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基于國內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研究進展,闡述發展CCUS技術對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作用和意義;評估國際CCUS技術的發展現狀;全面介紹CCUS技術流程及中國CCUS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綜述并分析世界主要國家CCUS政策法規與投融資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中國CCUS技術發展與應用面臨的政策需求及可供借鑒的經驗;最后簡要介紹世界各國CCUS技術發展的戰略規劃,展望CCUS技術在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總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溫室效應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1.2 CO2的排放狀況
1.3 主要減排手段
1.4 CCUS技術對長期減排的潛在作用
1.5 CCUS技術的爭議
參考文獻
第2章 國際CCUS技術發展現狀
2.1 CCUS技術發展歷程
2.2 主要國家的CCUS發展概況
2.3 CCS領域論文和專利狀況
參考文獻
第3章 CCUS技術流程介紹
3.1 CO2捕集
3.2 CO2運輸
3.3 CO2封存
3.4 CO2資源化利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中國CCUS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
4.1 國家主體科技計劃有關項目安排
4.2 中國CCUS技術試點示范
4.3 中國開展的CCUS國際科技合作
參考文獻
第5章 CCUS政策法規與投融資機制
5.1 CCUS相關國際法律、法規現狀
5.2 中國現行法規與CCUS
5.3 融資機制
5.4 公眾意識
5.5 中國CCUS技術發展與應用面臨的政策需求
參考文獻
第6章 前景與展望
6.1 CCUS發展前景——CCUS技術發展路線圖
6.2 影響未來前景的共性與特性問題
6.3 CCUS在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
6.4 中國CCUS技術發展障礙分析
參考文獻
附錄1 CCUS重要事件年表
附錄2 縮略詞
附錄3 全球大規模全流程CCUS項目清單2100433B
該書共分11章,主要描述了光電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各種檢測器件的結構、原理、特性參數、應用,光電檢測電路的設計,光電信號的數據與計算機接口,光電信號的變換和檢測技術,光電信號變換形式和檢測方...
作者以圖文結合、注重圖解的方式,系統地介紹了果樹24種嫁接方法和25種應用技術。內容包括:什么叫果樹嫁接,果樹為什么要嫁接,果樹嫁接成活的原理,接穗的選擇、貯藏與蠟封,嫁接時期及嫁接工具和用品,嫁接方...
難題解析部分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多考點難題進行詳細解析,向考生傳授正確的解題思路和規范的解題步驟。
格式:pdf
大小:341KB
頁數: 6頁
評分: 4.6
1 背景 氣候變 化已成 為一個 世界 性的 熱點 話題 。 2007年6月舉行的八國集團德國海利根達姆首腦 會議 、9月舉行的澳大利亞亞太經合組織峰會 、第 62屆聯合國大會等一系列國際會議上,氣候變化 成為國際外交舞臺的主旋律 。此外,2007 年度諾貝 爾和平獎授予了致力于溫室氣體減排的美國前副 總統戈爾 與聯合 國政府 間氣候 變化專家 小組 (IPCC)。 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十分明顯, 這種影 響是全方位的 、多層面的,既包括正面影響, 同時也 包括負面效應 。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 因 為這可能會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不利, 特別是 對一些脆弱的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的脆弱地區及 部門。 IPCC預測,21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范圍 可能在 1.4℃~5.8℃之間,實際上升多少, 取決于 21 世紀人類化石燃料的消耗量, 而其中最主要是電力 行業的消耗,因為其幾乎占據了
格式:pdf
大小:341KB
頁數: 5頁
評分: 4.7
煤電在我國電力供給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2016年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占比超過57%。燃煤電廠的CO_2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是實現燃煤電廠近零碳排放的重要途徑。由于CCS技術尚未成熟,整體仍處于示范階段,投資面臨的不確定性較高,此階段政府出臺正確的激勵措施尤為重要。采用實物期權方法并結合三叉樹模型對CCS改造投資的激勵措施進行探究評價,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研究結果顯示,提高脫碳發電的上網電價能夠對CCS改造投資產生較為明顯的激勵作用。提高碳價或對CCS改造前期成本進行補貼會產生一定的激勵效果,但效果不佳。因此,政府可針對CCS脫碳發電制定合理的電價政策以促進CCS技術在燃煤電廠中的應用。
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有許多種,一般說來可分為地質封存(Geological Storage)和海洋封存(Ocean Storage)兩類。
地質封存一般是將超臨界狀態(氣態及液態的混合體)的CO2注入地質結構中,這些地質結構可以是油田、氣田、咸水層、無法開采的煤礦等。IPCC的研究表明,CO2性質穩定,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封存。若地質封存點經過謹慎的選擇、設計與管理,注入其中的CO2的99%都可封存1000年以上。
把CO2注入油田或氣田用以驅油或驅氣可以提高采收率(使用EOR技術可提高30%~60%的石油產量);注入無法開采的煤礦可以把煤層中的煤層氣驅出來,即所謂的提高煤層氣采收率(Enhanced Coal Bed Methane Recovery,ECBM)。
然而,若要封存大量的CO2,最適合的地點是咸水層。咸水層一般在地下深處,富含不適合農業或飲用的咸水,這類地質結構較為常見,同時擁有巨大的封存潛力。不過與油田相比,人們對這類地質結構的認識還較為有限。
海洋封存是指將CO2通過輪船或管道運輸到深海海底進行封存。然而,這種封存辦法也許會對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比如過高的CO2含量將殺死深海的生物、使海水酸化等,此外,封存在海底的二氧化碳也有可能會逃逸到大氣當中(有研究發現,海底的海水流動到海面需要1600年的時間)。
總的來說,人們對海洋封存的了解還是太少。
把燃煤發電等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進行提純循環再利用,并用各種方法儲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
CCS技術可以分為捕集、運輸以及封存三個步驟,商業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已經運營了一段時間,技術已發展得較為成熟,而二氧化碳封存技術各國還在進行大規模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