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適量,干葉打粉調(diào)敷或鮮葉搗敷。
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研粉。
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
雄花生聚傘花序上,稀單生,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長2-3mm,兩面密生柔毛,花冠壺狀,兩面有毛,4裂,裂片寬卵形,反曲,雄蕊16,分成8對,一長一短,花藥線形,退化子房有粗伏毛;雌花單生,白色,芳香,萼4深裂,裂片卵形,長約1cm,有柔毛,先端急尖,花冠比萼短,壺形,有短柔毛,管長5mm,4裂,裂片覆瓦狀排列,近三角形,反曲,退化雄蕊6,花絲有短柔毛,子房球形,有長柔毛,6室,花柱無毛,柱頭6淺裂,伸出花冠外,花梗纖細(xì),長2-4cm。漿果球形,直徑1.5-3cm,嫩時綠色,熟時黃色;種子褐色,側(cè)扁;萼宿存,4裂,長1.2-1.8cm,先端急尖,縱脈9條,果柄纖細(xì),長3-5cm。花期4-5月,果期8-10月。
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
柿科
為柿科植物烏柿的葉。
出自《重慶草藥》
《中華本草》
格式:pdf
大小:245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4
目的:建立測定胡頹子葉中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色譜柱為YMC-Pack ODS-A(250mm×4.6mm,5μm),流動相為乙腈-0.3%磷酸(38:62),流速為1.0mL·min-1,柱溫為25℃,檢測波長為366nm,進(jìn)樣量為5μL。結(jié)果:山柰素的進(jìn)樣量在0.046~0.552μg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積分值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r=0.9999);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9.48%,RSD=1.75%(n=6)。不同產(chǎn)地及不同采收期胡頹子葉中山柰素含量范圍為1.87~4.28mg·g-1。結(jié)論:該方法簡便、準(zhǔn)確、重復(fù)性好,可用于胡頹子葉的質(zhì)量控制。
格式:pdf
大小:245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8
目的:建立胡頹子葉中銀鍛苷含量測定的方法。方法:采用80%甲醇提取樣品;HPLC法測定,色譜條件為:色譜柱為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流動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脫,柱溫:30℃,流速:1.0 ml·min^-1,檢測波長:315 nm,進(jìn)樣量:20μl。結(jié)果:銀鍛苷在0.01-0.20 mg·ml^-1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積分值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為99.14%,RSD為1.33%(n=6)。結(jié)論:該方法簡便、快速、準(zhǔn)確、重復(fù)性好,可用于胡頹子葉的含量測定。
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又可分為兩大類,即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它們的根本區(qū)別是在種子的胚中發(fā)育二片子葉還是發(fā)育一片子葉,二片的稱為雙子葉植物,一片的稱為單子葉植物。前者如蘋果、大豆;后者如水稻、玉米。這兩類植物比較容易區(qū)分,因為它們之間在形態(tài)上有一些明顯的不同。雙子葉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直系,主根發(fā)達(dá);不少是木本植物,莖干能不斷加粗;葉脈為網(wǎng)狀脈;花中萼片、花瓣的數(shù)目都是5片或4片,如果花瓣是結(jié)合的,則有5個或4個裂片。單子葉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須根系,主根不發(fā)達(dá);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莖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葉脈為平行脈,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數(shù)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數(shù)。利用上述幾方面的差異,可以比較容易地區(qū)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在整個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的種類占總數(shù)的4/5,雙子葉植物除了幾乎所有的喬木以外,還有許多果類、瓜類、纖維類、油類植物,以及許多蔬菜;而單子葉植物中則有大量的糧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2100433B
除了子葉數(shù)量之外,雙子葉和單子葉之間還存在著其他很大的不同,盡管這些主要是指單子葉植物分支和真雙子葉植物分支之間的不同。許多早期分歧出來的雙子葉植物會有些“單子葉”的特征,例如散亂的維管束、三基數(shù)的花朵和非三溝的花粉。此外,某些單子葉植物亦會有著“雙子葉”的特征,如網(wǎng)狀的葉脈。
種子:單子葉植物的胚胎有一個子葉,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有兩個。
花朵:單子葉植物的花瓣為三的倍數(shù),而雙子葉植物的則為四或五的倍數(shù)。
莖:單子葉植物莖部維管束是散亂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環(huán)狀的。
次生長:單子葉植物的莖很少會顯示出次生長,而雙子葉植物的則很常有次生長。
花粉:單子葉植物的花粉有一個溝或氣孔,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有三個。
根:單子葉植物的根是偶發(fā)成長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長自胚根中。
葉子:單子葉植物的葉脈是平行的,而雙子葉植物的則是網(wǎng)狀的。
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是由道利(Doyle)和霍頓(Hotton)在1991年提出來的,是劃分被子植物門中"非木蘭類雙子葉植物",也就是說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類群。包括了絕大部分雙子葉植物綱中的種類,其他沒有包括進(jìn)去的雙子葉植物被稱為"類雙子葉植物分支",不過現(xiàn)在這個詞已經(jīng)不再應(yīng)用了,因為所有的類雙子葉植物并不是同一個具有相同基因關(guān)系的類群。
有時也將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稱為"三孔花粉組",因為它們的花粉都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孔,這種性質(zhì)和其他被子植物區(qū)別開來,其他被子植物包括單子葉植物綱和比較原始的雙子葉植物如木蘭目等都的花粉都是無孔或只具有單孔、雙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