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分布式水文模型參數空間變異模擬研究 | 作????者 | 張升堂 |
---|---|---|---|
出版社 | 黃河水利出版社 | ISBN | 9787550912007 |
前言
第1章 水文模型概述
1.1 水文模型發展歷程
1.2 現代水文模型的發展和特點
1.3 現代水文模型面臨的主要問題
1.4 分布式水文模型介紹
第2章 水文模型主要模塊
2.1 降水模塊
2.2 產流模塊
2.3 匯流模塊
第3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對流域特征參數的處理
3.1 流域特征參數
3.2 現代流域特征參數空間變異的加劇
3.3 分布式水文模型對流域特征參數空間變異處理
3.4 分布式水文模型處理流域特征參數面臨的問題
第4章 降水數據的分布式處理
4.1 自然界降水
4.2 降水數據獲取
4.3 分布式水文模型對降水數據的要求
4.4 空問插值理論基礎
4.5 分布式降水模型介紹
4.6 分布式降水模型實例分析比較
第5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流量分配算法問題
5.1 流向及流量分配算法分類
5.2 流向及流量分配算法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應用
5.3 流向及流量分配算法存在的問題
5.4 流域坡面特征對流向及流量分配算法的影響
第6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坡面糙率問題
6.1 糙率的歷史淵源
6.2 坡面糙率的影響因素
6.3 流向及流量分配算法對糙率影響的考慮
6.4 矢量糙率理論
6.5 矢量糙率理論實驗驗證
第7章 阻力與坡度共同作用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探索
7.1 坡面流阻力的表征
7.2 阻力對坡面流影響作用
7.3 目前分布式水文模型對坡面流阻力作用的處理
7.4 考慮阻力作用的坡面徑流流向及流量分配算法
參考文獻
《分布式水文模型參數空間變異模擬研究》是分布式水文模型新的研究領域參數空間變異性基礎研究方面的一本專*,關注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對現代流域坡面流過程模擬中的參數變異性處理,針對坡面流匯流過程的基礎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對影響坡面流分布式水文模擬精度的主要輸入參數降水量、流域特征參數地表糙率的空間變異性進行理論探索及部分實驗驗證。
《分布式水文模型參數空間變異模擬研究》可以作為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利工程、氣象科學、環境科學、土地管理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廣聯達軟件是不是只能識別在模型空間保存的圖紙,布局空間的圖紙咋識別, 答:CAD圖同一文件,有模型和布局同時存在時,廣聯達會自動加載模型空間的數據。(導入時轉為黑屏),如果是獨立的布局圖,(沒有模型存...
兩種情況:1、模擬招標是一種招標訓練,按照正規招標流程來設計的招標流程演練,鍛煉技能或發現招標過程中的難點,以完善招標方案,解決方案。2、模擬招標,一個非正規的名詞。根據《招標投標法》,國家對招標行為...
兩種情況: 1、模擬招標是一種招標訓練,按照正規招標流程來設計的招標流程演練,鍛煉技能或發現招標過程中的難點,以完善招標方案,解決方案。 2、模擬招標,一個非正規的名詞。 根據《招標投標法》,國...
格式:pdf
大小:400KB
頁數: 3頁
評分: 4.3
SWAT為當前比較流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文章以所處不同大陸,地形、植被、土壤及氣候類型各異的東南亞老撾南木恩水電站、東非烏干達恩庫西河水電站和歐洲黑山共和國莫拉查河規劃梯級水電站工程為例,通過收集地形、植被、土壤及氣象等基礎數據,以SWAT為工具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對比實測和模擬徑流系列的相對誤差(Re)、相關平方系數(R2)以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數(Ens)為模型評價指標,得到SWAT模型在地理位置、地形及氣候各異地區的徑流模擬均有較好的適應性的結論,采用模型參數移用的方法,可快速獲得工程所在地與降雨相同年限的徑流系列。模型方法的成果可作為徑流成果的合理性檢驗,甚至可作為推薦的徑流成果使用。
格式:pdf
大小:400KB
頁數: 12頁
評分: 4.3
針對傳統邊坡穩定研究中土體含水率在長時間序列上難于連續獲得的問題,提出以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為工具,結合研究區降水、氣溫、植被覆蓋等資料,輸出土體含水率的逐日變化,以此作為邊坡穩定分析的計算要素。結果表明:1970—2010年間,渭河流域土體含水率時空分布總體上呈增加趨勢,土體抗剪強度呈降低趨勢,但幅度穩定在2‰左右;基于M-C等面積圓DP3準則的強度折減法計算結果表明,邊坡安全系數k在40年間有上升趨勢,其中k值大于1.2的時段在85%以上,k值在1~1.2之間的時段占9%左右,k值小于1的時段占5.5%左右;土體抗剪強度時間序列R/S分析結果表明,τ-t曲線和k-t曲線Hurst系數分別為0.5568、0.5888,屬于無變異;綜合上述因素判斷,該滑坡體現狀和未來均處于穩定狀態。這種方案是基于水文學角度的邊坡穩定研究,為土體抗剪強度計算及地質災害評估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土壤污染和植物變異的研究,在理論上是把土壤中的污染物作為生態因子之一,研究它對植物的生態學影響,探討自然界的規律。生產實踐中則是利用一些植物忍耐變異的生態型或變種,在有毒礦床和冶煉廢渣上形成植被。生長在含有大量重金屬的土壤上的某些植物種群,常常演化成耐性強的種,這對于改造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此外,可利用某些具有變異特征的植物或植物的忍耐生態型作為土壤污染的監測植物。
《分布式水文模型應用與實踐》為作者多年從事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統研發與應用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研究成果總結,研究內容涉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參數優選、初值設定、敏感區識別、土壤墑情、水情預報和產輸沙模擬。全書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框架剖析和應用概述之上,重點對一種參數優選算法——“變域遞減隨機搜索算法”、一種分布式土壤含水量初值的設定方法等內容進行了闡述。《分布式水文模型應用與實踐》可供水文學、水資源、氣象、水利工程等學科的科研人員參考。
在原生地,捕蠅草只有一個原生種和幾個變型種,它們的外形都比較單一。但是,在組織培養或者播種等方法繁殖捕蠅草的過程中,有極少數的捕蠅草會發生變異,導致它們的某些形態會與變異前不同,當這些變異特征穩定在下一代出現時;就可以稱為一個新的品種,而眾多的變異品種也正是喜歡捕蠅草的玩家最大的追求之一。
捕蠅草的園藝品種已經有超過600種,其中大部分是由組織培養而出現的變異品種;此外還有許多雜交品種,同時,由種子發芽的植株也有發生變異的可能。
介紹幾種知名的變異品種
(學名:Dionaea “Wacky Traps”或Dionaea “Bart Simpson”),是發生嚴重變異后產生的品種,擁有那么多區別于典型捕蠅草特征的品種極少。男爵捕蠅草的葉柄截面圓且有不規則凸起,幾乎終年匍匐于地面生長,肉質夾子是所有捕蠅草中最厚實的品種之一,夾子的觸毛以上部位幾乎全部殘缺,邊緣呈現不規則的三角形,光照越充足時則殘缺的越明顯,夾子幾乎無法閉合,基本上失去捕蟲的能力,內側會呈鮮紅色。男爵捕蠅草不僅夾子是殘缺不全的,其花朵上的柱頭也發育不全,無法正常授粉,所以無法結出種子,只能通過葉插等無性繁殖的方法繁殖。生長比較緩慢,夾子能生長到的最大尺寸一般也不過兩厘米左右。
(學名:Dionaea “Hamihaton”),它的植株更加健壯,最大的區別在于它的齒為三角形,有異于典型捕蠅草的細長型,它可能是最早的捕蠅草變異種,于在上世紀70年代采集于野外,也是唯二的自然情況下產生的變種,另一種為荷蘭捕蠅草(Dionaea Holland Red),荷蘭捕蠅草的植株可呈現出鮮艷的紅色,于1970年荷蘭園藝商在1000株野生捕蠅草中挑選出,這兩種捕蠅草后來都被大量繁殖并廣泛栽培。
(學名:Dionaea “B52”),B52捕蠅草在外型上與典型的捕蠅草區別不大,但其生長速度明顯比其他的捕蠅草旺盛,葉片也非常粗壯,捕蟲夾最大可長到5.7厘米,是已知夾子最大的品種,也是最知名的捕蠅草品種之一。“B52”是指美國一種大型軍用轟炸機,用B52 來比喻其捕蟲威力強大。
(通俗叫法,學名未知),是非常典型的捕蠅草品種,是我國最常見,價格低廉的捕蠅草品種,也是我國人工培育時間最長的一個品種,或許正是由于人工不斷的無性繁殖,其生長并不如其他品種的捕蠅草旺盛,葉子數量比較少,夾子最大一般也只有2.5厘米左右,其血統也已經無法考證,其并不是捕蠅草的野生原種,但其低廉的成本和價格為我國的食蟲植物推廣起著巨大的作用。
(學名::Dionaea muscipula Cupped Trap=Cup Trap),是非常經典的進階型捕蠅草品種。其捕蟲葉呈杯子狀,特征明顯。價格在剛開始高昂,但隨著組培技術的發展與推廣,價格也隨之下降。
(學名:Dionaea muscipula Alien),是法國人Guillaume Bily在Carniflora苗圃2008年5月舉辦的開放日活動中發現的,他在同一天也發現了貝殼捕蠅草(Coquillage)。Carniflora是荷蘭的一家食蟲植物苗圃,Guillaume可真是撿到寶了,也不辜負他大老遠的跑到荷蘭來。
ICPS的資料上,Guillaume做了如下描述:“異形最大的特點,是所有夾子后背呈現的極度彎曲的形狀,在成熟植株可以輕松長出4-5cm的夾子。夾子的形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異形》里的怪物。成熟的夾子,牙齒會比花市捕短一點,兩側有很小的齒翼(像小翅膀)在夾子末端,以及基部也會有牙齒粘連的現象。夾子內側纖毛比較多,需要通過無性繁殖來保持其特點。”
辨識難度一般。這個奇特外形,本來應該很容易。但是2010年出現了一個名為奸笑(Jaws Smiley)的捕蠅草,和它幾乎一模一樣,普及率比異形好得多。
(學名:Dionaea muscipulaCoquillage),貝殼捕蠅草,和異形(Alien)一樣,都是法國人Guillaume Bily在荷蘭的Carniflora苗圃2008年5月舉辦的開放日活動中發現的。
貝殼的齒短而唇厚,夾子一般在3cm以下。夾子合上之后,圓圓的樣子特別像貝殼。貝殼因此而得名(Coquillage在法文里面是貝殼)。
近年有涌現一些新的像綠巫師(Green Wizard)的捕蠅草,外形和貝殼很接近。
(學名:Dionaea muscipula KoreanMelodyShark),KMS(英文簡稱)是在韓國食蟲植物研究所的Gi-Won Jang博士和他的實習生Max Yoon培育出來的。他們用一批來自英國的,標記為鯊魚齒(Shark Tooth)的捕蠅草,進行播種繁殖。研究所的目的不在培育新園藝種,而是為了普及和保育捕蠅草。他們在無菌的組培環境,從100棵播種的實生苗里面,發現了這棵植株。
KMS的特征非常明顯,永遠細長的葉柄,齒的形態也非常不規則。是怪異捕蠅草愛好者必備藏品。根據ICPS的資料,KMS花朵的雌蕊和雄蕊都不會發育成熟,所以本身是不育的。
融齒捕蠅草
(學名:Dionaea muscipula Fused Tooth),融齒是在組培中發生變異導致的,由德國人Thomas Garow從組培種挑選出來。Thomas本人也是鋸齒(Sawtooth)和怪異男爵(Wacky Traps)的培育者。融齒和鋸齒在1995年已經有少量個體在市場上流通,但具體發現時間已經不可考,因為在1980年代末Henning Von Schmeling(著名的B52捕蠅草的培育者)已經收到這2棵捕了。
融齒的特點是牙齒會出現重度“粘連”現象,一般在夏季生長旺季比較明顯,其他季節趨于正常。這個特征,使得融齒比其他捕蠅草看起來更有“大魔王”的邪惡風范。
(學名: Dionaea muscipula“Louchapates),湯勺是法國人Romuald Anfraix,從美國人Peter D*Amato發過來的一批“融齒”捕蠅草里面發現的。ICPS給出的資料,對外形的描述非常詳細。和融齒不一樣的是,湯勺只有很少的齒會融,而且在融起來的尖端出現了分叉,這個特色讓湯勺顯得尤為特別。另外,湯勺夾子的齒會一直長到末端,在末端有輕微的連合,這個特點又和杯夾有點類似。
(學名:Microdent20),短齒也是法國人Guillaume Bily培育的。短齒的特色是牙齒特別細小和多,光照充足、溫差較大時,夾子內側呈現橘紅色。2004年單獨命名時,Guillaume給它起名為Microdents,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很快改成Microdent。也有過類似microteeth或者microdentata的別名。
(學名:Triton),海神捕蠅草由德國人Sven Leonhardt培育。這個個體和杯夾捕蠅草很像,但比杯夾健壯得多,也是杯夾這類形態里面,夾子最大的捕。牙齒較短,并且會粘連在一起(又有點像融齒),夏季不會長直立葉。
(學名:Trichterfalle / Funnel Trap),漏斗捕蠅草由德國人K?nig培育——他喜歡在組培捕蠅草時,往培養基種添加各種植物激素。漏斗捕蠅草的性狀不是100%穩定,有時也會長出普通的夾子,和它時不時長出的“漏斗”夾子搭配起來,也是蠻好看的。在光照充足,溫差大是,夾子內側也會呈現鮮紅色。
(學名: Angel Wings),天使之翼捕蠅草由德國人Sven Leonhardt培育。這貨很像受到除草劑影響的捕,各種扭曲...它的夾子會張得非常開,以至于會有“外翻”的現象。牙齒較短,并且經常向不同方向彎曲。光照充足,溫差較大時,夾子內側也會變得鮮紅。
(學名: Long Red Fingers),紅手指捕蠅草是小型捕,生長速度較慢,也不會長出特別大的夾子。但是很容易紅,夾子比較圓,牙齒經常粘連在一起,是“畸形捕”里面非常好看的一個個體。
(學名:Dracula),愛爾蘭人Trev培育的園藝種,從G14和齒狀捕雜交的后代中挑選出來的一棵實生苗。德庫拉大部分時候是短小的貼地葉,只會長兩三片直立葉。它的夾子背面彎曲成弧形,牙齒像齒狀捕蠅草。光照充足而上色的時候,夾子內側深紅色,而外側會有一條血紅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