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路基放樣 | 外文名 | Subgrade lofting |
---|---|---|---|
間隔距離 | 3~5m | 分????類 | 道路施工 |
工作內容 | 標定出路中心線各樁點的填挖高度 | 注意事項 | 保護好所有控制樁點 |
1、路基施工前,應對原地面進行復測,核對或補充橫斷面,發現問題時,應進行處理。
2、路基施工前,應設置標識樁,對路基用地界、路堤坡腳、路塹坡頂、取土坑、護坡道、棄土堆等的具體位置標識清楚。
3、對深挖高填路段,每挖填3~5m或者一個邊坡平臺(碎落臺)應復測中線和橫斷面。
4、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施工中,標高控制樁間距不宜大于200m。
5、施工過程中,應保護好所有控制樁點,并及時恢復被破壞的樁點。
由于測量儀器等的限制,以前放樣路基邊樁大多采用如下的方法:首先用切線支距法或偏角法等定出線路中線里程樁;其次是在每個里程樁上置鏡撥其斷面方向(即法線方向)放樣出路基邊樁;然后抄平、移樁。這種放樣方法最大的弊病在于放樣誤差會不斷累積,尤其是長曲線,曲線的閉合差往往會很大,因此施工時不得不采用分段的方法進行測設。此外,工序煩瑣,外業工作量大,需要人員多,而且對施工現場干擾很大。顯然,這種路基邊樁放樣方法不但與現代施工“快而準”的要求很不相符,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已廣泛應用于施工現場的先進儀器設備,如全站儀等功能的發揮。
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塹、施工,為了保證線路各部結構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數量,技術人員需要不斷地檢查、監控線路中線和開挖(填筑)邊線,內、外業工作量極大。道路工程線路平面總是由直線和曲線所組成。曲線按其半徑的不同分為圓曲線和緩和曲線。在我國,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線作為緩和曲線。
放樣的主要工作內容有:
1、標定出路中心線各樁點的填挖高度;
2、確定出橫斷面的方向,通常用方向架(也稱十字架)或經緯儀進行;
3、按設計圖 紙定出 橫斷面上各主要點的位置,如路基中心點、邊緣點、路堤坡腳、路塹破頂 以 及 邊 溝 溝 底、取土坑等;
4、邊坡的放樣,按設計的路基邊坡率,把邊坡的位置標出來:
5、移樁移點,將施工中難以保留的樁位,沿橫斷面方向移設于施工范圍以外,并加以保護。
隨著全站儀、計算器、電子手簿、PDA等在施工現場的廣泛應用,使得極坐標法放樣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為路基邊樁放樣方法的改進提供了前提條件。
路基邊樁點是從線路中線點沿其橫斷面方向量取一定的距離得到的點位。在一定的坐標系中,線路中線點的坐標可以利用各種曲線坐標公式求得,路基邊樁點與中線的距離可以根據路基設計資料計算,因此,只要能求出該坐標系中線路橫斷面方向的方位角,利用極坐標公式就可以求出路基邊樁的坐標值(x,y),然后通過極坐標反算得到其與任意已知坐標點的位置關系(極角和極距),據此即可在任意點上直接放樣出路基邊樁的樁位。
極坐標法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測量放樣對現場施工的干擾,從內業精度上,極坐標法測設曲線的測設元素(極角和極距),對于在同一個測站上所測設的各點,除后視定向誤差(即導線點本身的誤差、儀器安置誤差、后視瞄準誤差等綜合影響的反映)外,各測點撥角和量距誤差都是獨立的。也就是說,同一個測站所測設各點誤差不積累、不傳遞,即點與點之間的誤差是獨立的。此外,極坐標法可以在導線點上直接放樣線路中線點和路基邊樁點,較之傳統的放樣方法減少了測設線路主要控制樁的誤差、護樁的誤差、恢復樁的誤差、中樁測設誤差等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3.0MB
頁數: 31頁
評分: 4.5
H H △Y △H 664.460 664.469 1 9 664.410 664.413 -3 3 664.360 664.371 4 11 664.400 664.401 -1 1 664.440 664.442 0 2 664.480 664.483 4 3 664.520 664.525 -2 5 664.770 664.779 3 9 664.880 664.886 -3 6 665.045 665.052 1 7 665.210 665.221 -4 11 665.320 665.343 0 23 665.410 665.423 5 13 測量: 審核 監理工程師: 日期: 測量點 測 站 數 據 計算距離 AB=243.794 方位角 α= 306°19 ′10 ″ 儀器型號 :拓撲康 與后視高差 =0.003 后視點號 G2 坐標 5490673.289 538945.
【學員問題】公路路基施工測量飛路基放樣?
【解答】1、路基施工前,應根據恢復的路線中樁、設計圖表、施工工藝和有關規定釘出路基用地界樁和路堤坡腳、路塹塹頂、邊溝、取土坑、護坡道、棄土堆等的具體位置樁。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離處設立控制樁,其間隔不宜大于5Om.樁上標明極號與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一)表示挖方。
2、在放完邊樁后,應進行邊坡放樣,對深挖高填地段,每挖填5m應復測中線樁,測定其標高及寬度,以控制邊坡的大小。
3、路基施工期間每半年至少應復測一次水準點,季節凍融地區,在凍融以后也應進行復測。
4、機械施工中,應在邊樁處設立明顯的填挖標志,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在施工中,宜在不大于200m的段落內,距中心樁一定距離處埋設能控制標高的控制樁,進行施工控制。發現樁被碰倒或丟失時應及時補上。
5、取土坑放樣時,應在坑的邊緣設立明顯標志,注明土場供應里程樁號及挖掘深度;作為排水用的取土坑,當挖至距坑底O.2~O.3m時,應按設計修整坑底縱坡。
6、邊溝、截水溝和排水溝放樣時,宜先做成樣板架檢查,也可每隔1O~20m在溝內外邊緣釘木樁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7、施工過程中,應保護所有標志,特別是一些原始控制點。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學員問題】軟土地基路堤填筑規定?
【解答】1、有關軟土地基路堤施工一般事項,如施工測量、路基放樣、清除場地、路基填料、材料試驗和臨時工程等,以及路堤、橋涵、通道的填筑,路基壓實、取土坑和棄土堆的布置等的要求,均應遵照現行的《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033-95)辦理。
2、軟土地基路堤施工時,應注意環境保護,所挖淤泥應安排在合適地點堆放,妥善處理,并盡量利用荒地凹凼,做到填平補齊,造田造地。排除積水時,應引入附近溝渠,勿使其污染水源、農田、魚塘或其他建筑物。
3、在常年積水或池塘(魚塘)地段施工,宜應先修圍堰抽水,挖除表層淤泥,并用水穩性好的透水性材料回填到常水位以上50cm,再進行軟土地基處理。圍堰應高出水位以上30cm,且無滲漏,同時應保證整個施工期間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4、在軟土地基上直接填筑路堤時,應按以下規定進行:
1)視地形情況,將場地地表水排除,以保持基底干燥;有條件時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路基施工前應先做好排水設施。
2)水面以下部分填土應選擇透水良好的土質,水面以上填土可用一般土分層填筑和分層壓實,同時優先采用輕質材料填筑。
3)填筑路基的土宜在集中取土場取用。必須在兩側取土時,取土坑內線距路堤坡腳的距離,當路堤填土高度小于2m時,不得小于20m;填土高度為5m的路堤,宜大于40m,且取土坑內每隔50m應留出頂寬為3m的橫向土坡。
4)路堤填土應由路中心向兩側填筑,并應做出與路拱相同的橫向坡度,一般采用2%~4%的橫坡為宜。
5)填筑路堤時,路堤最后填筑標高應達到設計圖上的預壓填土高度;而倒坡余寬及邊坡率亦應留有余地,使其壓實寬度大于
路堤設計寬度,并保證最后削坡后有效的斷面尺寸和路基寬度。
5、路堤填筑過程中,應進行沉降和穩定監測。當接近或達到極限填土高度時,嚴格控制填土速率,以免由于加載過快而造成地基破壞。一般每填一層,應進行一次監測,控制標準為:路堤中心線地面沉降速率每晝夜不大于1.0cm;坡腳水平位移速率每晝夜不大于0.5cm.觀測結果應結合沉降和位移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其填筑速率,應以水平位移控制為主,如超過此限應立即停止填筑。
6、橋頭路堤應于結構物施工前填筑,并不應小于6個月,使橋臺地基先預壓穩定后再開挖。
在預壓期內不應在路堤上做任何工程,只允許添加由于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填土。
軟土地區的橋臺、涵洞、通道以及加固工程應于預壓期沉降完成后再進行修建。在軟基上填筑路堤,當橋頭路堤邊坡受到河流沖刷時,應補設防護工程。在相應涵洞位置設置臨時排水涵管;對路堤工程亦應做好臨時排水設施,以防流水浸泡和沖刷路堤。
路堤與橋臺銜接部位、路堤與錐坡預壓填土應同步填筑與碾壓。在大型壓路機不易到位的邊角宜用小型打夯機夯壓密實。其分層碾壓厚度控制在15cm為宜,填料亦宜選用滲水性土。
7、合理的路堤施工工期應考慮滿足設計所要求的堆載預壓期,即路堤施工完成后,路面、結構物施工前應有足夠時間使地基排水固結。
8、填筑路堤加載或超載預壓部分宜用細粒土分層填筑,具體要求與路基本體相同。也可以用砂礫石料等材料填筑,但應考慮這些材料能為后期工程所利用,并不使材料受污染。
卸除的填料可予以利用,也可以廢棄,但不宜置于反壓護道上。
加載或超載預壓路堤的頂部應修整使具有2.5%~40%的橫坡,以保持預壓期內有良好排水條件。
9、超壓路堤的頂面應通過攤鋪和壓實所需的附加土層,保持在超壓標高上。任何時候超壓路堤的頂面不應低于超壓標高20cm,也不應高于標高10cm.其壓實度:預壓部分應滿足路基施工技術規范的壓實要求,超載預壓部分壓實度應達到重型壓實標準的90%,并注意路堤排水。
10、超壓路堤構筑后,應有一定沉降時間,超壓時間不宜低于3個月。
超載預壓到期后,卸除超載土方,路堤應挖至路槽底(路面底面),并將路槽底以下的路堤表層15cm深度的土層壓實,其壓實度應大于95%.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在線路工程施工階段進行的測量工作。包括線路復測、路基放樣、豎曲線測設、竣工測量和道岔測設等工作。
線路復測 路基施工前,須復測轉向角,重量切線長,重新標定曲線主點樁,復測全部曲線細部點,丈量固定樁間距,并在轉向點、曲線起、終點等處埋設護樁,以供隨時檢查或恢復點位用。
路基放樣 在線路中線樁兩側垂直中線的方向上,根據橫斷面設計圖,標出路堤的坡腳、填土高和路塹的邊樁、挖土深。
豎曲線測設 在線路變坡點,根據兩坡道差△i和選定的豎曲線半徑R,查有關表格得豎曲線元素T、E0和豎曲線細部坐標x、y(圖4)。由起點開始,每5~10m打一樁并標明填挖高度。
竣工測量 路基筑成后,為檢查施工質量,根據護樁在路基上恢復中線樁,定出中線交點,重測轉向角,檢查曲線主點位置。直線段每隔500m和在曲線起、終點處埋設永久樁。沿線路每隔2km埋設水準基點。全線里程自起點統一連續計算,消滅斷鏈;復測中線樁高程,全線系統統一,消滅斷高。復測橫斷面,檢查路基寬度、坡度等規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沿線兩側標出地界標。復測檢查完畢,繪成竣工圖,連同實地的各種測量標志 一起,向下道工序移交,作為鋪軌和日后維修、營運管理的依據。
道岔測設 鋪軌時,兩線路相接處應在主線段設置道岔。根據選定的道岔號,道岔尺寸(圖5)可由專用表查得。沿主線定出道岔中心O,在O點安置經緯儀,撥角α定出側線方向OC,按a、b、d的長度定出A、B、D各點,作為鋪設道岔的依據。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