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
《物理學名詞》第一版。2100433B
很多問題記者并沒有解釋,比如異能電機大概是什么;另外,疑問一,核聚變需要很高的溫度,通常兩個質子要接近到足夠核聚變的距離,需要極高的溫度和壓強(上億攝氏度),這需要特殊的設備,沒有極高的能量既難以引發...
角速度w等于轉過的角度d除以所用的時間t,即w=d/t對于勻速圓周運動,如果轉一圈,此時轉過的角度為360度,用弧度表示為2π, 周期為T,所用時間t=T,則有w=2π/T
相對論性電荷密度:
從相對論的角度來論述,導線的長度與觀察者的移動速度有關,所以電荷密度是一種相對論性觀念。安東尼·法蘭碁(Anthony French)在他的著作中表明,移動中的電荷密度會產生磁場力,會吸引或排斥其它載流導線。。使用閔可夫斯基圖,法蘭碁闡明,一條中性的載流導線,對于處于移動參考系的觀察者而言,為什么會貌似載有凈電荷密度。通過時空坐標,研究電磁現象的領域稱為相對論性電磁學(relativistic electromagnetism)。
相對論角動量是角動量在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中的數學形式與物理概念,其與傳統在經典力學中的(三維)角動量有些許差異 (GR)。
角動量是由位置與動量衍生出的物理量,其為一物體“轉動程度”的測度,也反映出對于停止轉動的阻抗性。此外,如同動量守恒對應到平移對稱性,角動量守恒對應旋轉對稱性——諾特定理將對稱性與守恒律聯結起來。這些觀念在經典力學中即相當重要,而在狹義與廣義相對論中亦占有重要角色。透過抽象代數中的龐加萊群、洛倫茲群可描述角動量、四維動量以及其他時空中的對稱的不變性。
在經典物理中不同類別的物理量,透過相對性原理在狹義與廣義相對論中自然的統合:比如時間與空間結合為四維位置,能量與動量結合為四維動量。這些四維矢量與所使用的參考系相依,參考系之間的變換關系由洛倫茲變換來聯系。相對論角動量的關系式則不那么明顯…經典力學中的角動量定義為位置x與動量p的叉積,產生了一個贗矢量x×p;其亦可透過外積產生一個二階反對稱張量x∧p。
在此有一不常提及的矢量——時變質量矩(英語:time-varying moment of mass),其非慣性矩,而是與質心的相對速度有關。時變質量矩與經典力學的角動量一起形成一個二階反對稱張量。對于旋轉的質能分布(比如陀螺儀、行星、恒星、黑洞等),角動量張量與旋轉物體的應力-能量張量有關。
在狹義相對論情形,在自轉物體的靜止系中有一內稟角動量,類似于量子力學中的自旋,差別在于本篇談論對象是巨觀物體,而量子力學的自旋粒子是點粒子不可分割。相對論量子力學中,自旋角動量算符與軌道角動量算符加總為總角動量算符,為一張量算符。通例上,這樣的加總關系可以泡利—盧班斯基贗矢量來描述。
加法器是為了實現加法的。
對于1位的二進制加法,相關的有五個的量:1,被加數A,2,加數B,3,前一位的進位CIN,4,此位二數相加的和S,5,此位二數相加產生的進位COUT。前三個量為輸入量,后兩個量為輸出量,五個量均為1位。
對于32位的二進制加法,相關的也有五個量:1,被加數A(32位),2,加數B(32位),3,前一位的進位CIN(1位),4,此位二數相加的和S(32位),5,此位二數相加產生的進位COUT(1位)。
要實現32位的二進制加法,一種自然的想法就是將1位的二進制加法重復32次(即逐位進位加法器)。這樣做無疑是可行且易行的,但由于每一位的CIN都是由前一位的COUT提供的,所以第2位必須在第1位計算出結果后,才能開始計算;第3位必須在第2位計算出結果后,才能開始計算,等等。而最后的第32位必須在前31位全部計算出結果后,才能開始計算。這樣的方法,使得實現32位的二進制加法所需的時間是實現1位的二進制加法的時間的3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