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合成器頻率范圍40kHz~32MHz 2號合成器頻率范圍5kHz~32MHz 閘門放大器標稱頻率范圍250kHz~30MHz 閘門放大器標稱輸出阻抗50 Ohms 閘門放大器On/Off 比率>140dB 輸出水平控制>20dB。
獲取材料的多種特性,比如疲勞、微裂紋、粘合劑的粘結強度、薄膜涂層的特性等。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 11頁
評分: 4.4
研究了線性Hamilton系統關于閘軌道邊值的Maslov型指標理論及其在非線性Hamilton系統中閘軌道的多重存在性研究中的應用.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 29頁
評分: 4.6
1 設計技術指標 1.1、頻率計劃 1.1.1 、定義 移頻直放站是直放站系統中的一種, 是解決遠距離場強覆蓋的一 種手段,一般是原載頻信號在近端機移到高于原載頻頻率的 1.5 倍以 上的頻段傳輸,再由遠端機恢復原頻段進行廣覆蓋。 飛地覆蓋系統是指用于解決超遠距離,廣覆蓋的一種傳輸手段, 一般是以原載頻信號低于 2~4 倍的頻段傳輸方式, 而且把多載頻信號 壓縮在窄帶信號內進行傳輸。 由于頻率低, 空間損耗小, 故而傳輸距 離遠。能夠在窄帶信號傳輸的多載頻率。 實現遠距離, 廣覆蓋的效果。 可由一臺近端設備和多臺遠端設備組成,實現點及面的分散性覆蓋。 本次招標 的數字飛地覆蓋系統是指 采用軟件無線電技術 ,在 GSM 網射頻信號的 無線傳輸、選頻濾波,以及放 大過程 中將信號進行 數字 化處理 ,利用遠端 射頻單元再生、放大,實現基站拉遠,信號 延伸覆 蓋的無線網絡 覆蓋系統 , 并需滿足
非線性控制系統(nonlinearcontrolsystems):
狀態變量和輸出變量相對于輸入變量的運動特性不能用線性關系描述的控制系統。非線性控制系統的形成基于兩類原因,一是被控系統中包含有不能忽略的非線性因素,二是為提高控制性能或簡化控制系統結構而人為地采用非線性元件。非線性系統的分析遠比線性系統為復雜,缺乏能統一處理的有效數學工具。通常只限于考慮:
①系統是否穩定;
②系統是否產生自激振蕩及其振幅和頻率的測算方法;
③如何限制自激振蕩的幅值以至消除它。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非線性編輯系統系統構成
視頻卡是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核心部件。一臺普通微機加上視頻卡和編輯軟件就能構成一個基本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它的性能指標從根本上決定著非線性編輯系統質量的好壞。許多視頻卡已不再是單純的視頻處理器件,它們集視音頻信號的實時采集、壓縮、解壓縮、回放于一體。一塊卡就能完成視音頻信號處理的全過程,具有很高的性能價格比。
早期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大多選擇MAC平臺,這是由于早先MAC與PC機相比,在交互和多媒體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但是隨著PC技術的不斷發展,PC機的性能和市場上的優勢反而越來越大。大部分新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廠家傾向于采用Windows操作系統。非線性編輯系統所用的硬盤不同于普通硬盤,它要求硬盤的速度較高,可高達8Mbps,且要求其容量較大。
相對飛速發展的計算機硬件來講,軟件的發展要緩慢得多。非線性編輯系統的軟件平臺也同樣存在落后于硬件的局面。微軟在九十年代初為多媒體結構指定了VFW,蘋果機上也有一個類似的QuickTime,這兩種軟件結構都缺乏對專業視頻的支持,它們限制了I/O端口的數據流量和視頻文件的大小,VFW甚至不支持Alpha通道,無法描述兩層畫面之間的關系。當前我們使用的編輯和建模軟件大多數是建立在這兩種平臺上,如Premiere 4.2T、3DMAX,用這些軟件創作的運動物體邊緣存在著抖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1994年,Open DML標準開始建立,增強了AVI文件的功能,使不同廠家的Motion JPEG文件可以互換,修改了AVI文件只有2GB大小的限制,并把幀索引改為場索引。所有這些內容在1995年完成后并入Quartz多媒體標準中,Quartz成為軟件專業視頻設計的初級規范,隨后Active Movie取代了Quartz的地位,正式應用在Windows 97中。國產非線性編輯系統的軟件結構就是從Active Movie平臺起步設計的,比國外的編輯軟件具有更先進的底層結構,而國外軟件基本都是在VFW和Quick Time基礎上編寫的,這是國產非線性編輯系統的一大優勢。
1996年8月,一個更新的軟件平臺Direct Show測試版發布,它能支持更多的媒體數據類型,并增加了支持硬件的"軟件端口",能直接檢測板卡上是否具有實時的劃像器、DVE和混合器等硬件部件,并能直接對這些硬件進行操作。國內主流的例如大洋、索貝、極速非線性編輯系統先后轉移到Direct Show平臺上
聲波測試是一種較新的測試方法,近年來應用于工程勘察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聲波測試方法相比其他技術具有輕便簡捷、快速經濟、用途廣泛等優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書系統全面地論述了聲波測試方法的基本理論、測試原理、測試元件和測試儀器,以及在巖體動力學參數測試、工程巖體分級、大壩建基巖體質量評價、圍巖松動區測試、爆破開挖影響范圍測試等方面的應用,并論述了聲波測試新方法在CT成像、錨桿檢測、聲學測井等其他領域中的應用。
本書理論扎實、視野開闊、實例豐富,可供水電、地質、礦山、隧道、橋梁等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