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請買家自查 | 出版社 | 中國鐵道 |
---|---|---|---|
出版時間 | 2001年1月 | 定????價 | 12.0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113039776 |
基本信息
鐵路信號顯示,ISBN:9787113039776,作者:傅世善編著
調諧區對于本區段頻率呈現極阻抗,利于本區段信號的傳輸及接收;對于相鄰區段頻率信號呈現零阻抗,可靠地短路相鄰區段信號,防止了越區傳輸,這樣便實現了相鄰區段信號的電氣絕緣。同時為了解決全程斷軌檢查,在調諧...
1.色燈信號機和臂板信號機 按信號機構造分類,地面信號機可分為色燈信號機和臂板信號機。 色燈信號機是用燈光的顏色、數目及亮燈狀態表示信號含義的信號機。具有晝夜顯示一致、占用空間小等特點,但需可靠的...
這方面的專業軟件不是很多。大眾化的,有AUTOCAD、VISIO,專業一點的,大都是利用這些軟件進行二次開發的軟件,由于使用的范圍太小,所以不怎么流行,一般都在設計院、大一點的鐵路工程部門內部自已使用...
格式:pdf
大小:133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中國鐵路信號顯示人類工效學研究的一些進展張學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北京100081)1前言“人—機(信號或機器設備等)—環境”匹配達到優化是工效學研究的基本目的,要想使信號設備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提高其科學性。工效學的介入可以周密研究三...
格式:pdf
大小:133KB
頁數: 10頁
評分: 4.4
1 1. 試述色燈信號機的顯示方式及其優缺點。 色燈信號機不管夜間還是白天都用不同顏色的燈光顯示信號。 3 什么是速差制,我國鐵路采用的是什么,為什么? 速差制:每一種信號顯示均表示不同行車速度的信號制度。 我國采用簡易速差制。 原因:隨著我國鐵路提速,四顯示自動閉塞正在逐步推廣,其信號顯示方式中的速 差含義也止在逐步增強。機車信號顯示方式也正向著速差方式轉變,在復示地面信 號顯示的同時,速差含義日益十富、在這次新標準制定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4.什么叫絕對信號和容許信號? 列車根據停車信號停車后, 如不如不另發出指示不準越過該信號機。 此種停車信號 叫絕對信號。 列車遇到停車信號時, 在特定情況下不準許其停車或停車 2min 后以低速繼續運行, 此信號叫允許信號。 5.信號機按用途如何分類? 進站,出站,通過,進路,預告,接近,遮斷,駝峰,駝峰輔助,復示,調車信號 機。 6.哪些信號機應
主要是根據通過道口的鐵路交通量和道路交通量的綜合指標,結合道口了望等條件確定。采用兩個交替閃光紅燈,作為禁止公路車輛通行的信號。高速公路上可在道口500米以外的適當地點面向公路設黃色信號,當道口信號機閃紅燈時,它閃黃燈,以便引起注意。帶自動欄木的自動化道口,列車接近時,道口信號機及音響器先發出報警,然后欄木下落,待列車全部出清道口,自動欄木才能開放。自動欄木有半欄木和全欄木兩種:半欄木只遮斷道口的進口側,出口側無欄木,允許車、人安全離開。全欄木則將道口全遮斷,但需設道口看守員守護,以免車、人不能及時退出鐵路。繁忙道口按需要可在鐵路線路旁距道口50米以上的地點設遮斷信號機,平時滅燈,道口有障礙物需要防護時,利用人工或自動探測裝置,使遮斷信號機顯示一個紅燈光的停車信號。道口內無障礙物時,受光器接受發光器發出的紅外線光,并將光能轉換為電能,使檢查繼電器吸起,當障礙物遮斷光線時,受光器輸出發生變化,檢查繼電器落下,啟動遮斷信號機。
瑞士全國處于阿爾卑斯山脈中。鐵路線出色地適應復雜的地形,在關鍵地段建造了長度超過14公里以上的四座山嶺隧道。國有標準軌距鐵路營業線4684公里已全部電氣化,連接法、德、奧、意諸鄰國。國有鐵路的哥達(Gotthard)線為北通聯邦德國,南接意大利的國際線,于19世紀80年代建成。在瑞士境內最大坡度為26‰。為了登上陡峻的山坡,山脈兩側有5處螺旋形展線,螺旋線路大部分在隧道中。全線最高點為橫貫主山脈的圣哥達隧道,全長14.998公里。此線迄20世紀80年代一直是歐洲繁忙鐵路之一。一、二號辛普朗隧道是世界最長的兩座山嶺隧道。隧道附近的線路工程也是瑞士國有鐵路中的突出者。
世界上普通軌道鐵路的實際最陡坡度為70‰(1:14),用在瑞士的兩段 1.0米軌距的線路上。一般達到60‰及以上時,有必要采用齒輪與齒軌相契合的齒軌鐵路,以防輪軌之間粘著力不夠而發生滑動。齒軌線是在過陡的自然坡度地段代替展線與長隧道的一種方案。齒軌最大坡度,除一處460‰與一處260‰(都在瑞士)外,不超過250‰。瑞士境內齒軌鐵路很多,為登山的有力工具。其中最著名的是越過少女峰埡口的少女峰鐵路,1.0米軌距,齒軌段落最大坡度250‰。少女峰埡口海撥3453米,為歐洲鐵路最高點。
在南美安第斯山脈上有14條鐵路線海拔在4000米以上,6條為標準軌距,8條為1.0米軌距。工程上除應付復雜的地形外,還有高寒缺氧的問題。其中,秘魯中央鐵路自西海岸卡亞俄經首都利馬到安第斯山脊的標準軌距線路,最大坡度為40‰,充分利用展線和隧道技術。其中干線最高點已達海拔4784米,而在到礦區的支線上最高點達到海拔4831米,至70年代末,這是世界最高點的鐵路。
南美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齒軌鐵路在智利海岸的瓦爾帕萊索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 1.0米軌距國際線上。其越嶺方向直短,在山嶺兩側共有13段齒軌線路,最大坡度為83‰。
北美西部有以落基山脈為主的廣大山區與高原,自北至南連綿不絕。美國和加拿大通過這些群山修建了9條東西橫貫大陸的鐵路干線,工程浩大,著稱于世。其中7條在美國,2條在加拿大。
在美國建成的第一條大干線,其中困難的工程主要在西自舊金山東至奧馬哈的3040公里間。1869年全線通車,有20‰的坡道連續20公里,曲線最小半徑175米。在圣菲鐵路中,自芝加哥經堪薩斯城至洛杉磯的干線有1600公里蜿蜒于山區之中,東側采用35‰陡坡,利用展線技術,西側以約200公里的 14.3‰長大坡道跨過落基山脈。
在加拿大最著名的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該線東起蒙特利爾,西迄太平洋岸的溫哥華,貫穿加拿大全境,全長4600多公里。其關鍵工程集中在西段,越過落基山脈的幾個山埡口處。線路最大坡度為26‰,最小曲線半徑175米,于1885年修通。
自車里雅賓斯克至太平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長7416公里,自莫斯科算起全長9313公里的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于1891年沙俄時代,自東西兩端同時開工。初時,在中間通過貝加爾湖時,還需用船(在冬季用雪橇)運輸。于1916年,繞湖線路修成,全線通車。又于1974年開始修建西起貝加爾湖烏斯季庫特,東至阿穆爾河(即黑龍江)下游的共青城,全長3200公里的第二條西伯利亞貝阿干線。該線經過 7座山嶺,困難地段的雙機牽引坡度為18‰,最長越嶺隧道長15.3公里。
這兩條鐵路所經之處屬于大陸氣候,嚴寒季節氣溫最低達-50~-70°C,夏季氣溫達40°C。全線的60~65%通過永凍地帶,還經行幾百公里的沼澤地帶和地震烈度達7~9級的頻發地震區,施工難度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鐵路軌距均為 1.067米。戰后各國鐵路致力于提高旅客列車速度,日本開始修建標準軌距旅客列車的電氣化高速線。東海道新干線(東京-大阪)全長515公里,于1959年開工,1964年10月通車,最高速度達到210公里/時,開創了世界高速鐵路的紀錄。該線最大坡度20‰,最小曲線半徑2500米,所經地形山巒起伏,修建了很多高架線路橋;隧道長度占鐵路線全長的46%。接著又于1967年3月至1975年3月完成了大阪—博多553公里的山陽新干線,最高速度提高到250公里/時,最大坡度采用15‰,最小曲線半徑4000米,隧道和橋梁總長占線路全長的87%。這兩條線通車后與舊線相比,行車時間縮短了一半。隨后,日本的高速鐵路線進一步推向全國,新建的有上越新干線(東京市的大宮—新潟,273公里);籌建的有東北新干線(東京—盛岡,496公里)等。時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線,在世界上,以日本鐵路的規模最大。
自巴黎至里昂 425公里的電氣化標準軌距雙線旅客列車的高速鐵路,在1981年9月底大部分在新線上通車(1983年改線部分全部完成),宣告世界鐵路的列車速度又創新紀錄,試驗速度曾達380公里/時,設計速度300公里/時,實際運營速度260公里/時。與日本新干線一樣,其所以能行駛如此高速的原因在于:①線路的曲線半徑很大,采用4000米;②軌道仍采用傳統結構,但對路基建筑、軌道強度、穩定性與幾何形位比一般線路有更高的要求;③大功率的牽引設備與輕質車輛(法國高速列車在兩端設機車,功率6000千瓦,鋁合金車廂)和經濟的坡度標準相協調配套;④自動控制的信號與通信裝置;⑤與其他交通線全用立體交叉。法國高速線與日本新干線不同之點是:①地形條件相對平坦,不需象日本各線大部分設在橋上與隧道中。在 6次越過山地時,采用35‰的大坡,沿線兩側全部用網籬攔起,以防人畜侵入軌道。②425公里營業線中兩端利用舊線,實際建筑里程只有380公里。由于采用這兩項措施,在土建工程上節省大量投資,而在線路、機車、車輛、信號上采用先進的設備,從而得到明顯的經濟效益。
▍京張鐵路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干線鐵路,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有著至高的、無以取代的地位。
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歷史的機緣巧合使詹天佑成為中國人自己設計、主持修建干線鐵路的第一人,他一舉成名,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照片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廣東省南海縣(今屬廣州市荔灣區)。1872年,他作為首批赴美留學的30名幼童之一到美國學習。1881年,詹天佑在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鐵道工程專業畢業后,被迫遵令回國。至此,1872年至1875年,4批共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僅詹天佑和歐陽賡獲得大學畢業文憑。
從1888年起,詹天佑任關內外鐵路(今北京至沈陽鐵路)之一段——(天)津(塘)沽鐵路幫工程司(即助理工程師)。1891年,在關內外鐵路另一段線路的建設過程中,他參加了灤河大橋工程的修建,采用氣壓沉箱法一鳴驚人。
1902年,詹天佑被任命為總工程師,負責主持修建專為慈禧赴清西陵謁陵祭祖服務的新城縣(今屬河北省高碑店市)至易縣的新易鐵路(又稱“謁陵鐵路”)。
詹天佑從事鐵路工作18年間,取得的卓越成績和他短時間內建成謁陵鐵路的實際行動,取得了清朝統治者的信任。在直隸總督兼關內外鐵路督辦袁世凱的推薦下,1905年5月,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司。第二年,詹天佑升為總辦,主持全路修建事宜。
當時的關內外鐵路總管兼總工程司、英國人金達曾經踏勘過京張鐵路的線路,深知從南口至八達嶺段(俗稱關溝段)線路坡度很大,隧道工程艱巨。清政府決定委派詹天佑為總工程司后,金達冷語譏諷,不相信中國的工程師有此能力。
詹天佑憑著自己所學及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克服困難充滿信心。
北京至張家口,距離約200公里。其中,北京至南口段以及八達嶺至張家口段地勢都相對較為平緩,唯有自南口向北進入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后,一直到今天的八達嶺站一帶,嶺高坡陡、地勢險要。穿越八達嶺,便是整條線路工程施工的難點與關鍵。
關溝段自南口至青龍橋間坡度較大。為了攻克這一難關,在其他技術人員勘察設計的基礎上,詹天佑又到此段實地仔細考察和精確測算,反復比較原來所提方案的利弊,終于找到了一個較好的解決辦法,即在青龍橋站仿照美國高山地區鐵路設計方案,采用“人”字形(也稱“之”字形)線路。去往張家口方向的列車,采用兩臺大馬力機車,一個前拉一個后推,到達青龍橋站“人”字形線路后,列車換個方向,后推機車改為牽引,前拉機車改為后推,再扳好道岔,列車就可以拉著重重的貨物,向著山上爬坡前行。這樣做,既可有效降低線路的坡度,又可縮短擬開挖的八達嶺隧道的長度,縮短工期、節省經費。
京張鐵路青龍橋站西側上下行火車同時開行場景。
關溝段共開鑿居庸關等4座隧道。其中,八達嶺隧道最長。按照原設計,八達嶺隧道長約1800米。采用“人”字形線路后,提高了線路和隧道進口的高度,隧道長1091米即可。
雖然隧道長度縮短了不少,但仍是全路的“卡脖子”工程。八達嶺地層大多是堅硬的花崗巖,在沒有掘進機械、全靠人工開挖的當時,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如期打通八達嶺隧道,詹天佑決定,除隧道兩端的兩個作業面外,又在山頂打了兩個豎井,向下挖掘到一定程度后,分別向兩端開挖。這樣,作業面一下子達到了六個。
為了縮短工期,詹天佑大膽試驗,精心挑選爆炸性能較為穩定的炸藥,首次用于隧道的巖石爆破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詹天佑和他帶領的團隊,破解了各種技術難題,排除了來自各方的干擾,終于在1909年7月4日鋪軌到張家口。9月24日,京張鐵路全線開行列車。(本文圖片由李春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