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大辭海》在線數據庫 提供內容 。
向水體中排放污染物的場所、設備和裝置。按污染源釋放的污染物種類可分為物理性(如熱、放射性物質等)、化學性(如無機物、有機物和重金屬)、生物性(如細菌、病毒等)污染源;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為點、線、面污染源;按污染物位置的動態狀況,可分為固定和移動污染源。
水環境污染源主要包括酸雨、大氣中有害物質沉降、固體廢物滲濾液和排放的各類廢水(生產廢水和生活廢水)。污染物的種類可分為三種,分別為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學性。生物性污染物: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物理性污染物...
我們來到郊外的時候,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看看小河,里面都是吃過的食品袋和垃圾袋,還有許多其他的臟物。河里的小魚好象快沒有了氣似的,似乎在請求燕子幫助它們把水里的臟東西給清理一下。然后告訴人們不要...
室內的環境污染來源最大的就是墻壁,因為現在的家庭很多都要刷墻壁油漆,但是墻壁尤其很多都是帶有污染氣體的,類似于甲醛之類的,所以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墻壁裝修選材。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節能環保 111 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治理 文/楊紅 摘要:針對水環境污染面臨的現狀進行分析 ,然后提出有效 治理水環境污染的對策 ,從而促進環保事業發展 ? 關鍵詞 :水環境 ;污染;現狀;治理;對策 在城市環境保護中 ,對污水的治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 水資源相對短缺的重要時候 ,對污水治理回用的方法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對這個問題進行緩解 ?在環境的保護中 ,污水的主要來源 是城市 ,對城市污水的資源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對淡水 資源的消耗 ,使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城市環境保護 中,對城市污水進行資源化處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水資源的 節約,有利于水資源相關的環境危機的解決 ,有利于生態環境可 持續發展的實現 ? 一、水環境污染的現狀 (一)地下水的污染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我國對地下水的開采越來越多 ,現在 其開采速度還在不斷上升 ?從我國供水量的分布情況來看 ,我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5
我國城市化建設的腳步正在加快,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幅增加了城市水資源的消耗與利用。污水排放力度的增大帶來的是污染負荷加劇,使得城市水生態系統結構和水體功能的遭到嚴重破壞。因此,有效地防治城市水環境污染,同時保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尋求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在對當前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了強化水污染治理的對策。
凡對環境質量可以造成影響的物質和能量輸入,統稱污染源;輸入的物質和能量,稱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影響地面水環境質量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可分為點源和面源,按污染性質可分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體酸堿度(pH)和熱效應四類。
按產生及進入點源:污染物產生的源點和進入環境的方式為點面源(非點源):污染物產生的源點為面,進入環境的方式可為面、線或點,位置不固定持久性污染物:進入環境不易降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屬)非持久性污染物:進入環境容易降解的污染物(如有機物)水體酸堿度:常以pH為表征熱效應:造成受納水體的水溫變化
污染源調查以搜集現有資料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時才補充現場調查和現場測試。
1.調查的原則。點源調查的繁簡程度可根據評價等級及其與建設項目的關系Im略有不同。如評價等級高且現有污染源與建設項臼距離較近時應詳細調查,例如,其排水口位于建設項目排水與受納河流的混合過程段范圍內,并對預測計算有影響的情況。
2.調查的內容。有些調查內容可以列成表格,根據評價工作的需要選擇下述全部或部分內容進行調查。
a)污染源的排放特點。主要包括排放形式,分散還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附污染源平面位置圖)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斷面上的位置。
b)污染源排放數據。根據現有實測數據、統計報表以及各J‘礦的工藝路線等選定的主要水質參數,調查其現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濃度及變化情況等方面的數據。
c)用排水狀況。主要調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環水量、排水總量等。
d)廢水、污水處理狀況。主要調查各排污單位廢(污)水的處理設備、處理效率、處理水量及事故狀況等。
1.調查原則。非點源調查基本上采用搜集資料的方法,一般不進行實測。
2.調查內容。根據評價工作需要,選擇下述全部或部分內容進行調查:
a)工業類非點源污染源。原料、燃料、廢料、廢棄物的堆放位置(主要污染源要繪制污染源平面位置圖)、堆放面積、堆放形式(幾何形狀、堆放厚度)、堆放點的地面鋪裝及其保潔程度、堆放物的遮蓋方式等;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與處理情況,說明非點源污染物是有組織的匯集還是無組織的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還是處理后排放;是單獨排放還是與生產廢水或生活污水合并排放等;根據現有實測數據、統計報表以及根據引起非點源污染的原料、燃料、廢料、廢棄物的成分及物理、化學、生物化學性質選定調查的主要水質參數,并調查有關排放季節、排放時期、排放濃度及其變化等方面的數據。
b)其他非點污染源。對于山林、草原、農地非點污染源,應淵食有機肥、化肥、農藥的施用量,以及流失率、流失規律、不同季節的流失量等。對城市非點源污染,應調查雨水徑流特點、初期城市暴雨徑流的污染物數量。
3.污染源采樣分析方法。按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的規定執行。
4.污染源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對搜集到的和實測的污染源資料進行檢查,找出相互矛盾和錯誤之處,并予以更正。資料中的缺漏應盡量填補。將這些資料按污染源排入地表水的順序及水質因子的種類列成表格,找出評價水體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污染源評價是在污染源和污染物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污染源評價的目的是要確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提供環境質量水平的成因;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為污染源治理和區域治理規劃提供依據。因此,污染源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綜合防治的重要一環,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污染源評價是指對污染源潛在污染能力的鑒別和比較。潛在污染能力是指污染源可能對環境產生的最大污染效應。它和污染源對環境產生的實際污染效應是不同的。污染源對環境產生的實際污染效應,不僅取決于污染源本身的特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性質、排放量、排放方式等),還取決于環境的性質(背景值、自凈能力、擴散條件),接受者的性質,以及各種污染物之間的作用和協生效應等。潛在污染能力取決于污染源本身的性質。因此,用潛在污染能力評價污染源是合適的。
污染源潛在污染能力主要取決于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性質、排放方式等。這些具有不同量綱的量是很難進行比較的。污染源評價的關鍵在于,把具有不同量綱的量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其具有可比性,然后進行分析比較。進行標準化處理的方法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評價方法
根據污染源調查的結果進行污染源評價有兩類方法。一類是類別評價;一類是綜合評價。類別評價是根據各類污染源某一種污染物的排放濃度、排放總量(體積或質量),統計指標(檢出率、超標倍數、標準差)等項指標,來評價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污染程度。污染源綜合評價方法不僅考慮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排放量、排放方式等污染源性質,還要考慮排放場所的環境功能。
各種污染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環境效應,為了使不同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能夠在同一個尺度上加以比較,需要采用特征數來表示評價的結果;或者說,需要對污染物和污染源進行標準化比較。污染源評價要確定的三個特征數是:等標污染指數、等標污染負荷、污染負荷比。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確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根據污染的產生過程可分為兩類:
⒈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釋放的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或導致環境質量下降的污染物。2.二次污染物:排放物質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反應,導致環境質量下降。
按污染物的來源按污染物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
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如正在活動的火山。
人為污染源是指人類社會活動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環境保護工作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對象。人為污染源有多種分類方法。按排放污染的種類,可分為有機污染源、無機污染源、熱污染源、噪聲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病原體污染源和同時排放多種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
事實上,大多數污染源都屬于混合污染源。例如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就是一個既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等無機污染物,又向環境排放廢熱和其他廢物的混合污染源。然而,在研究某一特定環境問題時,往往把某些混合污染源作為只排放某一類污染物的污染源。
按排放污染的種類
可分為有機污染源 、無機污染源、熱污染源、噪聲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同時排放多種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
按污染的主要對象
污染源按污染的主要對象,可分為大氣污染源、水體污染源和土壤污染源等;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間分布方式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間分布方式,可分為點污染源(集中在一點或一個可當作一點的小范圍排放污染物)、面污染源(在一個大面積范圍排放污染物)。
按人類社會活動功能
按人類社會活動功能分為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交通運輸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和流動污染源
污染源分為固定污染源和流動污染源。固定污染源指煙道、煙囪、排氣筒等排放場所。它們排放的廢氣中既包含固態的煙塵和粉塵,也包含氣態和氣溶膠態的多種有害物質。如發電廠的燃煤煙囪,鋼鐵廠、水泥廠、煉鋁廠、有色金屬冶煉廠、磷肥廠、硝酸廠、硫酸廠、石油化工廠、化學纖維廠的大工業煙囪等。流動污染源主要指交通車輛、飛機、輪船等排氣源,其排放廢氣中含有煙塵、有機和無機的氣態有害物質。
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如正在活動的火山。常見大氣污染源有:向大氣排入有害物質的源地稱污染源,進入大氣的有害物質稱污染
物。
大氣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噴發、森林著火、風吹揚塵等,它們每年向大 氣排入約5.5億噸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城鄉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它們平均總計向大氣排入的污染物在20世紀90年代約每年超過6.5億噸,其中以工業污染排放量最為主要。中國1990年工業源共排放大氣污染物約0.4億噸,按人口平均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排發水平。
大氣污染物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們的種類超過100多種。從污染源排 進大氣后,直接污染空氣的稱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顆粒物(飄塵、降塵、油煙等)、CO和氨氣、及含氧、 氮、氯、硫有機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質等。所謂二次污染物則是由于陽光照射污染物、 污染物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污染物與大氣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有害物質,光化煙霧就是一種二次污染物。
人為污染源是指人類社會活動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環境保護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對
象。
工業生產中的一些環節,如原料生產、加工過程、燃燒過程、加熱和冷卻過程、成品整理過程等使用的生產設備或生產場所都可能成為工業污染源。除廢渣堆放場和工業區降水徑流構成的污染以外,多數工業污染源屬于點污染源。它通過排放廢氣、廢水、廢渣和廢熱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還產生噪聲、振動來危害周圍環境。各種工業生產過程排出的廢物含有不同的污染物。例如,煤燃燒過程排出的煙氣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并(a)芘和粉塵等污染物;一些化工生產過程排出的廢氣主要含有硫化氫、氮氧化物、氟化氫、氯化氫、甲醛、氨等各種有害氣體。又如煉油廠廢水中主要含原油和石油制品,以及硫化物、堿等;電鍍工業廢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屬(鉻、鎘、鎳、銅等)離子、酸和堿、氰化物和各種電鍍助劑;火力發電廠主要排出煙氣和廢熱。此外,由于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工合成物質進入環境;地下礦藏的大量開采,把原來埋在地下的物質帶到地上,從而破壞了地球上物質循環的平衡。重金屬、各種難降解的有機物等污染物在人類生活環境中循環、富集,對人體健康構成長期威脅。可見,工業污染源對環境危害最大。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有害影響的農田和各種農業設施稱為農業污染源。不合
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會破壞土壤結構和自然生態系統,特別是破壞土壤生態系統(見農藥污染)。降水所形成的徑流和滲流把土壤中的氮和磷、農藥以及牧場、養殖場、農副產品加工廠的有機廢物帶入水體,使水體水質惡化,有時造成河流、水庫、湖泊等水體的富營養化。大量氮化合物進入水體則導致飲用水中硝酸鹽含量增加,危及人體健康。氮肥分解產生的氮氧化物直接影響大氣的物質平衡。在農業高度現代化的國家,農業污染源排放的硝酸鹽、氮和無機磷已經對水體構成極大危害。有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生活污水中氮的濃度一般為18~20毫克/升,而農田徑流中,氮的濃度為1~70毫克/升,上限遠超過生活污水。農田徑流中磷的含量為 0.05~1.1毫克/升。農田徑流里的氮、磷含量都大大超過藻類生長需要。一般認為水中有 0.3毫克/升的無機氮和0.01毫克/升的無機磷就足以使藻類繁殖到致害的程度。
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交通運輸設施和設備。這類污染源發出噪聲,引起振動,排放廢氣,泄漏有害液體,排放洗刷廢水(包括油輪壓艙水),散發粉塵等,都會污染環境。交通運輸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硫、鉛化合物、笨并 (a)芘、石油和石油制品以及有毒有害的運載物。它們對城市環境、河流、湖泊、海灣和海域構成威脅(特別是在發生事故時)。這類污染源排出的廢氣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人類消費活動產生廢水、廢氣和廢渣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區是人類
消費活動集中地,是主要的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污染環境的途徑有三:①消耗能源排出廢氣造成大氣污染。如中國的一些城市里,居民普遍使用小煤爐做飯、取暖,這些小煤爐在城市區域范圍內構成大氣的面污染源。②排出生活污水(包括糞便)造成水體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機物、合成洗滌劑和氯化物以及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生活污水進入水體,惡化水質,并傳播疾病。以有機污染物為例,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如果平均每人每天排放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36克,受納該城市生活污水的水體中BOD5本底值是2毫克/升,為使受納水體中的BOD5不超過5毫克/升,而且對這個城市的生活污水不作任何處理,則每天至少需要12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水來稀釋(估算時忽略生活污水的流量)。這相當于一條流量約為140立方米/秒的河流的水量。③排出的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金屬、煤灰和碴土等城市垃圾造成環境污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中,由于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的差別,上述各種垃圾在城市垃圾總量中的比重也有所不同。中國大城市中普遍設有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城市垃圾中廢紙、金屬、塑料制品和玻璃等所占的比例就較低;由于相當數量的居民用煤作燃料,垃圾中煤灰所占的比例就較高。中國城市垃圾數量和構成也在變化,如由于逐步改用煤氣、石油液化氣作燃料以及采用集中供熱方式,煤灰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