我國巖石力學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的主要成果,其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可以與國際上同期同類著作相媲美,對我國巖石力學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陶振宇先生足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的主要發起人和籌備成員之一。以第一署名向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提出成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的申請,在獲得中困科學技術協會批準后,積極承擔籌備工作,是中國巖土力學與工程學會13人籌備組成員之一。歷任國際巖石力學協會(ISRM)中國國家小組成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地下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巖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以及中國水利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等有關學會及專業委員會的委員、副主任委員或顧問委員等。
陶振字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巖石力學與工程,兼治科技史(中國水利史)。其研究內容涉及工程、力學、地質、地震及科技史(中國水利史)等多學科,在巖石力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認為巖石力學不同于一般固體力學之處,就在于其研究對象是天然巖石,并在巖石的自然特性、裂隙性、水力特性、地應力和地震機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研究成果,共出版學術著作(含合作)17部,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
《規范辭書編纂理論與實踐》代前言是我們編此論文集時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的體會,也是編寫組20年來工作的一份簡要總結。接下來的王力和呂叔湘先生有關語文規范化和辭書編纂的論述,是我們編纂規范詞典的基本指導思想。
《規范辭書編纂理論與實踐》“正編”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共輯30多篇論文,內容側重于編纂規范詞典的總體研究,分作兩個板塊:為什么要編纂規范詞典和編纂規范詞典的總體做法。“下編”共輯50多篇論文,內容側重于編纂規范詞典中若干重要問題的研究。分作9個板塊:對各主要編纂環節的總體論述;收字、收詞和相關問題;義項的設立、排列和釋義;詞類標注、語素的語法功能類別標注;審音與注音;成語熟語等的規范;異形詞的認定和處理;針對形音義有關疑難問題的“提示”的運用;從使用者角度看規范詞典的編纂等。
內容簡介
謝華生等主編的《生態工業園的理論與實踐》在總結國內外生態工業 園區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對已有的生態工業園理論和實 踐進行了認真的匯總和梳理,形成初步的理論體系和經驗總結。全書共11 章,首先,介紹了生態工業園的基本理論,包括生態工業園概述、國內外 研究與實踐的現狀、國內外生態工業園比較研究、生態工業園學科理論基 礎與方法,研究并提出了適合當今發展趨勢的、適應低碳發展要求的生態 工業園的指導性指標體系;其次,從生態產業體系、資源高效利用體系、 污染控制與生態景觀體系、管理與保障體系這四大部分進行生態產業園的 各子系統具體內容的論述;最后,分別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濱海 高新技術開發區華苑科技園、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為例,論述了有關理論 在綜合加工區、高新區、研發加工混合區這三種類型的生態工業園中的具 體應用,并總結了實踐經驗,結合園區特...(展開全部) 謝華生等主編的《生態工業園的理論與實踐》在總結國內外生態工業 園區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對已有的生態工業園理論和實 踐進行了認真的匯總和梳理,形成初步的理論體系和經驗總結。全書共11 章,首先,介紹了生態工業園的基本理論,包括生態工業園概述、國內外 研究與實踐的現狀、國內外生態工業園比較研究、生態工業園學科理論基 礎與方法,研究并提出了適合當今發展趨勢的、適應低碳發展要求的生態 工業園的指導性指標體系;其次,從生態產業體系、資源高效利用體系、 污染控制與生態景觀體系、管理與保障體系這四大部分進行生態產業園的 各子系統具體內容的論述;最后,分別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濱海 高新技術開發區華苑科技園、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為例,論述了有關理論 在綜合加工區、高新區、研發加工混合區這三種類型的生態工業園中的具 體應用,并總結了實踐經驗,結合園區特色展開生態工業園的實踐。 《生態工業園的理論與實踐》兼顧生態工業園區的理論與實踐,具有 較強的理論性和應用價值,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使用,同時也可供 環境管理、工業園區管理、工業行業、區域規劃等部門的管理人員、技術 人員及科研人員參考。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