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于常綠闊葉林下,海拔800-1800米。
土生,匍匐,長50-100厘米。根托只生于主莖的下部,或沿主莖斷續著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2-10厘米,直徑0.4-1.7毫米,根多分叉,被毛。
主莖通體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3-3毫米,莖卵圓柱狀或圓柱狀 (上部) ,不具溝槽,光滑,維管束1條,先端干后變黑褐色,1回羽狀分枝,分枝稀疏,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2-7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10-15毫米。
葉全部交互排列,二形,紙質,表面光滑,邊緣近全緣,不具白邊,主莖上的葉排列稀疏或緊密,略大于分枝上的。主莖上的腋葉較分枝上的大,卵狀披針形或三角形,平截,分枝上的腋葉對稱,卵狀披針形,3-4毫米×1.0-1.5毫米,邊緣略具細齒。
中葉不對稱,小枝上的卵狀橢圓形,2-3.3毫米×1.2-1.7毫米,覆瓦狀排列,背部略呈龍骨狀,先端與軸平行,先端急尖。基部鈍,非盾狀,邊緣具細齒。
側葉不對稱,先端鈍,近全緣,上側基部略變大,變寬,不覆蓋小枝,上側邊緣略具細齒,下側基部全緣。
孢子葉穗緊密,背腹壓扁,單生小枝末端或成對著生,4.0-12毫米×1.3-2.6毫米;孢子葉二形,倒置,不具白邊,上側的孢子葉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齒,龍骨狀,先端漸尖,上側的孢子葉具孢子葉翼,孢子葉翼不達葉尖,邊緣具細齒,下側的孢子葉卵圓形,邊緣有細齒,龍骨狀;大孢子葉分布于孢子葉穗下部的下側。大孢子白色或褐色;小孢子淺黃色。
分布于西藏(墨脫)。也分布于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農村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 是確保農村環境長治久潔 的關鍵,也是解決農村環境工作治難鞏固更難的關鍵。 根據我村實際 情況創建環境衛生考核標準要求, 現將村莊環境衛生長效保潔制度規 范如下: 一、村莊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的四項基本原則 1. 以著眼長遠,注重長效為原則。 2. 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切實把村莊環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好的原 則。 3. 以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專業隊伍與群眾運動 相結合原則。 4. 能有效改善村莊環境面貌和保護生態為原則。 二、環境衛生保潔隊伍制度 1. 道路保潔制度。(1)成立道路保潔小組,增加道路保潔人員,主 要負責本村區域內進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內居民區、公共活 動區及場所的衛生清掃、垃圾收集、清運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無垃圾、無雜草、無堆積物、無積水。村主要道路兩側可視 范圍內道路保潔標準執行。 (3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 1 - 新鮮村建立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方案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按照鎮黨委、政府建立環境衛生 整治長效機制的要求,結合我村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全面落實黨的 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開展全村環境衛生整治 作為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廣泛宣傳發動,科學制定規劃, 明確各方責任,落實關鍵措施,全面組織推進;以全村環境衛生 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和推行農村環 境建設管理長效機制,打造全村農村新形象、新面貌,為我村爭 創文明健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情況 新鮮村地處武威城區北郊,東、南、西三面與市區交錯,轄 區內共有 14個村民小組,共 1226戶人家,總人口 4089人。雷臺 東路、北二環路兩條主干道路橫穿全村,
卷柏生長習性
卷柏又叫九死還魂草是因為它可以“死”而復生,這正是它的奇特之處。它的生長環境卻很特殊,干燥的巖石縫隙中或荒石坡上往往可以尋到它的蹤跡。在水分供應充足時,卷柏吸水后枝葉舒展,翠綠可人。一旦失去水分供應,就將枝葉失綠蜷曲抱團,像枯死了一樣。但卷柏憑借著有水則生、無水則“死”的生存絕技,不但旱不死,反而代代相傳繁衍生息。
1、卷柏:生于向陽山坡或巖石上。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2、墊狀卷柏:多生于向陽的干旱巖石縫中。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卷柏活血通經;卷柏炭化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