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
雄花生聚傘花序上,稀單生,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長2-3mm,兩面密生柔毛,花冠壺狀,兩面有毛,4裂,裂片寬卵形,反曲,雄蕊16,分成8對,一長一短,花藥線形,退化子房有粗伏毛;雌花單生,白色,芳香,萼4深裂,裂片卵形,長約1cm,有柔毛,先端急尖,花冠比萼短,壺形,有短柔毛,管長5mm,4裂,裂片覆瓦狀排列,近三角形,反曲,退化雄蕊6,花絲有短柔毛,子房球形,有長柔毛,6室,花柱無毛,柱頭6淺裂,伸出花冠外,花梗纖細,長2-4cm。漿果球形,直徑1.5-3cm,嫩時綠色,熟時黃色;種子褐色,側扁;萼宿存,4裂,長1.2-1.8cm,先端急尖,縱脈9條,果柄纖細,長3-5cm。花期4-5月,果期8-10月。
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
柿科
為柿科植物烏柿的葉。
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好溫暖水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以根莖在泥中越冬。中國南北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長旺盛。冬季生長慢,能...
茶樹種植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地形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冬末至夏...
要在很肥沃的土壤里生長著很多三葉草才能找到,不是把,很容易找到啊,我還找到過5葉和6葉,沒有把,你自己種的話,長出來四葉草的幾率很小吧 這是我找到的四葉草
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研粉。
外用:適量,干葉打粉調敷或鮮葉搗敷。
出自《重慶草藥》
《中華本草》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農村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 是確保農村環境長治久潔 的關鍵,也是解決農村環境工作治難鞏固更難的關鍵。 根據我村實際 情況創建環境衛生考核標準要求, 現將村莊環境衛生長效保潔制度規 范如下: 一、村莊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的四項基本原則 1. 以著眼長遠,注重長效為原則。 2. 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切實把村莊環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好的原 則。 3. 以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專業隊伍與群眾運動 相結合原則。 4. 能有效改善村莊環境面貌和保護生態為原則。 二、環境衛生保潔隊伍制度 1. 道路保潔制度。(1)成立道路保潔小組,增加道路保潔人員,主 要負責本村區域內進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內居民區、公共活 動區及場所的衛生清掃、垃圾收集、清運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無垃圾、無雜草、無堆積物、無積水。村主要道路兩側可視 范圍內道路保潔標準執行。 (3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 1 - 新鮮村建立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方案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按照鎮黨委、政府建立環境衛生 整治長效機制的要求,結合我村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全面落實黨的 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開展全村環境衛生整治 作為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廣泛宣傳發動,科學制定規劃, 明確各方責任,落實關鍵措施,全面組織推進;以全村環境衛生 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和推行農村環 境建設管理長效機制,打造全村農村新形象、新面貌,為我村爭 創文明健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情況 新鮮村地處武威城區北郊,東、南、西三面與市區交錯,轄 區內共有 14個村民小組,共 1226戶人家,總人口 4089人。雷臺 東路、北二環路兩條主干道路橫穿全村,
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又可分為兩大類,即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它們的根本區別是在種子的胚中發育二片子葉還是發育一片子葉,二片的稱為雙子葉植物,一片的稱為單子葉植物。前者如蘋果、大豆;后者如水稻、玉米。這兩類植物比較容易區分,因為它們之間在形態上有一些明顯的不同。雙子葉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直系,主根發達;不少是木本植物,莖干能不斷加粗;葉脈為網狀脈;花中萼片、花瓣的數目都是5片或4片,如果花瓣是結合的,則有5個或4個裂片。單子葉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須根系,主根不發達;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莖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葉脈為平行脈,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數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數。利用上述幾方面的差異,可以比較容易地區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在整個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的種類占總數的4/5,雙子葉植物除了幾乎所有的喬木以外,還有許多果類、瓜類、纖維類、油類植物,以及許多蔬菜;而單子葉植物中則有大量的糧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2100433B
除了子葉數量之外,雙子葉和單子葉之間還存在著其他很大的不同,盡管這些主要是指單子葉植物分支和真雙子葉植物分支之間的不同。許多早期分歧出來的雙子葉植物會有些“單子葉”的特征,例如散亂的維管束、三基數的花朵和非三溝的花粉。此外,某些單子葉植物亦會有著“雙子葉”的特征,如網狀的葉脈。
種子:單子葉植物的胚胎有一個子葉,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有兩個。
花朵:單子葉植物的花瓣為三的倍數,而雙子葉植物的則為四或五的倍數。
莖:單子葉植物莖部維管束是散亂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環狀的。
次生長:單子葉植物的莖很少會顯示出次生長,而雙子葉植物的則很常有次生長。
花粉:單子葉植物的花粉有一個溝或氣孔,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有三個。
根:單子葉植物的根是偶發成長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長自胚根中。
葉子:單子葉植物的葉脈是平行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網狀的。
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是由道利(Doyle)和霍頓(Hotton)在1991年提出來的,是劃分被子植物門中"非木蘭類雙子葉植物",也就是說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類群。包括了絕大部分雙子葉植物綱中的種類,其他沒有包括進去的雙子葉植物被稱為"類雙子葉植物分支",不過現在這個詞已經不再應用了,因為所有的類雙子葉植物并不是同一個具有相同基因關系的類群。
有時也將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稱為"三孔花粉組",因為它們的花粉都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孔,這種性質和其他被子植物區別開來,其他被子植物包括單子葉植物綱和比較原始的雙子葉植物如木蘭目等都的花粉都是無孔或只具有單孔、雙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