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冷再生 | 外文名 | Cold regeneration |
---|---|---|---|
歸屬行業 | 隸屬工程行業 |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Group)
1 就地冷再生技術介紹
就地冷再生是利用現有的舊路材料(面層或部分基層),根據設計級配是否需要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再生劑(乳化瀝青,泡沫瀝青)或化學穩定劑(水泥,粉煤灰或石灰等)和添加劑,在自然環境溫度下完成乳化瀝青和水的噴灑,舊路的銑刨及拌和,再生料的提升,攤鋪及碾壓成型的連續作業過程。
就地冷再生技術與傳統的瀝青路面養護維修方式相比,能夠節約原材料,提高舊路等級,縮短工期,對交通影響小,節省養護資金,同時循環利用廢料,保護環境,能徹底消除原面層的擁包,車轍,裂縫和松散等病害,還可以對基層病害進行適當處理。因而具有如下的明顯優勢:
(1 ) 環境效益
(2 ) 經濟效益
(3 ) 社會效益
2 就地冷再生技術方案
舊路面狀況評價
通過路面調查確定路面狀況指數PCI(Pavement Condition Index)和路面結構強度指數PSSI(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根據就地冷再生技術使用條件,評價舊路面結構狀況是否適合采用就地冷再生技術;調查結果可作為再生路面結構設計的重要參考。
RAP(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性能評價
選取有代表性的舊料,離心分離法測定舊料中的瀝青含量;阿布森法用于回收瀝青,進行回收瀝青的物理指標測試以評價舊路瀝青的老化狀況;通過對抽提前后的舊料進行篩分試驗,評價舊料的級配狀況。
用于就地冷再生的乳化瀝青的研究開發
根據RAP性能評價和再生層的結構層位,確定采用普通乳化瀝青或改性乳化瀝青;根據道路等級和交通開放時間確定采用慢裂乳化瀝青或裂乳化瀝青。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1) Superpave設計方法與馬歇爾設計方法;
(2) 原材料的選擇:乳化瀝青,水泥,新集料,添加劑和礦粉;
(3) 正交設計法確定最佳乳化瀝青,水泥和水的用量。
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評價
(1) 水穩定性(浸水馬歇爾試驗,劈裂試驗,凍融劈裂試驗);
(2) 高溫穩定性(車轍實驗,蠕變試驗);
(3) 低溫抗裂性能(低溫彎曲試驗);
(4) 力學性能(劈裂強度試驗,單軸壓縮試驗);
(5) 疲勞,松散等性能實驗。
3 就地冷再生路面結構設計方案
結合道路等級,交通量,設計年限,氣候等因素,采用我國瀝青路面結構設計規范并結合AASHTO設計方法指導原則進行再生路面的結構設計,確定罩面層的設計方案。表1總結了針對不同等級道路確定的再生路面面層結構。
表1:不同等級道路的再生路面結構設計方案
等級 |
再生層厚度(cm) |
再生路面面層結構(由上到下) |
高速公路 |
10-15 |
上面層:4-5cm改性瀝青AC或SMA 中面層:6-8cm改性瀝青AC或SMA 下面層:再生層 |
干線公路 |
8-12 |
上面層:5-6cm普通瀝青AC 下面層:再生層 |
次干線公路 |
8-12 |
上面層:2.5-4cm普通瀝青AC 下面層:再生層 |
低等級公路 |
6-10 |
磨耗層:稀漿封層或微表處或碎石封層 面層:再生層 |
瀝青路面在服務幾年后其破壞速度會大大加快,但及時的維修,如重新罩面或循環利用等方法 可以保持路面的質量并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
瀝青路面再生與傳統的瀝青路面維修方式相比,能夠節約大量的瀝青、砂石等原材料,節省工 程投資,同時有利于廢料處理、保護環境,因而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人們對環保、 社會效益的關注及技術的進步,瀝青路面再生利用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國外對瀝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是美國從1915年開始的,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底美國再生瀝青 混合料的用量幾乎為全部路用瀝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劑開發、再生混合料設計、施工設備等 方面的研究也日趨深入。在美國瀝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已是常規實踐。一般來說,使用15%~25%的回收路面材料(RAP)的瀝青混合料性能都很好。
格式:pdf
大小:35KB
頁數: 4頁
評分: 4.3
施工工藝框圖 施工技術方案: 1、測量控制 施工放樣:每 10米設中心樁和邊樁,對原地面進行復測,以便檢測混合料 銑刨拌合深度。用水準儀和米尺等測量儀器 ,控制好冷再生底基層的高程,橫坡 度,平整度及寬度等指標,確保測量誤差在規范之內。 2、冷再生機銑刨與拌和 冷再生機推動稀漿車或水車在原路面上進行。 冷再生機進行速度應根據路面損壞情況和再生深度進行調整,一般為 4-8m/min,使得銑刨后料的級配波動范圍不大。 網裂嚴重地段應降低再生機組行 進速度,提高銑刨轉子轉速。再生機后應有專人跟隨,隨時檢查再生深度、水泥 含量和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機操作員進行調整。 施工中再生深度的檢查以向鄰已 經再生或原路面為標準,用鋼纖刺入土中,測量其刺入深度,看深度是否合格。 應在作業面邊緣固定導向線以幫助操作員。 若進行多刀施工時, 應時刻注意搭接 寬度,保證搭接寬度。再生機后安排 4-5人處理邊線和清理混
格式:pdf
大小:35KB
頁數: 27頁
評分: 4.5
(二)冷再生基層施工 1、路面清理,施工放樣 冷再生施工前應對舊路面進行清理, 要清除路面垃圾及浮土等雜 質,對用立磚處理的原路面坑槽部分要挖除立磚,按 14%劑量備土備 灰,并摻入適量碎石,冷再生時摻水泥一起拌和,準備工作就緒后, 由測量人員進行施工放樣,每側應寬出設計寬 15cm,用灰線做標記放 出老路面冷再生的拌和邊線。 2、人工攤鋪水泥 根據設計強度要求, 以中心試驗室所出的試驗配合比, 確定本項 目配合比為:水泥、老路面 =5:95。因老路面的灰上基層時間已久, 破壞程度不一,施工時采用不同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在進行 施工時,根據不同路段的不同量大干密度計算出該路段每袋水泥應攤 鋪的平方數。現場采取打方格計量卸水泥, 由測量人員根據計算出的 數據打出方格擺放水泥。 水泥擺放完畢后, 報項目監理工程師和現場 業主代表檢查, 經項目監理工程師和業主代表檢驗認可后, 方可攤鋪 水
本書重點研究了路面冷再生技術,全書共有六個章節,第一章介紹了道路路面再生技術的類型及特點、發展研究概況,并總結冷再生技術在國內的應用情況;第二章主要結合課題組的調研,分析瀝青路面破壞類型、原因及路面性能評價等,為確定合理的再生維修方法提供依據;第三、四章將冷再生材料性能試驗研究成果提煉歸納,整理成本書的試驗研究部分,重點是半剛性冷再生混合料和乳化瀝青冷再生材料性能試驗。第三、四章為冷再生技術應用,結合工程實例詳細介紹冷再生技術的施工機械、施工工藝、施工質量控制等關鍵內容。第六章簡要介紹了冷再生技術的開發應用與效益分析。
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碾壓要點:
1、泡沫瀝青冷再生基層施工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初壓、復壓、終壓的碾壓步驟,以達到最佳的碾壓效果。
2、初壓采用輪胎壓路機靜壓一遍,復壓使用雙鋼輪壓路機若振1遍,單鋼輪壓路機弱振2遍,終壓使用輪胎壓路機進行不間斷碾壓,碾壓至達到要求壓實度,并無明顯輪跡。
3、終壓緊跟復壓進行,復壓結束后,后碾壓層表面干燥,可安排灑水車在再生層表面灑水,使再生層表面濕潤。然后采用輪胎壓路機壓實,碾壓速度3-5km/h,碾壓至無輪跡。
4、壓路機的碾壓段長度以與攤鋪機速度平衡為原則選定,并保持大體穩定。
5、碾壓過程中,壓路機起車、停車要緩慢,不得在為碾壓完畢的混合料上急停或掉頭。
6、壓路機碾壓過程中為避現混合料粘輪現象或者混合料表面較干時,可向壓路機碾壓輪噴灑少量水。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特點:1、采用大功率中冷增壓發動機,功率儲備系數高,動力強勁。
2、液壓系統采用國際著名品牌液壓泵和馬達。
3、灑水系統采用液壓驅動,所需灑水量采用高精度流量調節閥控制,利用微控制器根據拌和深度
4、工作速度、精準控制灑水量。
5、方便的"敲入敲出"式銑拌刀頭,縮短了停機更換時間。
主 要 技 術 參 數
型 號 LZS2100型
銑拌寬度(mm) 2100
一、什么是就地冷再生技術
瀝青路面再生技術按施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廠拌熱再生、就地熱再生、廠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
就地冷再生是指采用專用的就地冷再生設備,對瀝青路面摻入一定數量的新集料、再生結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等后,進行現場銑刨、破碎、拌和、整形、攤鋪、碾壓等工序,實現舊瀝青路面再生的技術。
二、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藝
1、對舊路結構狀況進行調查,并鋪筑試驗路,以確定需要再生的深度和新集料的添加量等工藝參數,長度 不宜小于200米。
2、冷再生施工前應將舊路路面清掃干凈,并將舊路明顯的沉陷、坑槽進行填平處理。
3、人工或機械攤鋪添加劑(水泥、石灰、新集料等),按設計的添加量計算每平方米的添加量。
4、冷再生機進行作業。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深度及速度,以保證再生深度及破碎的混合料級配合理。
5、使用推土機初找平,并均勻排壓,然后使用平地機刮平至設計高程。
6、檢測含水量,必要時補水,使其符合最佳含水量,然后進行路面碾壓形成新的道路基層。
7、道路基層養生。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養生期間進行交通管制。
8、鋪筑面層,壓實形成新的路面。
相比傳統施工方式具有6大優勢
(1)成本低 (2)提高舊路等級 (3)不損壞路基
(4)可以不中斷交通 (5)工期短 (6)保護環境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