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焦散線法 | 外文名 | causticsmethod |
---|---|---|---|
定????義 | 實驗應力分析方法的一種 |
1964年,P.馬諾吉曾用光學陰影法對含裂紋的有機玻璃拉伸試件進行裂紋尖端塑性區的實驗研究,認為裂紋周圍的陰影是這些不連續區引起的光的偏離所造成的。
1970年,P.S.泰奧卡里斯采用激光光源,獲得了裂紋尖端的焦散線圖(圖1),并提出裂紋應力強度因子的關系式,使焦散線法發展成為測量奇異變形的一種方法。
此法所用的光學測量系統有透射和反射兩種形式(圖3),都采用相干性良好的激光光源。屏幕上顯示的焦散線圖可用照相機拍攝下來。
將一束激光垂直照射在一塊透明薄板試件上,如果試件承受載荷而引起厚度變化,則從試件的前后表面反射和折射的光線就會相互干涉而形成明亮條紋。如在試件的前面或后面一定距離處,在和試件平面平行的位置上放一幅屏幕,即可在屏幕上觀察到一條清晰的曲線——焦散線。利用焦散線測量應變(或應力)奇異性的方法,稱為焦散線法。
如何用直線法繪制散水 答:直線畫散水,按SHIFT,偏移XY的方法就可以畫。另外還可以用輔軸的方法。下圖是偏移的方法。
沒有看到散水的邊線。
是不是找不到點,可用Shift+左鍵,點在軸線交點上,輸入偏移值找點 或者畫輔助軸線也行
含邊緣裂紋的有機玻璃試件在拉伸載荷下產生的焦散線(圖1),由兩部分組成:①圍繞裂紋前緣的密集條紋,它是由高應變區使得光線急劇偏離所引起的;②包絡密集條紋的外圍,相當于試件的彈性變形部分。這兩部分由一條清晰的包絡線隔開。圖2是裂紋周圍形成的主包絡線。
對于平行的入射光,裂紋的應力強度因子為:
式中C為總體常數;b為平行光束入射時垂直于裂紋的主包絡線的寬度。
從上式可以看出,根據試件的各項有關參數和試件材料的光學常數求出總體常數后,只須測出垂直于裂紋的主包絡線的寬度b,即可算出裂紋的應力強度因子K。
焦散線法已用于測量裂紋尖端的塑性區和應力強度因子,測量角隅區(如銳角、直角或鈍角部位)的應力奇異性,測量兩物體間的接觸應力,研究復合材料物體結合區的應力強度,采用高速攝影機研究動態裂紋的擴展和動態應力強度因子等。焦散線法不僅可用于透明材料的模型試驗,并有可能用于實物的測量。這是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實驗方法。
格式:pdf
大小:668KB
頁數: 5頁
評分: 4.4
利用透射式動焦散線研究了沖擊作用下梁柱節點的動態斷裂特性。由焦散斑特征尺寸獲得梁柱構件的動態裂紋起裂時間、應力強度因子、擴展速度和材料的斷裂韌性。試驗結果表明預置裂紋梁柱結構的裂紋尖端應力集中誘發裂紋擴展,梁端節點裂紋受到正應力和剪應力的共同作用,裂紋表現為復合型斷裂,而柱端節點的開裂時間明顯滯后于梁端節點裂紋開裂,為I型裂紋。研究工作對于梁柱構件的抗沖擊性能評估具有科學研究意義和工程應用價值。
格式:pdf
大小:668KB
頁數: 5頁
評分: 4.4
介紹了掠入射X射線散射法(GXRS法)測量超光滑表面的原理及基于商業用X射線衍射儀改造而成的實驗裝置。以3片不同粗糙度的硅片作為實驗樣品,分別應用一級矢量微擾理論和改進的Harvey-Shack理論對其散射分布進行處理,所得結果與原子力顯微鏡測量結果基本相符。分析了探測器接收狹縫的寬度和入射光發散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隨著探測器接收狹縫寬度和入射光發散度的減小,測量誤差呈指數迅速減小。在所測量的空間頻率范圍內,功率譜密度(PSD)函數的誤差隨頻率的增加而減小。
法鋁法在希臘圣尼古拉廠以當地的一水軟、硬鋁石混合型鋁土礦為原料,采用了一段分解法砂狀技術,完成了從粉狀到砂狀產品的過渡,其產出率達到了85~90g/L為國際上最高水平的產出率。
法鋁法的重要分解理論:分解過程是從晶核生產開始,接著直徑小于10μm 的極細晶核可以集結為團粒。但在高固含下,直徑大于15μm的顆粒只能由結晶長大的機理繼續長大,集結成團的機理可忽略不計。大于15μm 和以上各粒級(30~160μm)的結晶長大率極為緩慢,小于1μm/d,因為每日從溶液析出的氫氧化鋁量與高固含的晶種表面積相比,為量甚微。
所以法鋁法的分解過程不但有晶核生成和極細晶核結成大于15μm 的顆粒,也有以后的結晶長大,共經歷三種結晶機理。
法鋁法希臘廠1991年平均精液氧化鈉濃度為163.9g/L,氧化鋁濃度為192.6g/L,溶液中氧化鋁與氧化鈉質量比RP 為1.175。用板式熱交換器將溫度從100℃降為60℃,泵人兩組各有13 臺( 另備用2 臺)3000m、機械攪拌的分解槽,晶種固含量600g/L,末槽溫度45~50℃。分解后的漿液靠重力逐槽下流,兩組都匯人A槽,并在不同高度溢流至B槽,漿液分兩股從B槽流出,一股(占流量的70%~80%)轉到供應晶種分離的周旋槽,送立盤過濾機。濾餅落人晶種槽,與進人分解流程的精液混合,作為晶種泵人兩組分解槽。濾液即分解母液經蒸發作為循環堿液。另一股(占流量的20 %~30% )進人兩臺重力分級器,底流經過濾、洗滌、送焙燒,溢流也進人供應晶種分離的周轉槽,與前一臺合并。
近代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增加,許多地方出現供水水源不足,水質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世界各國都重視水法律的規定,許多國家制定了有關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水事活動的綜合性水法,有些國家還制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法律。如美國《水資源規劃法規》,日本《河川法》、《特定多目標水庫法》、《水資源開發促進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專項法律。這些法律的內部,一般包括水的所有權、用水許可、防洪、水資源保護、用水糾紛處理、水工程建設和管理以及懲戒等方面的規定。水法的宗旨、調整的內容和各項法律制度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和水資源面臨的問題不同而變化。
體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保護;以流域為單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和水量實行綜合管理;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和規劃;把水作為一種有價的資源進行管理,用水需要交費;公眾參與水管理等。
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移動加權法,另一種是一次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就是每進一次貨都要重新計算一次單位成本,以后發貨按新的單位成本計算。
一次平均法是是指在月末,將某種材料期初結存數量和本月收入數量為權數,用來計算出該材料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
月末平均單價=(月初庫存材料金額 本月購進各批材料金額)/(月出庫存材料數量 本月購進各批材料數量)
發出材料成本=發出材料數量×月末平均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