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箍筋面積配筋率 | 表達式 | ρsv=Asv/(bs)=(n×Asv1)/(b×s) |
---|---|---|---|
應用學科 | 建筑 | 適用領域 | 鋼筋混凝土結構 |
面積配箍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構件截面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
抗震設計時的框架梁,沿梁全長箍筋的面積配筋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級 ρsv,min=0.30×ft/fyv。
二級 ρsv,min=0.28×ft/fyv。
三,四級 ρsv,min=0.26×ft/fyv。 (見《高規》6.3.5)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30KB
頁數: 8頁
評分: 4.7
1.7 配 筋 率 1.7.1 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慮地震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 1)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中縱向受力構件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表 1-75 及表 1-76規定的數值。 表 1-75 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 min (%) 序號 受力類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min 1 受壓構件 全部縱向鋼筋 0.6 2 一側縱向鋼筋 0.2 3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 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和 45 tf / yf 中較大者 注: 1.軸心受壓構件、偏心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以及各類構件一側受壓鋼筋的配 筋率應按構件的全截面面積計算; 軸心受拉構件及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 筋率應按構件的全截面計算; 受彎的梁類構件、 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 率應按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邊緣面積( bb f ) fh 后的截面面積計算
格式:pdf
大小:130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1 C 30 0.31% 0.31% 注: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1.0 0.8 0.7 0.6 1.2 1.0 0.9 0.8 注: 梁中位置 柱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當采用 HRB400級鋼筋時應按表中數值減小 0.1;當混凝土強度 等級為 C60及以上時應按表中數值增大 0.1。 框架中柱、邊柱 框架角柱、框支柱 0.54 0.44 0.37 二 級 0.31 跨中支座 三、四 級 0.44 0.37 受彎、偏心、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 受壓構件縱向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鋼筋強度等級 全部縱向鋼筋 HRB400、RRB400級鋼筋時應按表中規定減小 0.1;當混 凝土強度等級為 C60及以上時應按表中規定增大 0.1。 一側縱向鋼筋 框架梁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45ft/fy= MAX(0.2,45ft/fy)= 鋼筋強度等級 混凝土標號 0.6
【學員問題】箍筋的面積配筋率計算公式?
【解答】面積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采用單肢箍即可,類似于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于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兩個封閉箍并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于四肢箍。
以此類推
用光圓鋼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于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于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