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汽輪機潤滑油系統技術條件 | 實施日期 | 1994-01-01 |
---|---|---|---|
發布日期 | 1993-06-01 | 標準號 | JB/T 6695-1993 |
制修訂 | 制定 | 批準發布部門 | 機械工業部 |
備案信息
備案號:0001-19942100433B
電廠常用的汽輪機透平油一般是175公斤每桶
目前我國L-TSA汽輪機油產品標準為GB11120-89,該標準將汽輪機油按40℃運動粘度中心值分為32、46、68、100四個粘度等級(牌號),并分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個質量等級,其中優等品為國...
汽輪機油系統的作用如下:① 向機組各軸承供油,以便潤滑和冷卻軸承。② 供給調節系統和保護裝置穩定充足的壓力油,使它們正常工作。③ 供應各傳動機構潤滑用油。根據汽輪機油系統的作用,一般將油系統分為潤滑油...
格式:pdf
大小:349KB
頁數: 15頁
評分: 4.6
運行維護培訓教材——汽機專業 - 1 - 第八章 汽輪機潤滑油系統 第一節 系統概述 1、潤滑油系統系統概述 1.1 油系統設有可靠的主供油設備及輔助供油設備,在起動、停機、正常運行和事故 工況下,滿足汽輪發電機組所有軸承的用油量。給水泵汽輪機的調節潤滑油系統和主汽輪 機的調節潤滑油系統分開,各自設有單獨的調節潤滑油系統。 1.2 油箱容量滿足當廠用交流電失電且冷油器斷冷卻水的情況下停機時,仍能保證機 組安全惰走。此時,潤滑油箱中的油溫不超過 80℃,并保證安全的循環倍率。 1.3 潤滑油系統不僅向汽輪發電機的支持軸承,推力軸承和盤車裝置提供潤滑油,還 向機械跳閘裝置及注油試驗提供動力油,同時為防止發電機氫氣泄漏,還向發電機氫氣系 統提供高壓及低壓密封備用油。如圖: 運行維護培訓教材——汽機專業 - 2 - 2、潤滑油系統的功能: 2.1 為汽輪機、發電機徑向軸承提供潤滑油。
格式:pdf
大小:349KB
頁數: 7頁
評分: 4.8
大型汽輪機電動主油泵潤滑油系統 作者: 賈文 作者單位: 東方汽輪機廠,四川,德陽,618000 刊名: 發電設備 英文刊名: POWER EQUIPMENT 年,卷(期): 2004,18(2) 被引用次數: 2次 相似文獻(10條) 1.期刊論文 孫瑋. 石金寶 . 周廣順 .劉傳柱 .王明波 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的狀態檢修 -中國電力 2004,37(2) 分析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狀態檢修的重要性,提出一種新穎的"使用最小油膜厚度的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狀態檢修"理論和方案.給出系統框圖和參數,對狀 態數學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驟進行論述,并通過狀態數學模型對該系統在現場的運行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案在電廠實際運行中取得了很好的 效果. 2.期刊論文 鄭艷. ZHENG Yan汽輪機潤滑油系統數學模型及仿真 -南京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1(4) 為保證
1、汽輪機油系統水分超標的危害:
油系統中帶水對汽輪機的安全運行有相當大的危害,當空氣中和汽輪機內的水蒸汽進入潤滑油系統后凝結成水,當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再被攪動油即被乳化,而透平油被乳化后能使調節系統中套筒及滑閥等部件嚴重銹蝕,造成滑閥卡澀,降低系統靈敏度,加重機組運行負荷。
同時,還會造成軸承和軸頸的磨損,引起調節系統和保安裝置動作失靈或誤動,嚴重時會導致機組超速甚至飛車。如果乳化液沉積于油循環系統中,就會妨礙油的循環,影響散熱,造成供油不足,容易導致軸承燒瓦。汽輪機油乳化使汽輪機油的氧化加速,酸值升高,產生較多的氧化沉積物,從而進一步延遲了汽輪機油的破乳化時間,造成惡性循環。
2、汽輪機油系統水分超標的原因:
1)軸封系統布置不合理
① 軸封間隙的調整的軸向分布的規律應該是外側小、內側大。因為軸封外側端部距離軸承很近,轉子、汽缸垂弧冷熱態變化對軸封間隙影響很少,轉子過臨界轉速時該部位的晃度小,不易發生摩擦。即使發生摩擦,由于距支點近,鋼度相對大一些,不易因晃度巨增而造成彎軸事故,而軸封里側的情況則恰恰相反,這部分汽封間隙運行狀態下的不確定度最大,為易彎軸的部位,為保持安全,應該調大一點。可見,汽封由于在軸封段的最外側,調得小些對避免軸封漏汽會有關鍵性作用。
② 高壓缸軸封(端部汽封)的作用在于阻止蒸汽沿著轉子漏出。高壓缸前后的端部汽封所承受的壓差比較大,不但壓差存在,為了不使動靜機件發生碰磨,而總要留有一定間隙,間隙的存在肯定要導致漏汽,漏汽量一般要達到總汽量的0.5%。由于以上兩個原因,很容易使該處的蒸汽沿轉子進入軸承室,引起軸承溫度升高,使油系統中帶有由蒸汽凝結而成的水。如果汽輪機高壓缸前段軸封間隙調整得不恰當,導致軸封供汽從該處沿軸頸流入軸承室,就可能導致油中帶水,從而引起油質惡化。可見解決油系統中帶水的問題關鍵是消除軸封漏汽。
③ 軸承附近的缸體結合面泄露的蒸汽。結合面包括:高壓缸結合面、軸封套結合面。汽缸在受到快速加熱和冷卻時,尤其是汽缸端部靠軸封處,由于該部位的約束緊固螺栓跨距大,對汽缸的約束力明顯弱于其他部位,所以最易發生變形,在靠近貓爪內側凹窩處易產生蒸汽外泄,高溫蒸汽沖刷到軸承箱上使油中帶水。
④ 前、后軸封供汽聯在同一根母管而引起供汽分配不均的問題。高壓前軸封段共留有2個腔室,后軸封則留有1個腔室。高壓蒸汽漏入前軸封第1腔室后被引入第2腔室抽汽加熱給水。漏入前軸封第2腔室蒸汽與漏人前軸封第1腔室的蒸汽再與空氣混合,被稍低于1個大氣壓的軸封加熱器引走。由于供汽位置在軸端外側,若它的壓力調整不當可能使軸封供汽量大于軸封抽汽量而導致油中帶水。
2)軸承室負壓過大
軸承內回油產生抽吸,使得軸承室內形成負壓,且主油箱上排煙風機運行時會使回油管內產生負壓,增大了軸承室的負壓,從油檔空隙處不斷吸人氣體。高、中壓軸封進汽量過大,會造成高壓缸前、后軸封及中壓缸前軸封第一腔室成為正壓,向外大量漏汽,漏汽進入軸承腔室凝結之后,就是導致油中帶水。
3)外缸有變形
機組啟、停機過程中,由于汽加熱裝置使用不當,或加、減負荷速度過快,會導致中壓外缸溫度差超限,這樣長時間積累造成外缸變形,從而引起中壓前軸封套與中壓外缸連接洼窩處的汽缸法蘭結合面產生內張口,中壓外缸內蒸汽,通過內張口流經中壓前軸封套向外大量泄漏。漏汽進入軸承箱內,造成油中帶水。
4)冷油器泄露
冷油器投運后由于操作及設備工藝問題導致泄露,是同時冷卻水壓大于油壓,水進入油中。
5)軸封壓力過大
軸封壓力過大,會使前軸封漏汽壓力升高,進入前軸承箱的蒸汽增多,增大了冒汽量,使前軸封的溢汽向油中滲漏。
3、防范汽輪機油系統進水措施:
為了避免油帶水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原有一臺濾油機的基礎可上增設了一臺濾油機,并改進了油凈化系統管道。同時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針對軸封系統結構問題,在大修期間對軸封間隙做了合理調整,減少了軸封漏汽。
2)在變負荷工況下,加強了對軸封供汽壓力的監調.
3)保持冷油器油壓大于水壓,啟停循環水泵時,嚴格執行操作規范,避免冷卻水壓瞬間升高造成冷油器內部損壞,而導致油中進水。在機組運行中還應進行冷油器放水放油檢查,發現冷油器泄露,應及時判斷原因,確定異常設備后,盡快進行冷油器的切換,隔離工作。
4)加強對主油箱系統排煙風機的運行調整,保持軸承箱在一定的微負壓下運行,防止負壓過大導致油中進水。
5)加強了運行中對主油箱定期放水以及化學油質抽測工作。
6)當發現油系統中已經進水,油中進水后,要及時采取過濾及排污的方法,最大限度排除水分,還要防止金屬表面銹蝕。
通過一系列的改造和改進,可降低汽輪機含水量,保證了機組安全穩定的運行。為企業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利潤。
潤滑油系統是由潤滑油箱、主油泵、輔助油泵、油冷卻器、油過濾器、高位油箱、閥門以及管路等部分組成。潤滑油箱是潤滑油供給、回收、沉降和儲存設備.內含有冷卻器,冷卻器用于對出油泵后潤滑油的冷卻,以控制進入軸承內的油溫。
潤滑油泵一般均配置兩臺,一臺主油泵,一臺輔助油泵,機組運行所需潤滑油,由主油泵供給;輔助油泵系主油泵發生故障或油系統出現故障,使系統油壓降低時自動啟動投入運行,為機組各潤滑點提供適量的潤滑油品,所配油泵流量一般為200~350L/min,出口壓力應不小于0.5MPa,潤滑油經減壓,以0.08~0.15MPa的壓力進入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