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花生聚傘花序上,稀單生,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長2-3mm,兩面密生柔毛,花冠壺狀,兩面有毛,4裂,裂片寬卵形,反曲,雄蕊16,分成8對,一長一短,花藥線形,退化子房有粗伏毛;雌花單生,白色,芳香,萼4深裂,裂片卵形,長約1cm,有柔毛,先端急尖,花冠比萼短,壺形,有短柔毛,管長5mm,4裂,裂片覆瓦狀排列,近三角形,反曲,退化雄蕊6,花絲有短柔毛,子房球形,有長柔毛,6室,花柱無毛,柱頭6淺裂,伸出花冠外,花梗纖細,長2-4cm。漿果球形,直徑1.5-3cm,嫩時綠色,熟時黃色;種子褐色,側扁;萼宿存,4裂,長1.2-1.8cm,先端急尖,縱脈9條,果柄纖細,長3-5cm。花期4-5月,果期8-10月。
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
柿科
為柿科植物烏柿的葉。
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
原因:1、見陽光太少,水淋到葉片遲遲不干導致腐爛。2、澆水太多,澇傷根系。 3、土壤泛堿,要用亞鐵泡水(每次大約3粒花生米的粉劑數量,一月一次),澆到土壤里。
蘇鐵類和松柏類等大多數裸子植物的孢子葉,按一定序列著生在莖枝地末端或葉腋所形成的球果狀或穗狀結構。其中由大孢子葉聚生形成的為大孢子葉球,又稱雌球花,由小孢子葉聚生形成的為小孢子葉球,又稱雄球花。松柏類...
二年生肉質草本。鈍葉瓦松屬于軸根型植物,莖生葉互生,花序緊密,苞片匙狀卵形,花常無梗;萼片長圓形,花瓣白色或帶綠色,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雄蕊較花瓣長,花藥黃色;卵狀長圓形。花期7月,果期8-9月。
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研粉。
外用:適量,干葉打粉調敷或鮮葉搗敷。
出自《重慶草藥》
《中華本草》
格式:pdf
大小:18.7MB
頁數: 33頁
評分: 4.7
?? ?? ?????????? ??? 5-1533 ????????????????? 1 ?? ??? ?????????? ?????????? ??? ?????? ???? ??????????? ???????????? ????? ???????????? ??饞? ?????????? ????? ???????? ????? PS ? ?????????? ?????? ???? ??? ???????? 2 ??? ????????? ?????? ????????? ????? ????????????? ??? 3-5 ?? ??暈? ??? ??????? ???? ??? ????? ??? ????? ?????? ????????? ??????? 3 ??暈? ??????????? ????? ????????? ????????? ????????
格式:pdf
大小:18.7M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又可分為兩大類,即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它們的根本區別是在種子的胚中發育二片子葉還是發育一片子葉,二片的稱為雙子葉植物,一片的稱為單子葉植物。前者如蘋果、大豆;后者如水稻、玉米。這兩類植物比較容易區分,因為它們之間在形態上有一些明顯的不同。雙子葉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直系,主根發達;不少是木本植物,莖干能不斷加粗;葉脈為網狀脈;花中萼片、花瓣的數目都是5片或4片,如果花瓣是結合的,則有5個或4個裂片。單子葉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須根系,主根不發達;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莖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葉脈為平行脈,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數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數。利用上述幾方面的差異,可以比較容易地區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在整個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的種類占總數的4/5,雙子葉植物除了幾乎所有的喬木以外,還有許多果類、瓜類、纖維類、油類植物,以及許多蔬菜;而單子葉植物中則有大量的糧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2100433B
除了子葉數量之外,雙子葉和單子葉之間還存在著其他很大的不同,盡管這些主要是指單子葉植物分支和真雙子葉植物分支之間的不同。許多早期分歧出來的雙子葉植物會有些“單子葉”的特征,例如散亂的維管束、三基數的花朵和非三溝的花粉。此外,某些單子葉植物亦會有著“雙子葉”的特征,如網狀的葉脈。
種子:單子葉植物的胚胎有一個子葉,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有兩個。
花朵:單子葉植物的花瓣為三的倍數,而雙子葉植物的則為四或五的倍數。
莖:單子葉植物莖部維管束是散亂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環狀的。
次生長:單子葉植物的莖很少會顯示出次生長,而雙子葉植物的則很常有次生長。
花粉:單子葉植物的花粉有一個溝或氣孔,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有三個。
根:單子葉植物的根是偶發成長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長自胚根中。
葉子:單子葉植物的葉脈是平行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網狀的。
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是由道利(Doyle)和霍頓(Hotton)在1991年提出來的,是劃分被子植物門中"非木蘭類雙子葉植物",也就是說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類群。包括了絕大部分雙子葉植物綱中的種類,其他沒有包括進去的雙子葉植物被稱為"類雙子葉植物分支",不過現在這個詞已經不再應用了,因為所有的類雙子葉植物并不是同一個具有相同基因關系的類群。
有時也將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稱為"三孔花粉組",因為它們的花粉都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孔,這種性質和其他被子植物區別開來,其他被子植物包括單子葉植物綱和比較原始的雙子葉植物如木蘭目等都的花粉都是無孔或只具有單孔、雙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