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沖擊老化對ZnO壓敏陶瓷缺陷結構的影響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
項目負責人 | 李建英 | 依托單位 | 西安交通大學 |
項目“沖擊老化對ZnO壓敏陶瓷缺陷結構的影響”基本按照計劃進行,并且順利完成了項目計劃的內容。主要研究了大電流沖擊老化對ZnO壓敏陶瓷電氣性能的影響,以及ZnO壓敏陶瓷的顯微結構,幾何效應等隨沖擊老化的變化。使用8/20微妙脈沖電流發生器對商用配方的ZnO陶瓷壓敏電阻片進行了最多14000次的沖擊試驗。測量了沖擊前后試樣的電氣性能和介電特性,分析了沖擊后小電流區的E-J特性和損耗角正切值tan?隨脈沖大電流的不斷作用而發生的變化。實驗發現壓敏電壓E1mA隨沖擊次數的增加經歷增大―穩定―減小三個過程,而非線性系數隨沖擊老化則不斷減小,老化后試樣的顯微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晶粒晶界結構變的疏松,晶界處有很多微孔,這表明脈沖老化主要作用于ZnO壓敏陶瓷的晶界。 發現ZnO壓敏陶瓷中存在著四個缺陷松弛過程,低溫兩個松弛過程認為是本征的松弛過程,分別對應著二價鋅填隙和一價氧空位的電離,它們的能級與添加劑和脈沖老化無關。而高溫的兩個松弛過程認為是非本征的松弛過程,分別對應著ZnO壓敏陶瓷的晶間相和晶界面處的缺陷能級,晶界面處的缺陷能級隨沖擊老化后有明顯的下降,而其它缺陷能級隨老化變化并不明顯,表明晶界面處缺陷與ZnO壓敏陶瓷的電性能有緊密的聯系。通過對沖擊老化前后的ZnO陶瓷試樣進行介電性能及其老化機理的分析,建立了用于識別和表征缺陷結構的方法,弄清電子注入對于晶界附近能帶結構的影響。研究了ZnO壓敏陶瓷缺陷結構隨添加劑的變化,發現MnO2的加入主要抑制了晶粒的長大,對ZnO壓敏陶瓷電性能有明顯的提高,并引入了ZnO壓敏陶瓷的晶間相缺陷結構。由于ZnO壓敏陶瓷不僅用于脈沖過電壓的保護,也用于直流過電壓保護,因此,還對ZnO壓敏陶瓷進行了直流老化的研究,并對直流老化的ZnO壓敏陶瓷在800℃進行了12小時熱處理,發現熱處理后試樣的電性能以及缺陷結構都恢復到老化前的水平。 另外,把研究ZnO壓敏陶瓷的方法應用到鈦酸銅鈣(CCTO)壓敏陶瓷的研究中,CCTO是一種新型巨介電常數的壓敏陶瓷,常用于儲能元件,通過固相法制備了CCTO陶瓷,并對CCTO陶瓷的缺陷結構進行了不同燒結溫度下的試樣進行了介電譜表征及真空熱處理分析,并對其進行了直流老化研究。同時,把研究無機壓敏陶瓷缺陷結構的方法拓展應用到其它有機電介質如XLPE電纜絕緣材料的缺陷結構研究中,并對其進行了介電和理化性能的分析。 2100433B
ZnO壓敏陶瓷的非線性起源于晶界Schottky勢壘,而勢壘形成是建立在晶界處缺陷的非均勻分布基礎之上的.大電流沖擊后ZnO壓敏陶瓷缺陷結構的變化及其對電性能的影響規律和機制如何,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本項目利用寬帶介電譜儀、熱刺激電流測量等手段,通過沖擊實驗、介電分析、顯微結構研究等方法,系統研究大電流沖擊對ZnO壓敏陶瓷介電性能和缺陷結構的影響,特別注意晶界結構及晶界層中的電子態、陷阱能級密度與分布狀態的改變、沖擊老化后缺陷結構變化與顯微結構變化的關聯。項目結合了ZnO壓敏陶瓷在缺陷結構和沖擊老化兩方面的最新進展。通過本研究,建立起一套用于識別和表征缺陷結構的方法,弄清電子注入對于晶界附近能帶結構的影響,闡述大電流沖擊老化過程對于ZnO壓敏電阻片缺陷結構的作用(包括濃度、分布、價態等)機理及其對于宏觀介電特性和顯微結構的影響,為提高ZnO壓敏電阻的性能提供實驗依據和理論支持。
1.瀝青老化的機理 瀝青“老化”是指瀝青從煉油廠被煉制出來后,在儲存、運輸、施工及使用過程中,由于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在環境因素如受熱、氧氣、陽光和水的作用下,會發生一系列的揮發、氧化、聚合,乃至瀝...
氧化鋅壓敏陶瓷的新性能很穩定,有較好的傳導性、機械強度和耐高溫性。在高溫下的電絕緣性能尤為突出,每毫米厚度可耐電壓8000V以上,但不耐高強酸堿。若使用環境為超出1:9濃度的鹽酸、或者大于10%濃度的...
1,意思是在一定電流電壓范圍內電阻值隨電壓而變,或者是說"電阻值對電壓敏感"的阻器。 2,壓敏電阻有什么用?壓敏電阻的最大特點是當加在它上面的電壓低于它的閥值"UN&qu...
格式:pdf
大小:1013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用固相燒結工藝制備了Ca0.4Sr0.6Bi4Ti4O15陶瓷圓柱體。沿著圓柱體軸線方向切割制成測量樣品A。研究了取向對樣品結構和性能的影響。X射線和電性能測試結果表明:豎向切割樣品A具有a/(b)擇優取向;樣品A的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因子分別為εr=301和tanδ=0.0042;樣品A的剩余極化強度(2Pr)和矯頑場(2Ec)分別為26.8μC/cm2和48.5V/cm,優于樣品B。
格式:pdf
大小:1013KB
頁數: 4頁
評分: 4.4
以往就純鈦材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層表面積對提供羥基磷灰石生長條件的研究不多,為此,在Na2HPO4電解液中,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純鈦材表面制得多孔結構的二氧化鈦陶瓷層。研究了正向電壓、頻率對微弧氧化陶瓷層組織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隨正向電壓升高,膜厚增加,孔徑增大,表面變得粗糙;隨頻率的增加,膜層表面變得光滑,孔徑減小,膜厚減小;在正向電壓450 V、頻率600 Hz時得到均勻的多孔結構;陶瓷層主要由銳鈦礦型TiO2和少量非晶組成,有利于羥基磷灰石生長。
沖擊載荷下材料的動態失效是目前材料動態響應研究領域古老而有前沿的問題,由于缺乏對材料動態斷裂過程時其內部缺陷損傷演化微細觀實時過程的深入認識,使得建立的斷裂模型基本上是統計或表象本質。在沖擊載荷下,材料內部的微細觀缺陷的成核、擴展路徑、擴展速度、擴展方向等直接影響到材料動態斷裂的物理過程。本申請項目從實驗研究的角度,探索利用高速攝影技術實時觀測材料內部缺陷在沖擊載荷下的演化過程,并結合多點高空間分辨率的自由面粒子速度測量技術,獲得它們損傷、演化微觀動態過程的相關參數,有望對材料動態斷裂研究領域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2100433B
《外生沖擊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研究》采用電廠搬遷對房價影響的研究,雖然在國外有過類似的研究,但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中的研究卻是第一次出現。此研究對于現今我國所提倡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建設,給予了強有力的實證支持。
鄧國營,經濟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師從美國Texas A&MUniversity終,身教授、著名華人經濟學家甘犁教授。曾連續獲得“中國房地產2009年年會”、“世界華人房地產2009年年會”兩屆年會的“最佳學術論文獎”,以及2011年和2012年“四川大學青年骨干教師”榮譽稱號。2010年榮獲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授予的“全國百名博士‘明日之星’”稱號。負責或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南開經濟研究》、《財貿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評論》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四項研究項目,主要集中于房地產領域的相關研究。
大量宏觀缺陷的引入,使材料的陰尼行為發生了復雜的變化。利用不同本征陰尼、不同彈性模量的宏觀顆粒與不同金屬基體形成界面屬性差異較大的復合材料,通過考察材料的內耗變化規律的微觀缺陷運動、分布特征,了解宏觀缺陷與材料微觀缺陷的交互作用規律及界面屬性的影響,以真正弄清宏觀缺陷的阻尼機制,為高阻尼材料的設計提供真實的信息。.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