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審計準備 | 工????作 | 審計通知書、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 |
---|---|---|---|
編????制 | 審計計劃 | 審計風險 | 3日前 |
審計計劃指注冊會計師為了完成各項審計任務,達到預期的審計目標,在具體執行審計程序之前編制的工作規劃。
由于審計計劃是對審計工作的一種預先規劃,而在執行計劃時,實際情況與預期的計劃可能不一致,因此,需要及時對審計計劃進行修訂和補充。對審計計劃的修訂和補充,貫穿于整個審計工作的準備和實施階段之中。
審計計劃分為總體審計計劃和具體審計計劃。
1.總體審計計劃在編制時應包括以下內容:被審單位概況,審計目的和范圍,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和審計風險的評估,重要審計領域和帳戶,審計工作日程和時間安排,審計人員的指派及其他有關內容。
2.具體審計計劃內容包括:審計目標、審計程序、執行人及執行時間、審計工作底稿及索引號及其他有關內容。
3.編制審計計劃應遵循以下步驟:
了解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分析重要性,考慮審計風險,編制審計計劃。
重要性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
重要性量化指標稱作重要性水平,對重要性水平的判斷,是注冊會計師的一種專業判斷。不同的注冊會計師對同一會計報表的重要性的判斷可能存在差異。
審計風險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
審計風險之間的關系是:
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在此階段,審計人員應做的工作主要有:下達審計通知書、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
民間審計組織在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以后,考慮自身的業務勝任能力和獨立性,并與委托人就審計業務的性質、審計范圍達成共識后,才可簽定審計業務約定書。
審計業務約定書是指民間審計組織與被審計單位共同簽署的,以確認審計業務的委托與受托關系,明確委托目的、審計范圍及雙方應負責任等事項的書面文件。審計業務約定書具有經濟合同性質,雙方一經簽字認可,就具有法律效力,雙方應共同予以執行。
面對審計,首要的是找計算依據,主要依據如下:1、合同書中的所有條款;2、設計變更;3、現場確認的索培資料;4、現場簽證資料;5、定額說明及計算規則;6、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強制性文件;7、市場調價文件。...
需要的資料:招投標文件、工程量清單、合同、圖紙、變更及洽商簽證資料,送審結算書、材料設備認價單。。。。。。。 報表主要有; 審核報告 審定單 匯總表 結算書 暫定價材料調價表
1、收集工程相關的文件資料。施工合同、招投標文件、編制標底等工程相關文件資料是工程決算編制的指導性文件,在進行工程決算審計工作之前,必須對其進行收集整理,并進行詳細地了解。2、熟悉竣工圖紙。竣工圖是審...
格式:pdf
大?。?span id="hb0anca" class="single-tag-height">117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大悟縣審計局在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工作中,做好了四項審前準備工作。
格式:pdf
大?。?span id="utl4zgw" class="single-tag-height">117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本文根據建設工程準備階段的工作流程、特點,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實證研究的方法,以便確定更優的審計方法,從而更好地發揮動態跟蹤審計的優勢,提高工程投資經濟效益。
準備階段是整個審計過程的起點和基礎,準備階段的工作是否充分細致,對整個項目審計工作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準備階段一般可分為審計機關的準備工作和審計組的準備工作兩個方面。 2100433B
審計技術準備,是支持審計工作的發動機,國家審計公告制度是推動審計工作的外部因素,因此必須激活并靈活運用它。
主要內容
1.要全面研究審計管理的內在規律,不斷提高審計工作效率。2.實行科學的審計管理,防止計劃與實際脫離。3.制定審計信息化戰略,回憶審計數據庫和信息化建設。4.積極探索效益審計方法,為審計結果公告提供更好的審計品種和產品儲備,提高審計穿透力和權威性。 2100433B
(一)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哪些情況 1、業務性質、經營規模和所屬行業的基本情況;2、經營情況和經營風險;3、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情況;4、關聯方及交易情況;5、以前年度接受審計的情況;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閱去年的審計工作底稿;2、查閱行業業務經營資料。3、查閱公司章程協議、董事會會議記錄、重要合同等。4、參觀被審單位現場。5、詢問內審人員和管理當局。
(二)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
審計業務約定書是指審計機構與委托人共同簽署的,據以確認審計業務的委托和受托關系,明確委托目的、審計范圍及雙方應負責任與義務等事項的書面合同。具有法定約束力。
⑴簽約雙方的名稱;
⑵委托目的;
⑶審計范圍;應明確所審會計報表的名稱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間
⑷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⑸簽約雙方的義務;
委托人應當履行的主要義務包括:①及時提供審計人員所要求的全部資料;②為審計人員的審計提供必要的條件及合作;③按照約定條件及時足額支付審計費用。
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履行的主要義務包括:①按照約定的時間完成審計業務,出具審計報告;②對執行業務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保密。
⑹審計報告的使用責任;審計報告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后果,與審計人員無關。
⑺審計收費;
⑻違約責任;
⑼應當約定的其他事項。
(三)初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
初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斷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否作為在實質性測試的時候進行抽樣的基礎,并對那些準備信賴的內部控制決定其測試的時間、性質、范圍。
(四)確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序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在審計過程中,需要運用重要性原則的情形有:一是在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計劃階段)。在運用審計程序以檢查會計報表的錯報或漏報時所允許的誤差范圍;二在實施階段,根據重要性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審查;三是評價審計結果時,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錯報或漏報或匯總的錯報或漏報,是否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判斷和決策的標志。
自考教材對重要性介紹非常簡略,但是考試時候經常涉及超綱內容,而且與審計報告的關系非常密切,這里進行必要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