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勻流體是指在流場的不同區域性質改變的流體。
流體是近程有序的,圍繞每一個分子,在約3~5個分子的距離內,有一個密度周期起伏并逐漸衰減的有序結構,這一有序結構決定了整個流體的性質。因此從分子到流體的跨越,實質上是從分子到其周圍的有序結構的跨越。兩相間的界面也同樣,密度變化在越過界面時并不是一個階梯函數,而是在界面層中有一個密度分布,形成有結構的非均勻流體。
關于非均勻流體的性質特點,通常是指非均勻流體本身的性質特點,而不是指流動方式。因此,非均勻流體的性質特點是流體在標準壓強和溫度下處于靜止狀態測得的。當多于一個明顯的流體狀態存在時,一個非均勻流體具有隨位置變化分段連續的宏觀屬性。在段塞流情形下,雙相流體混合物就是非均勻流體的例子。在段塞流情形下,宏觀流體屬性在每一相內是連續的,而在相邊界是不連續的。
空氣中的顆粒混合物,嚴格地說,是一種非均勻流體,這是因為空氣和顆粒是不同的兩相,而且顆粒區與空氣區有不同的性質。但實際上,被顆粒污染的空氣流常當成均勻混合物,特別是顆粒很小,因為顆粒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分子相同。然而分析分離裝置的內部流型時含顆粒的空氣流絕不可當成均勻流體,因為達到某種程度的分離,顆粒勢必與氣體的行為不同,這是必然的結果。
實際生產中的許多物料是非均勻流體。從物理化學的觀點來看,實際生產中常遇到的流體是一種分散體系,如果從分子或微團結構出發來分析其微觀結構對流變性的影響,就可將生產中常遇到的流體看成是非均勻流體。例如原油,特別是含蠟量高的原油,當油溫較低,有蠟晶析出,也會呈現出與非均勻流體相似的特性。
在非均勻流體中,由于存在速度梯度,壓力梯度,溫度梯度,非均勻輻射和濃度梯度,這些因素也必然要影響固體顆粒的運動和阻力系數,下面簡要介紹速度梯度、溫度梯度和附加質量和附加質量力對顆粒運動的影響:
①速度梯度
在流體中,由于粘性或其它因素的影響而形成速度梯度,例如在管道中的流體,沿管壁的流速低,而軸心的流速高。這種速度梯度的存在,將使顆粒產生旋轉。在低雷諾數情況下,旋轉將引起流體的挾帶作用,使流體在顆粒一邊增速,而在另一邊減速。其結果勢必使顆粒朝向速度較高一邊運動。這種現象叫馬格努斯效應。實驗表明,氣體挾帶固體顆粒在管道中流動時,顆粒有移向管道軸心的傾向,并集中在大約離管道軸0。6管半徑的區域內。
賽夫曼研究表明,當顆粒處在有速度梯度的非均勻流體中,即使它沒有旋轉,也可能產生一個橫向升力。他推導了在無界,均勻的簡單剪切流中,作用在移動并同時旋轉的小圓球上的凈力。移動是沿著流線的。研究表明,除斯托克斯阻力以外,應附加上一個作用在顆粒上的橫向力。由于滑動剪切力的存在,使顆粒與非均勻流體之間的相對速度減小,因而顆粒向低速度區域運動。
②溫度梯度
非均勻流體中的溫度梯度將明顯地使流體粘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也可以由熱傳導及其相應的溫度分布而引起的。而當粘度發生變化時,都會引起速度分布和阻力系數的變化。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影響一般都比較小。只有在顆粒尺寸極小的情況下,溫度梯度效應才變得很明顯。由溫度梯度而引起顆粒的位移叫“熱泳”現象,由非均勻輻射而引起顆粒的位移叫“光泳”現象。它們所產生的作用在顆粒上的力稱為輻射力。
③附加質量和附加質量力
在顆粒作加速運動情況下,即使非均勻流體沒有粘性,在非均勻流體和顆粒之間仍然也會產生作用力。這種力的效應可以類似于顆粒的質量增添了它所帶動的流體的質量一樣,我們把這被帶動的流體質量叫做“附加質量”,相應所產生的力叫附加質量力。對于球體,其附加質量等于它所排開的非均勻流體質量的一半。對于軸長比為1:2的橢球,這個量可達到20%。對于軸長比為1:6的橢球,其附加質量只有4。5%。當非均勻流體最初是從靜止狀態開始運動,這種運動近乎是無旋的,所以這個結果對于實際流體也是有意義的。
在研究非均勻密度流動如分層流體流動、熱對流時常采用的近似。可敘述為:當密度的不均勻性產生的密度變化量與密度值本身相比為微小量時,可認為密度的變化對流體運動的慣性和粘性無影響,其重要的影響體現于所產生的浮力上,因而在非均勻流體動力學方程中,對于密度變化量,只當其和重力加速度以乘積聯結在一起而表現出浮力時才被保留。在地球流體力學、對流、擴散等許多研究領域中經常采用布辛涅斯克近似。在大多數情況下近似是合理的,可給出合理的結果。
焊管用作輸送流體管時,與普通鋼管有不同的要求:1,焊縫不允許泄露。對于API之類要求的焊管,還要求對每一根焊管的焊縫進行超聲波探傷和水壓試驗;2,對于輸送具有腐蝕性的化工溶液,所有鋼管必須進行內壁防腐...
根據電磁感應原理,用導電流體(氣體或液體)與磁場相對運動而發電。導電流體在通道中橫越磁場B流過時,由于電磁感應而在垂直于磁場和流速的方向上感生出一個電場E,如把導電流體與外負載相接,導電流體中的能量就...
在什么地方用的流體管?
①由于流體在空間分布的不均勻性,可以導致流體在固液、汽液或液液界面形成與均勻流體非常不同的性質。當前對非均勻流體結構和熱力學性質的研究主要有積分方程(IET)理論、密度泛函理論(DFT)和計算機分子模擬等。其中DFT方法在上個世紀70年代被引入到非均勻流體結構和熱力學性質的研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經歷了從簡單流體到復雜流體和聚合物流體的發展與應用。不同DFT方法本質的區別在于對體系剩余自由能巨勢泛函所采用的近似方法不同。在簡單流體的DFT方法中,對剩余自由能的近似包括:1。局域密度近似,2。加權密度近似,3。泛函展開近似,4。基本度量理論(FMT)方法,5。橋函數方法等等。考慮分子鏈的連接性,上述所有簡單流體的DFT方法都被擴展到了分子流體和聚合物系統。通過引入平均場近似或者加權密度近似對鏈分子鏈節之間的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加以考慮,使DFT方法可以應用到更加實際的分子系統。
②彈性波逆散射是非均勻介質參數反演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彈性波逆散射理論出發,利用微擾理論和穩相法,將非均勻介質參數視為背景介質與擾動介質參數的疊加,建立了縱波散射系數和非均勻介質中背景介質與擾動介質孔隙流體參數,剪切模量與密度間的直接關系。進而發展了一種非均勻介質孔隙流體參數疊前地震貝葉斯反演方法。該方法假設模型參數(擾動介質與背景介質孔隙流體參數,剪切模量與密度的比值)服從柯西分布,反演目標似然函數服從高斯分布,并采用平滑初始模型約束提高反演穩定性。模型和實際資料處理表明,該反演方法能夠穩定合理的直接從疊前地震資料中獲取孔隙流體參數,提供了一種高可靠性的非均勻介質流體描述方法。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66KB
頁數: 11頁
評分: 4.7
3.某流體在管內作層流流動,若體積流量不變,而輸送管路的管徑增加一倍,求因摩擦損失而引起的壓力降有何變化? 【解】 根據伯氏方程: -△ p=32uμ l/d 2 以及: ( π /4)d 1 2u 1=(π /4)d 2 2 u2=Vs 已知: d2 =2d1 則: u1/u 2=d2 2 /d 1 2 =(2d1 ) 2 /d 1 2 =4 即: u2 =u1 /4 原工況: - △p 1=32u1μ 1l 1 /d 1 2 現工況: - △p 2=32u2μ 2l 2 /d 2 2 ∵μ 2=μ 1 l 2 =l 1 u 2=u1/4 d 2 =2d1 將上述各項代入并比較: 現 /原 :△p 2/△ p1 =[32×(1/4)u 1×μ2× l 2/(2d 1) 2 ]/ [32×u1×μ 1× l 1/d 1 2]=1/16 因摩擦而引
非均勻流是不滿足均勻流條件的流動。
是與均勻流相對的概念,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均勻流的詞條。
在上述的均勻成核討論中,假定了相變系統中各個位置上具有相同的成核幾率。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當趨于冷凝的蒸氣中懸浮著塵埃、趨于結晶的液相中含有雜質,或趨于發生晶型轉變的固體中存在著界面、位錯等缺陷時,相變所需的成核過程往往會優先并容易地發生在這些特殊區域。在這種情況下,成核過程將不再均勻地分布于整個系統,故常稱之為非均勻成核。 非均勻成核之所以比均勻成核更容易發生,其主要原因是均勻成核中新相胚芽與母相間的高能量界面被非均勻成核中新相胚芽與雜質相間的低能量界面所取代,這種界面的代換比界面的創生所需要的能量少,從而使成核過程所需越過的勢壘降低,進而使非均勻成核可在較小的相變驅動力下進行。下面討論幾種發生非均勻成核的情況。
最后是相變的微觀理論介紹了
一統計模型與臨界現象:1)一維Ising 模型。2)二維Ising 模型。3)三維Ising 模型。4)臨界指數。5)標度律與普適性。6)重正化群理論
二軟模理論與結構相變
三電子-晶格耦合系統
我研究的方向是鐵電、鐵彈相變,在相變原理中被廣泛的涉及到,相關的幾個問題有
1)居里原理的介紹及其廣泛應用在鐵電相變中有廣泛的應用。居里原理處理的是對稱性疊加的問題在順--電鐵電相變、鐵電--鐵電相變、鐵電相變與空間群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2)朗道理論及其應用在鐵電物理學中有廣泛的應用。朗道將對稱破缺引入到相變理論,并將它與序參量的變化聯系起來。
3)最主要的是鐵電、反鐵電和鐵彈相變,是我的研究方向的基本原理和依據,加深了我對研究內容的理解,
4)熱電效應也涉及在了我的專業中,被廣泛的應用。
本領域我可能做得與相變有關的研究室有壓電效應的鐵彈相變,包含的居里原理、朗道理論的的將會被廣泛的應用到我的研究中,此外鐵彈相變的一級相變,二級相變都是相變原理中所包含的內容,熱電效應,包括熱電效應的晶格動力學理論,相變原理與我所研究的內容息息相關,是我研究方向的基礎。
在非均勻流中,摩阻力所做的功可能大于或小于所有其他作用力所做的功。非均勻流問題在實用上很重要,要求解的問題較多。對非均勻漸變流,可由能量方程推導出一般形式的微分方程和不同條件下的計算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