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企合作方面,與名筑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名筑土木工程產業學院;與廈門海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戰略協議,校企雙方將在專業建設合作、實踐教學合作、專項研究合作、人才培養合作、師資共用合作以及文化傳承合作6個方面深化合作合作。 2100433B
滿足福建省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組建《建筑信息化技術應用》(BIM)專業群,構建以“BIM技術 課程”應用為特色的新課程體系,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做出專業特色: “要BIM人才,找陽光學院”。 《建筑信息化技術應用專業群》,立項省級應用型轉型項目;土木工程專業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立項建設名單”。
1.本科生全部在江寧九龍湖校區,研究生與博士生在四牌樓校區2..土木工程學院是在創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著名專家學者茅以升、金保幀、徐百川、梁治明、劉樹勛、丁大鈞、方福森、方...
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在校本部。地址位于徐州市新城區麗水路。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作為學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載篳路藍縷,薪火相傳;一代代土木人砥礪奮進,春華秋實。土木工程學院深入踐行學校“大...
在河西新校區,現在的湖南工大正在崛起哦!詳細地址是: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路88號!
格式:pdf
大小:196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沈陽建筑大學始建于1948年,是以建筑土木學科為優勢,集工、管、理、文、農、法等學科門類為一身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總占地面積近2千畝,建筑面積60余萬平方米。學校目前有教職工1180余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330余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11人,各類在校生近2萬人。下設15個學院,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0個碩士點,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學科門類的34個專業。沈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學校建立伊始就設立的教學單位之一,經過5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發展成為具有6個系、9個教研室、6個實驗室、10個研究所和1個工程公司以及4個
格式:pdf
大小:196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沈陽建筑大學始建于1948年,是以建筑土木學科為優勢,集工、管、理、文、農、法等學科門類為一身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總占地面積近2千畝,建筑面積60余萬平方米。學校目前有教職工1180余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330余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11人,各類在校生近2萬人。下設15個學院,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0個碩士點,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學科門類的34個專業。沈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學校建立伊始就設立的教學單位之一,經過5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發展成為具有6個系、9個教研室、6個實驗室、10個研究所和1個工程公司以及4個
重慶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開設有土木工程、工程造價、環境設計三個本科專業,室內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兩個專科專業。
土木工程學院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招生專業: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工程力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學院概況:
土木工程學院有30多年的辦學歷史。目前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工程力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6個本科專業。擁有土木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材料工程、工程力學等4個教學系。擁有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結構實驗室以及配套齊全的力學、結構、土工、材料、交通、BIM等6個實驗室和1個施工實訓基地,實驗室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000多萬元。學院擁有結構工程省級重點發展學科,結構、力學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土木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大土木工程專業群建設省級教育創新高地。
表1 學院內所有本科及碩士的專業層次、設置時間
本科 |
專業 |
層次 |
設置時間 |
|||
土木工程 |
一本 |
1980 |
||||
交通工程 |
一本 |
2000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一本 |
2001 |
||||
工程力學 |
一本 |
2002 |
||||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
一本 |
2009 |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一本 |
2012 |
||||
碩士 |
土木 工程 |
結構工程 |
一級 學科 |
二級學科: 學術學位 |
2017 |
1998 |
巖土工程 |
二級學科: 學術學位 |
2006 |
||||
建筑與土木工程 |
二級學科:專業學位 |
2005 |
學院現有教師9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9人,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4人。師資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26.4%,具有碩士學位的占62.6%。近5年,我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3項,及其他縱向項目50余項,承擔橫向課題80余項,科研總經費達1600多萬;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組織出版材料力學、畫法幾何及建筑制圖、工程網絡計劃技術、地下建筑結構設計等10多部專著或教材;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河北省精品課6門,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建筑結構抗震設計、鋼結構等。土木工程專業是教育部首批十八所CDIO工程教學模式試點專業之一,土木工程導論、混凝土結構設計、道路勘測設計等課程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重點課程。學院與國有大型企業合作共建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煤礦地面儲運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市政道橋施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裝配式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科研平臺有河北工程大學施工管理研究所和河北工程大學BIM技術研究中心。與中煤建安共建河北省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這些平臺為我院科研及學生高質量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大力實施“質量工程”,努力培養“善學善行”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實施“善建者家園工程”、“三高就業工程”,取得顯著成效。連續多年開展結構設計大賽、力學大賽、橋梁設計大賽、BIM建模及施工管理大賽等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材料實驗、土工實驗、交通實驗等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30多年來,學院已培養畢業生近萬人。這些畢業生扎實的理論知識、良好的工作能力,受到全國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尤其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許多人已成為科研、教學、工程設計與施工單位的業務骨干和企事業單位的高層管理人員,為國家建設與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其中有國內大型土木工程項目經理(鳥巢工程項目經理董樹恩)、大型設計公司領導(深圳市華陽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儲倩、北京圓之翰煤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凡平)、大學知名專家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科研處處長趙順波),以及行政領導和企業高管,為國家建設和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作為學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載篳路藍縷,薪火相傳;一代代土木人砥礪奮進,春華秋實。土木工程學院深入踐行學校“大應用觀、大工程觀、大生活觀、大文化觀”的辦學理念,秉承“土實木華 力行踐遠”的院訓,擎劃經營,孜孜進取,為區域土建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和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工程造價、城市地下空間等本科專業,其中工程管理類專業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認證);以建筑安全為特色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被列入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通過江蘇省學位辦工程碩士“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點評審;擁有2個省級教學平臺(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江蘇省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4個省級科研平臺(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大型工程裝備檢測與控制實驗室、江蘇省大型鋼結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地震災害工程防御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教學團隊(江蘇省高校優秀課程教學團隊、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1個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
學院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和師資隊伍的建設,依托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五大工程”和“卓越計劃”,矢志打造一支“德厚學博、敬業奉獻、理實兼備”的特色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8人,其中高級職稱占比38.46%,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比96.2%,“雙師型”教師占比76.1%。專任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省“333工程”人才培養對象、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等國家和省級各類人才15名,師資梯隊結構合理、實力雄厚。
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實驗條件,建有建筑結構、工程管理與設計、土木工程綜合、工程力學等4個專業實驗室,并建有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筑面積達7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930余萬元,大型儀器設備總值927余萬元,獲批江蘇省高等教育“三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基地、江蘇省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各實驗室管理制度齊全,人員配備合理,充分保證教師、學生上課或自主實驗要求。圍繞地方、行業、企業“三需求”設定實驗實訓項目,科學安排學生進行實驗。上海建工集團、江蘇建工集團等數十家大型建筑企業為我院實習實訓及就業基地。
學院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多措并舉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全面開展。創立“以注冊執業資格需求為導向、以工程素質培養為基礎、以創新能力提高為本位”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確立“厚基礎、強實踐、能創新、高素質”土建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構建“一主線、二能力、三層次、四平臺、五模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了新建本科院校土建類專業“高校 ”協同育人新路徑。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專項2項,獲江蘇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
學院堅持學科專業建設一體化思路,注重頂層設計,強化產教融合,加強與地方和行業企業無縫對接,形成學校、建設企業、行業協會、行業主管部門“四方協同”合作新機制。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課題336項。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金橋獎、國家質監總局“科技興檢”二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等各類獎勵百余項。1名教師榮獲“江蘇省建筑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先進個人”榮譽稱號,3名教師榮獲“徐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學院堅持“以生為本、協調發展”,面向建設工程一線悉心培養“筑具匠心”的應用型土木人才,迄今已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10102余人,學子以“厚基礎、善實踐、能創新、高素質”得到了社會廣泛贊譽,成為建設領域的棟梁之才。近年來學生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一等獎、“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全國普通高校算量大賽總決賽冠軍、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一等獎等國際、國家、省級獎勵981人次,1人被評為江蘇省2015年度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根據麥可思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統計,畢業生專業契合度達92%,競爭力指數96%。
學院始終將自身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進程,以服務社會為己任,面向行業需求,著力打造“高校 ”協同模式。與江蘇省住建廳、徐州市建設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共建,建設特色鮮明的建筑安全工程專業,為淮海經濟區800余家企業培訓工程技術人員近12萬人次,為區域建筑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學院與省市地震主管部門合作,打造工程抗震研究與震情服務品牌。依托全省高校中唯一的“省地震災害工程防御技術研究中心”、“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和“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開展斷層研究、地震預警與科普宣傳,為區域震害防御提供智力支撐,成果推廣應用列入徐州市政府“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獲批了江蘇城鎮抗震防災能力提升項目,學院被評為江蘇省防震減災志愿者站,連續3次被評為“江蘇省十佳應急志愿服務組織”。學院與國家網架及鋼結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徐州市質監局創新合作模式,共建大型結構件檢測與分析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通過省質檢總局的計量認證,可開展多項對外檢測項目。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同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連續2次榮獲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獎。
學院與中國建工出版社共建了全國第一家高校實體書店和精品圖書展示暨學術交流中心,校園書店榮獲全國“年度大學書店”、“2019江蘇最美書店”榮譽稱號,先后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央視《新聞1 1》欄目專題報道;促成建工社累計捐贈價值200多萬圖書資料,聯合出版教材專著16本;先后當選江蘇省建筑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徐州市腐蝕防護與表面工程學會理事長單位。全國唯一由行業協會出資百萬設立的博愛建筑安全獎學金已頒發八屆。學院與數十家企業深化戰略合作,多家企業在我院設立獎助學金,逐漸形成了大面積、多層次、重精品、結碩果的協同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