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體結構房屋的外縱墻一般為結構抗震的薄弱環節,縱向地震作用下墻體的破壞機制對結構的抗倒塌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開展砌體結構延性破壞機制設計及評估研究對于進一步完善砌體結構的抗震設計與強震破壞機制控制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提出砌體結構房屋的兩階段抗震設計過程,即第一階段多遇地震下的構件截面承載力設計和第二階段強震作用下的破壞模式設計,并針對縱墻的強震破壞模式設計提出“強豎向-弱水平-強耗能”的設計思路,即增強窗間墻的抗震能力、保證窗下墻的破壞先于窗間墻以及提高結構的耗能能力,本研究擬采用模型試驗和數值模擬方法研究窗下墻在側向荷載作用下的力學行為以及結構延性破壞機制的形成機理,探討窗下墻的受力特征及關鍵影響因素,建立考慮過梁和樓板等影響的砌體窗下墻抗震承載力計算模型,揭示窗下墻在結構延性破壞機制形成中的作用,為進一步開展砌體結構房屋強震破壞模式設計研究提供研究基礎。
砌體結構是我國中低層建筑中應用最廣泛的結構形式,但由于砌體房屋一般自重較大,強度低、延性和整體性差,體系單薄,結構遭遇強震作用時容易發生嚴重震害,尤其是低烈度設防區和設防標準較低的普通砌體結構房屋的倒塌率較高。為改善極震區多層砌體結構房屋的抗倒塌性能,保證結構在受到超出大震烈度的強震作用時具備與遭遇烈度相適應的抗倒塌能力,以及進一步完善多層砌體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與評估研究,有必要對砌體結構房屋的多道抗震設防、強震破壞模式及其合理控制、既有結構強震破壞機制評估等進行系統研究。 本課題針對我國現行設計規范有關多層砌體房屋抗強震設計方面的不足,對砌體房屋抗震設防目標和設計方法進行了研究,將傳統的“三水準”設防目標拓寬為“四水準”,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強震不垮”,為實現該設防目標,進一步提出了砌體結構房屋二階段抗震設計的思路,將整個抗震過程明確劃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多遇地震下基于構件截面承載力抗震驗算和抗震構造措施保證延性的結構基本抗震能力設計和第二階段結構強震破壞模式設計,其中,該階段的設計對策側重于“抗”, 設計過程和目標等與傳統的結構抗震設計方法一致,通過第一階段設計保證結構的基本抗震性能,實現結構“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基本設防目標;第二階段策略強調以“控”為主,即以控制結構整體延性為設計目標,通過對結構中關鍵構件強震破壞模式和破壞順序的合理控制使結構能夠形成有效的抗震機制,使結構形成多道抗震防線,最大限度地發揮結構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提高結構層次的抗震儲備水平,通過第二階段設計實現“強震不垮”的特殊設防目標。通過2個兩層砌體結構模型低周反復加載試驗驗證了結構強震破壞模式設計思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針對既有砌體房屋的抗震評估,基于傳統的結構抗震鑒定方法提出了考慮強震破壞模式的多層砌體房屋二次評估方法,即首先通過一次評估明確結構的基本抗震能力是否滿足“三水準”設防要求,滿足要求的進一步進行二次評估,即以結構強震破壞模式為主要指標的評估,進而根據一次、二次評估結論對結構的實際抗震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為進一步采取抗震加固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2100433B
磚混結構的平房,層高為2.9米,屋面板厚250mm,那么磚墻砌筑的高度2.65m。
砌體結構就是混合結構,抗震等級不能使非抗震,現在都有抗震的,根據說明填抗震等級
3.9m...........
格式:pdf
大?。?span id="spcv6gg" class="single-tag-height">226KB
頁數: 2頁
評分: 4.8
磚混結構由于選材方便、施工簡單、工期短、造價低等特點成為我國當前建筑中使用最廣范的一種建筑形式。磚混結構多采用粘土磚和混合砂漿砌筑,通過內外磚墻的咬砌達到具有一定整體連接性的目的。本來根據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結合自身設計的實踐經驗,我認為,在多層磚混房屋抗震設計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橋梁延性抗震設計》針對當前國內公路橋梁抗震設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論述了橋梁延性抗震設計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其中,重點介紹橋梁簡化的延性抗震設計理論及改進的抗震設計方法。書中還對如何保證結構的整體延性,進行了詳細的討論?!稑蛄貉有钥拐鹪O計》介紹的內容,為作者近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是作者正在編寫的《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的理論背景材料之一。
《橋梁延性抗震設計》可供從事抗震工程設計、研究和施工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橋梁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學參考用書。
目前的結構抗震設計方法國內外存在巨大差距,對結構影響系數應該包含哪些因素,如何將結構影響系數合理地與隨后具體的構件設計相聯系,國內外均還沒有統一思想,系統化的抗震設計理論還有待完善。本項目對鋼結構和鋼構件的延性、滯回曲線進行歸納總結和補充的試驗和理論研究,研究鋼結構的彈塑性動力學,探討延性、阻尼、后期剛度、耗能能力、滯回曲線形狀、超強、二階效應等因素在各經典動力荷載下對結構彈塑性動力響應的影響。通過地震作用下單自由度和多自由度體系的彈塑性時程反應分析,對計算地震力采用的結構影響系數進行計算,并進行統計規律研究,通過可靠度分析,提出與荷載分項系數配套的結構影響系數。提出面向地震力計算和抗震設計的抗側力體系、構件、連接節點和截面的分類體系,并與結構影響系數相聯系。對雙重抗側力結構中支撐架采用弱剪和強剪的設計方法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不同抗震抗側力支撐架宜采用的設計措施
《鋼結構新型延性節點的抗震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系統地闡述了作者在鋼結構新型延性節點的抗震設計理論、計算方法、工程應用方面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內容主要包括:削弱型節點的力學性能以及鋼框架結構的內力和穩定性分析、不同構造形式加強型節點的抗震性能試驗研究、焊接節點斷裂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加強型節點鋼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
《鋼結構新型延性節點的抗震設計理論及其應用》可供土木工程專業和工程力學專業的設計人員、研究人員和高校教師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學習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