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云南、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廣西(西南部);生于海拔580-2700米的石灰山林下或灌叢中。分布于緬甸撣邦。模式標本采自云南鶴慶縣均華公社大坪子。
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稀達10-15米;樹皮灰色,小枝具棕色皮孔,幼枝被灰黃色微柔毛。偶數羽狀復葉互生,有小葉4-9對,葉軸具狹翅,上面具槽,被灰色微柔毛,葉柄被微柔毛;小葉革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較小,長1.3-3.5厘米,寬0.8-1.5厘米,稀較大(5×1.8厘米),先端微缺,具芒刺狀硬尖頭,基部略不對稱,闊楔形,全緣,略背卷,兩面中脈上被極細微柔毛,側脈在葉面微凹,在葉背明顯突起;小葉柄極短。花序腋生,與葉同出,被黃棕色柔毛和紅色腺毛;花小,紫紅色,無梗,苞片1,卵圓形,內凹,徑約1.5毫米,外面被棕色柔毛,邊緣具細睫毛;雄花:花被片5-8,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2毫米,膜質,半透明,先端漸尖或呈流蘇狀,外面2-3片邊緣具細睫毛;雄蕊5,稀7,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先端細尖;不育雌蕊存在;雌花:花被片7-10,卵狀披針形,長1-1.5毫米,膜質,先端細尖或略呈流蘇狀,外面2-5片邊緣具睫毛;無不育雄蕊,子房圓球形,徑約0.7毫米,無毛,花柱極短,柱頭3裂,外彎。核果球形,長約5毫米,徑約6毫米,成熟時紅色,先端細尖。
葉可提芳香油,民間常用葉碾粉制“香”。葉及樹皮供藥用,有消炎解毒、收斂止瀉之效。本種與地中海區至亞洲西部分布的耨篤香P. terebinthus L. 和馬思答吉(《本草綱目》)P. lentiscus L.都較近,其樹脂可代用,有固齒祛口臭之效。
較北或較高海拔其幼枝、葉軸毛被不脫,而較南或較低海拔有時其枝、葉完全無毛,且小葉較大而對數較少。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32KB
頁數: 18頁
評分: 4.4
常見木材名稱產地、性能、俗稱 東亞木材( 12種) 1.1 學名:印茄 intsia biujga 0.Ktze。 商品名:梅寶 Merbau(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Ipil(菲律賓); Kwila (巴布亞新兒內亞); Hintzy(馬達加斯加)。 俗稱:菠蘿格、南洋木寶 木材材性:邊格寬 4-8cm,淡白色,與心邊區別明顯,生材的心材淺 黃 色,在外界作用下變成暗褐色;淺色的薄壁組織在旋切面上常構 成有裝 飾作用的花紋;木材具有光澤;有樹脂氣味;紋理直,有時 呈混亂的波 紋狀;結構粗而均勻;干縮小,干縮率生材至氣干材徑 向 0.9-3.1%,弦 向 1.6-4.1%;木材重而硬,氣干密度約 0.9g/cm3, 強度甚高;木材的耐腐 性強。 用途:由于木材重而硬,且強度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花紋,所以多用 于 要求木材耐久、強度大和有裝飾性的場合,如 :建筑構件、高級 家具、 細木
格式:pdf
大小:32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利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法研究了五種不同產地的黑木耳。結果顯示,它們的紅外光譜主要由蛋白質、脂類化合物及多糖的振動吸收譜帶組成。五個樣品的傅里葉變紅外光譜整體上十分相似,因此分別選取1750~1500cm-1和1200~1000cm-1范圍內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產地的黑木耳在1750~1500cm-1范圍內相關性較好,光譜的相關系數分布在0.895~0.994。五個樣品在1200~1000cm-1范圍內的相關系數分布在0.441~0.981,東北地區產的黑木耳與西南地區產的黑木耳的光譜圖有明顯區別。利用1200~1000cm-1范圍內的差異并結合其它吸收峰的特征可鑒別出不同產地的黑木耳。研究結果表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在鑒別菌類方面具有方便、快速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