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地區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2)在環境規劃中的應用:
水環境容量的研究是進行水環境規劃的基礎工作,只有弄清了污染物的水環境容量,才能使所制訂定的水環境規劃真正體現出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做到工業布局更加合理,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更加經濟有效,對水環境的總體質量才能呢個進行有效地控制
(3)在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中應用:
要相對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不僅要保證它能提供足夠質量的水質合格的水,而且還應考慮它接納污染物的能力。因此,一個地區的水環境容量大小也是該地區水資源是否豐富的重要標志之一。
容量大小與水體特征,水質目標,污染物特性及水環境利用方式有關。
水體特征包括一系列的自然參數如幾何參數,水文參數,水化學參數及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自凈作用,這些參數決定了水體對污染物的稀釋擴散能力,從而決定水環境容量的大小。
水質目標水體對污染物的納污能力是相對于水體滿足一定的功能和用途而言的,因而不同的水質目標決定了水環境容量的大小。
污染物特性不同污染物在水體中的允許量不同,因而水環境容量也因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
水環境利用方式
(1)理論上是環境的自然規律參數和社會效益參數的多變量函數;反映污染物在水體中遷移、轉化規律,也滿足特定功能條件下對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2)實踐上是環境管理目標的基本依據,是水環境觀規劃的主要環境約束條件,也是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關鍵參數。容量的大小與水體特征、水質目標、污染物特征有關。
由兩部分組成:稀釋環境容量和自凈環境容量。
我們來到郊外的時候,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看看小河,里面都是吃過的食品袋和垃圾袋,還有許多其他的臟物。河里的小魚好象快沒有了氣似的,似乎在請求燕子幫助它們把水里的臟東西給清理一下。然后告訴人們不要...
萬都時代認為水環境治理過程需注意:用地指標(綠地澆灌道路噴灑用水如何解決、水系依靠什么水源補水);周邊水環境(如何高效利用周邊水環境);降雨量蒸發(蒸發量大雨降雨量時水系補水如何將進行);規劃水系區分...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關于水環境調查報告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
(1) 資源性
水環境容量是一種資源,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依附于一定的水體和社會,自然屬性是社會屬性的基礎,社會屬性是自然屬性的社會化。水環境容量的自然屬性是其與人類社會密切相關的基礎,其社會屬性表現在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水體的影響及人類對水環境目標的要求,是水環境容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水環境容量作為一種資源,其主要價值體現在對排入污染物的緩沖作用,即水體既能容納一定量的污染物又能滿足人類生產、生活及環境的需要。但是,水環境容量是有限的,一旦污染負荷超過水環境容量,其恢復將十分緩慢、困難。
(2) 時空性
水環境容量具有明顯的時空內涵。空間內涵體現在不同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及水資源總量、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差異,使得資源總量在相同的情況下,不同區域的水體在同一時間段上的水環境容量不同。時間內涵則表現出的是在不同時間段同一水體的水環境容量是變化的,水環境容量的不同可能是由于水質環境目標、經濟及技術水平等在不同時間存在差異而導致的。由于各區域的水文條件、經濟、人口等因素的差異,不同區域在不同時段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存在差異,這導致了水環境容量具有明顯的地域、時間差異的特征。
(3) 系統性
水環境容量具有自然和社會屬性,牽涉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等多個方面,各個方面彼此關聯、相互影響。水環境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復合體,水環境容量的大小除受水生生態系統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外還取決于社會發展需求的環境目標。因此,對其進行研究,不應僅僅限制在水環境容量本身,而應將其與經濟、社會、環境等看作一個整體進行系統化研究。此外,河流、湖泊等水體一般處在大的流域系統中,水域與陸域、上游與下游等構成不同尺度空間生態系統,在確定局部水體的水環境容量時,必須從流域的整體角度出發,合理協調流域內各水域水體的水環境容量,以期實現水環境容量資源的合理分配。
(4) 動態發展性
水環境容量的影響因素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包括水文條件、地理特征等,水生態系統是一個處于相對穩定的變化系統;外部因素涉及社會經濟、環境目標、科學技術水平等諸多發展變化的量,從而使內部因素復雜多變。決定水環境容量的內外因素都是隨社會發展變化的,故水環境容量應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水環境容量動態性的本質即為人類活動的動態性。水環境容量不但反映流域的自然屬性(水文特性),同時也反映人類對環境的需求(水質目標),水環境容量將隨著水資源情況的變化和人們環境需求的提高而不斷發生變化。
定義一:是指在不影響水的正常用途的情況下,水體所能容納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調節凈化并保持生態平衡的能力。水環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專業性水域排放標準的依據之一,環境管理部門還利用它確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許排入多少污染物。
定義二:
將給定水域和水文、水力學條件、給定排污口的位置。滿足水域某一水質標準的排污口最大排容量,叫做該水域在上述條件下所能容納物質總質量。
水環境容量指設定河段滿足一定水質量要求的,天然消納某種污染物的能力。 水環境容量包括稀釋容量和自凈容量。水環境容量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它與現狀排放無關,只與水量和自凈能力有關,這樣就使水環境容量的計算問題得到了簡化。水環境容量是一種資源,它也應該和使用功能無關。使用功能是人為的設定,功能區的設定和水環境容量分配有關,與水環境容量計算無關。這樣就可以使用統一的水質標準計算水環境容量,既方便比較,又堅持了公平和公正性,也避免了有水資源而無水環境容量(水質標準為I類和II類的水體)的矛盾現象。設定功能引起的 水環境容量的改變是對資源的重新分配。低功能區的高環境容量,所多利用的環境容量等于高功能區環境容量的減少。按照公正性原則,高功能區(低容量區)應當得到補償。
通常指在水資源利用區域內,按給定的水質目標和設計水量、水文條件,水體所能容納污染物的最大量。水環境容量作為水體污染物排放的臨界控制條件,是實現水質達標的基礎。水體納污能力特征指水體在設計水文、規定環境保護目標和排污口位置條件下,所能容納的最大污染物量。水體納污能力是排污總量控制的基礎,其定量評價對于有效的保護水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WT=Wd Wt Ws
式中WT一一水環境對污染物的總容量;
Wd——水環境對污染物的稀釋容量;
Wt——水環境對污染物的遷移容量;
Ws——水環境對污染的凈化容量。
① 按照環境目標可以分為兩類。a.自然環境容量:以環境基準值作為環境目標是自然環境容量。b.管理環境容量:以環境標準值作為環境目標是管理環境容量。
嚴格的自然環境容量是很復雜的,當前水環境容量研究的主要對象應該是管理環境容量。管理環境容量不僅和自然因素有關,而且需要考慮各種社會和經濟因素。管理水環境容量是相應于一定規劃設計條件下的最大允許納污量,并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是抽象的不變量,而是和具體條件相聯系的可變量。應用上最重要的條件是水質標準、水文條件和排污負荷分布。水環境的水質標準不同,設計水文條件不同,水環境的管理環境容量顯然也就不同。通過改變水環境的功能要求來提高或降低水質要求,通過工程措施或變更規劃設計標準來改變水文條件,都可以改變管理水環境容量值。
② 按照水環境容量的組成部分可以分為三類。a.存儲容量:指由于稀釋和沉積作用,污染物逐漸分布于水體和水底底泥中,其濃度達到基準值或標準值時水體所能容納的污染物量。b.輸移容量:指污染物進入流動水體之中,隨著水體向下游移動,隨水和底泥的移動,它表示水體輸移污染物的能力。C.自凈容量:水體對污染物進行降解或無害化的能力。若污染物為有機物,自凈容量也常稱為同化容量。
(1)對于擬接納開發區污水的水體,如常年徑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應估算其環境容量。
(2)污染因子應包括國家和地方規定的重點污染物,開發區可能產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納水體敏感的污染物。
(3)根據水環境功能區劃明確受納水體不同斷(界)面的水質標準要求,通過現有資料或現場監測分析清楚受納水體的環境質量狀況;分析受納水體水質達標程度。
(4)在對受納水體動力特性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水質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納水體水質之間的輸入響應關系。
(5)確定合理的混合區,根據受納水體水質達標程度,考慮相關區域排污的疊加影響;應用輸入響應關系,以受納水體水質按功能達標為前提,估算相關污染物的環境容量(最大允許排放量或排放強度)。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54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北方某大型水庫營養狀態及水環境容量研究 米 莎,洪 雷 (西北大學 城市與環境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7) [摘 要] 利用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研究北方某大型水庫的營養狀態 ,包括水庫營養狀態的區域分布 、年度變 化及其月度變化情況 ,結果表明 ,水庫水體在 5 月份整體呈現中營養狀態 ,6 ~8月是水庫藻類過度生長的高發時期 , 5 ~8 月的綜合營養狀態指數高于 8 ~10 月份 ;利用 Dillion 等模型計算水庫 CODcr、NH 3 -N、TN、TP 的水環境容量 ,結 果表明 ,在豐水年和枯水年 ,水庫的 BOD5、NH 3 -N的水環境容量均有剩余 ,TN、TP的污染物入庫量超過其水環境容 量,而平水年 ,除 TN的污染物入庫量超過其水環境容量 ,其它三項指標的水環境容量均有剩余 。提出通過生 物生 態、物理機械 、化學等措施防治水庫富營養化以及水華的發生 。 [關鍵詞
格式:pdf
大小:54KB
頁數: 5頁
評分: 4.5
2004 年 11 月 第 28 卷 第 6 期 安徽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November 2004 Vol. 28 No. 6 合肥市南淝河水環境容量研究 紀 嵐1 ,2 ,李 菁 2 ,汪家權 1 ( 1. 合肥工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 2. 合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31 ) 摘 要 :根據南淝河的水文資料 ,選用一維穩態模型來模擬水質 。以河段的功能分區情 況為基礎 ,利用已建立一維穩態的模型 ,選擇段首控制法 , 對南淝河主要污染物 CODc r , TP , NH 3 - N 三項指標在不同水情保證率下進行環境容量的計算 ,并結合實際排放情況計算出削 減量 。南淝河水環境容量的確定 ,
為了系統梳理水環境容量的基礎理論,加快完善水環境容量計算體系,作者結合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及工作積累撰寫了本書。本書結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重大課題“全國地表水環境容量核定研究”,江蘇省環境保護廳重大基金課題“江蘇省水環境容量核定研究”、“江蘇省近岸海域水環境容量研究”,以及江蘇省水利廳重大基金課題“江蘇省地表水域水環境容量核定和限制排污總量研究”,圍繞水環境容量計算工作中幾個關鍵問題開展研究,針對不同水體的環境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水環境容量計算方法。例如,針對河網區水體,提出了考慮不均勻系數、雙向流訂正以及時空累計的方法;針對大江大河,提出了采用單個污染帶長度控制與污染帶長度占岸線長度比例控制相結合的方法;針對大型風生流淺水湖泊,提出了采用考慮風向風速頻率訂正、單個污染帶長度控制與污染帶長度占岸線長度比例控制相結合的方法等。
本項目是將數學物理反問題與水環境科學相結合,解決了水環境模擬、水環境容量與水污染控制中很多用正問題方法所難以解決和定量計算精度不高等問題。本項研究成果是能將分布式水質數學模型應用于實際問題,充分反映了污染物在水體中的變化規律;能將水質常微分方程中多個參數的優選化為一個光滑系數的優選、將分布式水質模型中m×n個參數的優選化為一個光滑系數的優選問題,大大簡化了多參數確定的難度,并且比現有算法提高模型計算精度20%以上,本項目研究成果能夠彌補水質資料之不足;能夠確定地進行水污染總量控制的定量計算,逆邊界逆時間混合控制算法是直接在水質方程基礎上進行的,比現行優化控制算法更精確而且物理意義更明確。本項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好評。 2100433B
批準號 |
59579022 |
項目名稱 |
水環境容量與水污染控制反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研究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10 |
項目負責人 |
李蘭 |
負責人職稱 |
教授 |
依托單位 |
武漢大學 |
研究期限 |
1996-01-01 至 1998-12-31 |
支持經費 |
9(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