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環比)
2. 全國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同比),主要行業零售價格指數
3. 企業商品價格總指數(同比)
4.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
5.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同比)
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宏觀經濟預警指數
年度總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鎮總人口,鄉村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一、美元美元是現貨白銀的標價貨幣,同時,其代表著美國國內的經濟形式,當美元堅挺時,代表經濟發展良好,將會吸引投資者追捧美元資產,反之,則會提振市場避險需求。因此,其變動對現貨白銀價格的影響相對較大,一...
西安和濟南的城市物價指數在大中城市中的排名,比方說北京為100
全國大中城市中,濟南物價中上等,西安中等。濟南主要是房價高,全國十幾位。西安房價是全國五十幾位。畢竟西安是西北落后地區,跟東部發達省份的城市不好比的。
你好:應該包括基礎部分工程量。
1. 城鎮居民家庭基本情況:平均每戶家庭人口,平均每戶就業人口
2. 城鎮居民家庭收支:城鎮家庭實際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家庭消費性支出
3. 農村居民家庭收支:農村家庭現金收入,現金支出
4. 城鎮、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5. 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年度余額,年增加額
就業人員合計,第一產業就業人數,第二產業就業人數,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城鎮登記失業率,職工平均貨幣工資
國家財政收入(增速),國家財政收支差額
1. 消費者景氣指數
消費者預期指數,消費者滿意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
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市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縣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批發零售貿易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會消餐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 商品零售總額
各主要商品零售總額:食品,飲料,煙酒,肉禽蛋,糧油,服裝,鞋帽,化妝品,金銀珠寶,日用品,洗滌用品,兒童玩具,五金電料,體育娛樂用品,書報雜志,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中西藥品,西藥,中草藥及中成藥,文化辦公用品,家具,通訊器材,煤炭,木材及制品,化工材料及制品,金屬材料,建筑及裝潢材料,機電產品設備,汽車…
外商直接投資,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
1. 海關進出口貿易:進出口商品總額(增速),出口,進口商品總額(增速),貿易順差額。
2. 主要商品出口數量
3. 進口數量
4. 出口金額
5. 進口金額
原油,成品油,煤,焦炭及半焦炭,鋼材,電動機及發電機,塑料制品,彩色電視機,玩具出口額,鞋,茶葉,大豆,稻谷和大米,電線電纜,服裝及衣著附件,高新技術產品,合成有機染料,活家禽,活豬(種豬除外),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家用陶瓷器皿,膠合板及類似多層板,醫療設備,醫藥產品……
6. 中國同各國(地區)進出口貿易
亞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國際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一百多個國家地區。
7. 中國重點城市出口數據
北京,東莞,廣州,杭州,寧波,青島,上海,深圳,蘇州,天津,廈門……
1.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按產業分類(一、二、三),按行業分類,按隸屬關系分類(中央、地方),按登記注冊類型分類(國企,外資)
2. 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國家預算,國內貸款,債券,利用外資,直接投資,自籌資金,單位自有資金,發行股票,其他資金
1. 我國重要物資產量:
水泥,鋼材,有色金屬,汽車,化肥
2. 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位次:
鋼材,煤,原油,發電量,水泥,棉布
3. 各行業產品產銷率
1. 貨幣供應量:貨幣核準貨幣(M2),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M0)
2. 外匯儲備: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3. 股票市場基本情況:上市公司數,股票投資者開戶數,股票籌資額,股票市價總值,股票流通市值
1、非農就業數據及失業率
每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五公布上一個月的資料 。它是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反之則對美元不利。
2、貿易收支
每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四公布兩個月前的資料。它反映了該國在一段時期內對外貿易總額的收入與支出的多少,貿易貨幣流入減流出為正就是貿易盈余,為負就是貿易赤字。 如果 貿易赤字擴大,反映出口大于進口的金額在擴大,說明美國商品吸引力不及外國商品,美國決策者將可能采取行動使美元貶值來改善貿易赤字,這對美元不利。相反,貿易赤字下降有利于美元。有的國家如果貿易收支是盈余,那么盈余增大有利于該國貨幣走強。
3、國內生產總額(GDP)
每年的1、4、7、10月底公布上一季度的初值,之后兩個月會公布兩次修正值。GDP 是代表一個國家境內的全部經濟活動,不論誰擁有生產資產。例如: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即使將營利匯回其位于其它國家的母公司,其營利仍是美國 GDP 的一部份。GDP 的數字高,表示該國的投資效率佳,海外資金容易流入,其幣值自然會往上攀升。
4、利率決定及會議細節
每月上旬公布,兩周后公布會議細節。如果調升利率,那么持有該國貨幣的利息會增加,會吸引更多買入者,從而使有利該國貨幣。
1、資本流動數據
每月 16 日到 19 日公布兩個月前的數據。該數據是針對美國債券及股票的資金流動情況,不包括直接投資。
2、經常賬
每年3、6 、9 、12月公布前一季度的數據。經常賬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 、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
如果其余額是正數﹙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凈國外投資增加。如果是負數﹙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投資減少。一國經常賬逆差擴大,該國幣值將貶。
3、零售銷售
每個月 11 日至 14 日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反映了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零售業以現金、信用卡形式的商品交易情況。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
4、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每月第三個星期公布上個月數據。反映了消費者目前花費在商品、勞務等的價格變化,顯示了通貨膨脹的變化狀況,是人們觀察該國通貨膨脹的一項重要指標。
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188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427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54569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56859億元,增長8.3%。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6%。
2013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9%,比1-2月份回落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66%。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
2013年1-3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809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持平。從環比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59%。
2013年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4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9076億元,增長10.5%點評:
經濟形勢惡化,政策刺激力度有望加大。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下滑至7.7%,弱于市場預期均值8%。經濟增速意外下滑對市場普遍存在的弱復蘇預期打擊較大。此前公布的通脹、流動性方面的經濟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內需疲弱、貨幣增長對實體經濟的實際貢獻十分有限,結合弱于預期的一季度GDP,我們認為在保持目前政策刺激力度的前提下,經濟復蘇前景堪憂,二季度GDP有可能進一步下滑。如果二季度月度數據繼續悲觀,政府加大刺激力度的可能性將提升,最可能采用的措施是推出更多的大型基建項目以及放松房地產調控的實際執行力度,盡管這是在重復甚至加深以前的錯誤,但要拉動短期需求穩住經濟似乎別無他法。
第二產業GDP增速持續下滑。第一產業GDP累計同比增速近幾年持續圍繞4%左右波動,一季度下滑1.1個百分點至3.4%,第二產業增速延續2010年以來的下滑趨勢,最新值為7.8%,第三產業增速則已連續四個季度回升,最新值為8.3%。從絕對數值看,一季度第三產業GDP(5.69萬億)超過第二產業(5.46萬億),這在歷史同期中是首次出現,以往這一情況的出現基本都在第四季度,而前兩次則是發生在2012年三季度與四季度,即第三產業GDP已連續三個季度超過第二產業。這一現象看似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但實際上這主要源于第二產業增速的持續下滑,而并非由于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第三產業增速仍處于歷史低位。
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未見明顯改善,抑制生產擴張。3月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8.9%,市場預期增長10.0%,其中輕工業增速下滑1.4個百分點至8.2%,重工業增速下滑1.5個百分點至9.1%。目前社會融資成本正在下降,年初兩月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相對穩定,財務費用增速下滑推動利潤總額同比回升,但是2月份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5.18%,較去年同期的5.02%回升幅度較小,仍明顯低于2010年與2011年的同期水平,顯示企業盈利能力并未明顯改善,抑制企業生產擴張的積極性。此外,環境治理力度加大將制約重工業擴張,由此導致的需求不足制約了相關領域價格的回升,同樣抑制工業企業補庫存。
宏觀經濟數據是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分析判斷的基礎工具。但當我們透過這些數據觀察宏觀經濟時,光線從未偏折嗎?
失業率是觀察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也是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美聯儲更是直接將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和失業率直接掛鉤。而相比于其他諸多或是宏大、或是晦澀的指標,失業率和居民個人更加息息相關理論上每個人都想避免成為統計中的分子。
失業率統計有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兩種口徑,登記失業率是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同城鎮從業人數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之和的比例;調查失業率則是通過城鎮勞動力情況抽樣調查所取得的城鎮就業,與失業匯總數據進行計算的比例。在制定和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時,調查失業率是一個比登記失業率更有效的指標,因而獲得了各國政府的普遍青睞,國內學者對于采納調查失業率也已經多有呼吁。
中國至今長期堅持采用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率也“不負眾望”的成為了表現最為穩定的統計指標。無論經濟增速上升或者下降,人們所看到的都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不幸淪為分子在中國經濟極度困難的2009年,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在經濟“過熱”的2007年,這一數值為4%實際上自2002年以來,失業率一直維持在4%左右。這就如同一個人無論是健康還是患病,體溫計讀出的數永遠是38oC。
不過兩種失業率統計方法得出的結果歷來存在巨大差異。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曾發布過當年的調查失業率數據:針對8000戶家庭的調查顯示,2012年6月的城鎮失業率達到8.05%,幾乎是官方公布的登記失業率4.1%的兩倍;而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2008年失業率為4.2%,而社科院對此調查為9.4%,分歧更加明顯;還有民間調查顯示,每3個失業人員中只有1個人進行了登記。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近期透露,為了與國際上多數國家的做法相對接,人社部已建議國務院,在已有的試點基礎上,將來找一個適當時機向社會公布調查失業率,這一點值得期待。
關于中國GDP增長率是否存在類似失業率的偏誤則是另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進一步削弱了宏觀經濟監測的可靠性。2007年中國GDP增長率曾達到過13%,現在只有7.5%左右,這樣大的數據反差,可能與部分人對經濟基本面感受此時與彼時的差異并不相符。再者,全世界能夠達到7.5%經濟增長率的國家并不多見,既然有這樣高的經濟增長率,那么企業經營者為什么還有諸多怨言?
關于觀察通貨膨脹,較為穩妥的方法是觀察PPI和CPI,且在CPI中主要觀察核心CPI,以避免受到能源和食品價格波動的干擾。但是目前PPI已經負增長16個月,CPI環比也出現負增長,這和總體CPI增長2.1%所反映的通脹形勢存在方向性的區別。如果政策制定者仍然堅持反通貨膨脹的政策目標,則可能會對潛在的風險應對不及。
社會融資規??赡艹霈F的重復計算和增長率虛高在2013年被市場高度關注。表觀數據可能會帶來對于上半年實際信貸環境寬松的判斷。而現實中,從端午節前開始,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緊張不斷加劇,各期限利率在季末時點前已紛紛創出歷史新高。
在這種情況下,貨幣當局仍然維持存款準備金率的歷史較高水平,并且堅決開展正回購和發行央票,盡管和市場的切身感受背離,卻和宏觀統計數據的指向高度吻合,雖不合情但倒合理。可是如果觀察宏觀經濟的工具本身有誤,則會導致人們對經濟誤判并可能制定錯誤的政策。
目前尚沒有誰可以提供更權威的經濟數據,投資者雖別無選擇,但會毫無準備嗎?在債務水平較高的背景下,流動性風險往往是信用風險的前兆。至少就短期而言,在這次流動性緊張之后,投資者下一步需要對信用風險有所防范。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nvnefjh" class="single-tag-height">348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6月16日,山東省泰安市高新區召開城市管理暨物業管理工作會議。會上,行政執法分局、房管分局與居民小區各物業公司簽訂《高新區居民小區城市管理暨物業管理目標責任書》,會議印發了《城市管理和物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城市管理暨物業管理工作內容》和《高新區居民小區門前五包責任書(樣本)》。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基建投資的發力,貨幣、財政政策持續寬松,新經濟增長點的大力培育,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將獲得更強勁的動力。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向實體經濟傾斜,經濟數據8月有望迎來拐點,GDP增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
近期,穩增長措施再次打出“組合拳”,基建、財政、貨幣等領域齊發力。國務院層面動作頻頻,近一周重磅政策四連發,繼決定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后,《三網融合推廣方案》、《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也于日前正式印發。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基建投資的發力,貨幣、財政政策持續寬松,新經濟增長點的大力培育,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將獲得更強勁的動力。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向實體經濟傾斜,經濟數據8月有望迎來拐點,GDP增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
貨幣政策保持寬松
今年以來,針對國內外經濟金融運行狀況,央行通過“雙降”、公開市場逆回購、MLF+SLO短期工具以及國庫現金定期招標等措施,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的量與價,為穩增長和調結構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
有機構測算,截至8月27日,央行通過各種方式凈投放短期流動性的規模超過5000億元,意在穩定市場資金的供需端,平抑市場利率的水平,保持流動性的松緊適度。9月降準實施后,有望釋放中長期資金規模約7000億元??傮w上,近期流動性正在逐步釋放,充分對沖基礎貨幣的缺口,并展現出央行維護市場利率穩定的決心和能力,“降息+降準”的長效性組合成為本次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中的重頭戲。
世紀證券認為,下半年,存貸款利率仍有進一步的下調空間。央行在穩增長方面將保持寬松的利率和流動性環境。預計下半年將繼續降準2次、約100個基點,降息1次,約25個基點,一年期內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利率的市場化有望在年底前后正式實施。
寬財政政策頻出
財政政策方面,寬財政政策頻出,減稅降費、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地方債務置換等措施正在落實。
8月27日,樓繼偉部長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時透露,2015年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為3.2萬億元。這意味著繼3月財政部下達第一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6月下達第二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后,中央財政又增加了1.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顯示出中央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決心。
據招商證券統計,截至8月底,今年以來已有34個地方主體發行地方債,共計18968億元。其中,新增債券4378億元,完成6000億元中的73.0%;置換債券14590億元,完成3.2萬億元中的45.6%。公開招標發行14407億元,占總發行量的76%;定向置換發行4561億元,占總發行量的24%。目前僅有深圳和西藏尚未發債。截至8月底,共有12個省或直轄市完成了前兩批地方債務置換,其中河北省于8月26日發行的地方債超出前兩批的額度。
招商證券[微博]指出,地方債務置換對于穩增長的意義在于,降低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釋放穩增長資金,推動地方政府公共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落地。樓繼偉曾表示,對在建項目后續貸款中需要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的,由地方在2015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萬億元內調整結構解決。這意味著,發行置換債務所獲得資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于新的項目投資支出。
據媒體報道,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內的政策性銀行將發行專項金融債,規模將達上萬億元,成為繼地方債置換之后拉動新一輪地方基建投資熱潮的又一有力工具。
據海通證券測算,如果今年全年基建投資達到25%的增速,全年需要14萬億元的基建投資額。按照上半年的實際融資情況,預計全年總計實現融資11萬億元??紤]到往年基建投資額和基建融資額之間一般有1萬億-1.5萬億元左右的誤差缺口,下半年需要寬財政給予的基建資金達到1萬億-2萬億元。這意味著寬財政仍將發力。要彌補這部分的缺口,需推出第三批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置換計劃,后續批次的基建專項債也可能加速出臺。
基建投資提速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副總經濟師陳中濤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宏觀調控要在堅持區間調控基礎上,繼續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立足于打造“雙引擎”,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市場需求。要大力推動公共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落地,擴大有效投資,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對穩增長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今年以來,發改委等部門密集出臺政策,加碼穩增長。
發改委去年11月發布7大類重大工程包后,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萬億元。今年發改委強調,加快推開城市軌道交通、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等4大工程包。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發改委批復的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建設等大型基建項目預計投資規模超過9000億元。上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體實現較快增長,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投資2651億元、6469億元、647億元、320億元,合計約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了去年高位運行基礎上的平穩增長。其中,鐵路和公路投資增速均超過10%,民航投資增速達到28%。同時,國土資源部加快對鐵路、水利等重大項目用地開辟綠色通道。
有分析認為,9月至12月是軌道交通項目傳統的批復旺季。進入三季度后,在穩增長加碼的背景下,鐵路基建下半年投資也將提速。
此外,國務院近日公布《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決定設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
海通證券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長“保7”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基建投資,2月和3月基建投資增速一度達到21%和24.5%。下半年經濟要企穩,基建投資可能仍需維持20%甚至25%的增速。去年全年基建投資額約為11.22萬億元,按照25%的增速,今年基建投資額需達13.7萬億-14萬億元,因此國家下半年將大力推動基建,在專項建設基金以及PPP項目的資金支持下,未來基建投資或再度發力。
編者按:
顯然一季度的經濟“超預期”回升讓市場態度過于樂觀,而四月“冰冷”的經濟數據已經讓分析師們恢復了冷靜。此前高調喊出“當前這波(經濟)小周期回升會持續到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初”的任澤平也改變了觀點,他表示“生產、投資和消費全面回落,宣告了前期穩增長推動的經濟回升結束。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僅推動了一個季度的弱回升,比較歷次穩增長效果發現,財政貨幣政策效果邊際遞減,這次穩增長比市場預期的效果更弱持續時間更短,維持經濟短期W型、中期L型、長期只有通過改革才有望實現U型復蘇判斷。”
而此刻讓我們回顧“未卜先知”的“權威人士”的表態:
總的看,今年開局的經濟形勢平穩。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符合預期,有些亮點還好于預期。但是,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因此,很難用“開門紅”“小陽春”等簡單的概念加以描述。
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
要強調的是,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今后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并存的格局難以出現根本改變,經濟增長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一旦回升就會持續上行并接連實現幾年高增長。“退一步”為了“進兩步”。我們對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對此,一定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對一些經濟指標下行,也別驚慌失措。
讓我們看一下任澤平對四月經濟數據的解讀:
以下報告作者為國泰君安分析師任澤平、張慶昌,來源于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原文題為“穩增長效果衰減,長期靠供給側改革——點評4月經濟數據”。
事件:
1-4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0.5%,低于預期0.5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2個百分點;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7.2%,高于前值1個百分點;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0.1%,低于預期0.5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4個百分點;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6%,低于預期0.5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8個百分點。
點評:
1)核心觀點:生產、投資和消費全面回落,宣告了前期穩增長推動的經濟回升結束。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僅推動了一個季度的弱回升,比較歷次穩增長效果發現,財政貨幣政策效果邊際遞減,這次穩增長比市場預期的效果更弱持續時間更短,維持經濟短期W型、中期L型、長期只有通過改革才有望實現U型復蘇判斷。唯一的亮點是房地產投資繼續回升,但4月下旬以來先行的銷量開始回調,房價上漲惡化了實體企業成本并推升了全社會杠桿率。民間投資持續大幅下滑需要警惕,m1m2剪刀差擴大表明存款活化和企業投資意愿不足。隨著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穩健,財政穩增長告一段落,未來需要減稅、放松管制和保護產權等見效長遠的供給側改革,改善市場預期。
2)工業生產回落,受內需回調、出口下降、去產能、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影響。傳統行業回落,其中,水泥增長2.8%,低于前值21.2個百分點;鋼材增長0.5%,低于前值2.8個百分點。中高端制造業繼續改善,比重提升。高技術產業增長9.7%,高于前值0.1個百分點,通信設備制造增長13.7%。部分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新興產品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增長近1.4倍。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0%,高于前值0.3個百分點。
3)投資增速回落,主要受制造業、基建回落影響,房地產投資持續回升獨木難支。其中,4月制造業投資增長5.3%,低于前值0.4個百分點。基建增長18%,低于前值5個百分點4月,主要受水利和公共設施管理回落影響,與財政存款上升、財政支出下降相吻合,表明穩增長力度減弱。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9.7%,高于前值0.03個百分點。其中,新開工面積增長21.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2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下降6.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2個百分點。分城市看,100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下降(環比-75%),但二三線城市拿地面積上升較快(環比分別為15%,37%)。固投到位資金增長加快,國家預算增加,貸款和自有資金下滑。
4)1-4月民間投資增長5.2%,低于前值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大幅滑坡?;ㄍ顿Y逆周期,民間投資屬于順周期。
5)房地產市場火爆帶動家電、家具和建筑裝潢消費上升。但高房價可能產生擠出效應,其它消費回落。4月汽車增長5.1%,低于前值7.2個百分點;石油及制品下降3.8%,低于前值4.1個百分點。汽車及石油消費下降還可能與東部省市從4 月份起實施國五標準有關。糧油食品類下降,可能與食品價格回落有關。
本周開始,今年3月份及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將公布,目前上證綜指離4000點僅一步之遙,一季度GDP、CPI等數據表現如何,牽動著市場神經。
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多家主流機構研報均認為,主要經濟數據會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市場預計,如果數據低于預期,極有可能進一步激發更多穩增長政策出臺。新華社昨天也撰文稱,經濟下行需要股票市場提供有力支持,從另一面驗證了上述機構的觀點。
國家發改委一名人士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內部普遍將目前的經濟形勢定為“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具體來看,盡管數據可能疲軟,但內生動力強大,結構調整向好,政策儲備還有很大的空間。
根據官方消息,3月下旬,國家發改委組織了11個調研組分赴全國各地展開經濟形勢調研。據上述發改委人士介紹,此次調研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調查一季度經濟形勢,以便研判未來發展走勢,為政策制定做好預研儲備。此外,有關“十三五”規劃及國家重大戰略的調研也是重點。
一名官方研究機構學者對本報記者稱,受節慶和季節等影響,一季度經濟數據不會好于預期。但從經驗來看,二季度開始才是影響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政策的調控對市場信心和走勢有著重要影響。
下行壓力普遍存在
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經濟繼續放緩已成共識,市場預測的GDP增長率普遍集中在7%或以下。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報告認為,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與分化并存,通貨緊縮風險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改革持續釋放紅利,宏觀調控政策繼續發揮支撐作用,宏觀經濟運行有望緩中趨穩,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為7%左右。
此外,多家機構預警,要有跌破“7”的心理準備。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報告預計,中國2015年一季度GDP下滑至6.85%左右,消費物價指數(CPI)為1.2%左右。
最新公布的3月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制造業雖然有回暖趨勢,但整體上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多,經濟內生動力并沒有實質性改善。在很多經濟分析師看來,非制造業PMI指數的下滑反而更具代表性。
總體來看,3月及一季度整體數據的走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房地產滑坡、工業投資疲軟。不久前,四部委聯合推出房地產調控新政,市場普遍認為,松綁不會逆轉該行業的趨勢,但有助于提高銷量。
“從發改委的調研來看,下行壓力普遍存在于全國多個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上述發改委人士表示,從東北地區到東南沿海,許多重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隨之各種矛盾和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帶給地方政府很多挑戰和機遇。
從官方公布的1~2月地方經濟數據來看,西部省份和東北經濟下行特征尤為明顯。如遼寧、黑龍江、吉林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4.5%、0.8%、5.1%,在全國排名靠后。
與此同時,一向走在經濟發展前沿的東部沿海地區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作為GDP占全國總量10%的東部經濟發達省份,今年以來江蘇省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特別是外貿走勢難以樂觀。
4月2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赴河北省秦皇島市調研當前經濟形勢時強調,當前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總體情況是好的,盡管有下行壓力,但結構升級加快,新動力正在孕育和積累。
企業家們充滿信心
多位從事政策研究和調研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盡管經濟增速走低,但企業家們充滿信心,整個市場蘊藏著滿滿的能量,顯示出不同以往的“新常態”。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劉蘇社談到調研情況時以江蘇舉例稱,雖然經濟增速存在下行壓力,企業盈利能力、盈利水平普遍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但與2008年生產經營狀況“陡坡式”下降出現的驚慌失措不同,企業對宏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信心,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改善有預期。
數據層面,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最近兩月明顯回升。其中,2月份上升6.6個百分點,3月份上升7.3個百分點,達到61.3%,達到去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企業對國家穩增長的政策效應充滿信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署和國務院持續不斷的政策禮包助推了全民創業的熱情。有企業家對本報記者表示,他們對簡政放權紅利的釋放、“一帶一路”和“京津冀一體化”等重大經濟戰略的實施充滿期待,認為將迎來重大機遇。
民生證券研報認為,受結構調整的影響,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將持續,但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顯現,三、四季度經濟指數將會回升,有望完成全年任務。
目前,建筑業、結構調整、就業等方面已開始出現明顯變化。企業轉型升級、聯合重組步伐加快,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強微觀經濟活力;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繼續較快發展;信息消費等新的消費熱點正在加快形成;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提升是信息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增強的體現。
政策儲備有哪些
對于應對經濟下行,中國高層和主要官員在多個場合曾明確表態稱有足夠的“政策儲備”。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
短期內可能使用的政策有哪些?從本報記者采訪的多名受訪人士觀點來看,一方面政府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的機構改革力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此外,整合企業走出去及調動民間資本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成為亮點;最后,貨幣與財政政策共同助力穩增長被認為是最值得期待的重磅政策之一。
繼去年11月份降息之后,今年2月份,央行普降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并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準措施;3月30日,四部門又聯合推出房地產新政,助力改善性需求。
瑞銀認為,由于一季度數據可能顯示經濟依然“乏力”,預計央行將進一步出臺政策,第二季度和下半年或迎來兩次降息,以及一到兩次存款準備金率下調。
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5年第一季度例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形勢的錯綜復雜不可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強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提出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此外,針對實體經濟發展和進出口,會議提出要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建議,第二季度財政政策需加力增效,防止資金沉淀;貨幣政策加強與財政政策配合,防止地方債發行產生擠出效應,繼續降準降息。中長期政策仍需堅持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的內生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