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并不豐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
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占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占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
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大部分地區年內連續四個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連續豐水或連續枯水年較為常見。
課程閱讀: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
夏商時期,黃河流域就出現了“溝洫”,即兼作灌溉排水的渠道。
公元前六世紀,楚國人民興建了芍陂,利用洼地建筑了長約100里的水庫。
公元前四世紀,魏國西門豹治鄴時,創建了引障十二渠。
公元前三世紀,李冰在四川興建了我國古代最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
隋、唐、宋時期,中國農田水利進入鞏固發展時期。太湖下游興建圩田、水網,黃河中下游地區大面積放於;同時水利法規漸趨完備,唐有《水部式》,宋有《農田水利約束》等。
元、明、清時期,農田水利進一步發展,明天啟年間,《農政全書》問世,書中記載了我國農田水利史;《泰西水法》為我國介紹西方水利技術的最早述著。
19世紀末,西方灌溉與排水技術在中國開始應用,20世紀30年代,陜西省建成涇惠、渭惠、梅惠等大型自流灌區。
建國后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興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礎設施。據2003年末統計,全國水庫從解放初的20多座增加到85153座,全部水庫總庫容 5658億立方米。
累計加固新修堤防27.87萬公里,全部堤防保護耕地面積 65813萬畝,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體系。
全國供水能力從1000多億立方米增加到5800多億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量達到470億立方米,供水普及率為96.8%。
萬畝以上灌區處數 5729處,萬畝以上灌區有效灌溉面積 37866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從2.4億畝發展到83851萬畝,節水灌溉面積 29164萬畝,基本形成全國農田灌溉總體格局。
水土流失治理面積 89.71萬平方公里。
1.防洪能力低,洪澇災害嚴重。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70%的固定資產、44%的人口、1/3的耕地、數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工礦企業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區,受洪水威脅嚴重。現有防洪工程體系仍然較為薄弱,江河防洪標準仍然偏低。攔蓄洪工程建設不足,且有40%的水庫帶病運行,非工程措施體系不健全,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嚴重滯后,缺乏靈活運用的基本條件,啟用困難。
2.干旱缺水嚴重,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我國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少,水資源分布與耕地、人口、經濟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區干旱缺水嚴重。由于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供水工程建設嚴重滯后,部分地區水資源浪費與水污染嚴重,水供需矛盾不斷加劇。21世紀以來,全國每年缺水量達400億立方米。90年代以來,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耕地面積達3.7億畝,年均減產糧食200多億公斤。2000年,我國發生大面積干旱,全國累計受旱耕地面積達6億畝,糧食減產約450億公斤。灌溉工程管理工作也比較薄弱,重建輕管的問題尚未從根本上扭轉,管理粗放。部分工程配套不齊全,有些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灌溉效益衰減。
3.水土流失嚴重,水環境不斷惡化。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8%。水土流失導致江河湖庫淤積嚴重,土地貧瘠,生態環境惡化,工程效益衰減,加劇了洪澇干旱和風沙災害。根據水質監測統計,全國廢污水年排放量達600多億噸,其中近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庫水域。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全國地下水超采嚴重,已形成了部分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導致部分地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2100433B
1.研究農田水分狀況及其調節措施 農田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調節農田水分狀況的措施是灌溉與排水。
(1)研究農田水分、鹽分運動規律,以及與作物生長的關系;
(2)研究不同地區灌溉工程形式及其規劃設計方法;
(3)研究灌溉與排水工程的管理方法。
2.研究地區水情及其調節措施
地區水情是指地區水資源的數量、分布情況及其動態。調節地區水情的措施有:
(1)蓄水保水措施
(2)地區間調水、排水措施
海洋污染現狀目前我國海洋環境總來看基本上還處于良好狀態某些沿岸海灣、河口及局部海域大連灣、遼河口、錦州灣、渤海灣、萊州灣和膠州灣等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某些海洋水產資源衰落漁獲量減少少數珍貴海產品受損些海...
農村飲水工程不屬于農田水利,準確的說應該屬于給排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包括有電力工程、滴灌工程、道路工程(包括橋涵)如果是河灌還有渠道(包括閘門、系統管理房及沉沙池),飲水工程就少了很多項目。項目例如:...
格式:pdf
大小:56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投入不足是我國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我國農田水利供給現狀,從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加強金融支持、鼓勵社會投資三個方面構建多元化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促進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快速發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農田水利在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第二節 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農田水利學的研究對角和基本內容
第二章 農田水分狀況與灌溉用水量
第一節 農田水分狀況
第二節 作物需水量
第三節 作物灌溉制度
第四節 灌溉用水量
第三章 地面灌水技術
第一節 灌水技術綜述
第二節 傳統地面灌水技術
第三節 改進型地面灌水技術
第四章 灌溉水源與取水方式
第一節 灌溉水源
第二節 灌溉取水方式
第三節 引水灌溉工程的水利計算
第五章 灌溉渠系規劃布置
第一節 灌溉渠系規劃布置
第二節 渠系建筑物規劃布置
第三節 田間工程規劃
第四節 灌溉渠道流量推求
第五節 渠道縱橫斷面的設計
第六節 渠道防滲
第六章 井灌井排
第一節 地下水資源評價
第二節 單井設計
第三節 水蟛出水量計算
第四節 蟛灌區規劃
第五節 豎井排水
第七章 田間排水系統
第一節 農田對排水的要求
第二節 田間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
第三節 田間排水系統的布置
第八章 骨干排水系統
第一節 骨干排水系統的規劃布置
第二節 排水溝的設計流量
第三節 排水溝的設計水位
第四節 排水溝斷面設計
第五節 容泄區整治
第九章 分區不利問題及其治理
第一節 山區丘陵地共的規劃治理
第二節 南方平原圩區的規劃治理
第三節 北方平原地共的綜合治理2100433B
本書是全國水利水電類高職高專統編教材,是根據全國水利水電高職教研會制定的《農田水利學》課程教學在綱編寫完成的。本書共分9章,主要內容包括:農田水分狀況與灌溉用水量,地面灌水技術,灌溉水源與取水方式,灌溉渠道系統規劃,并灌井排,田間排水系統,骨干排水系統,分區水利問題及其治理等。本收是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及培養目標而編寫的,突出技能培養,實用性強,并充分反映了近年來在農田水利科學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新理論,新技術,新經驗,新成就。
本書可供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等專科學校等家業水利技術專業,灌溉自動化專業及相關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供從事農田水利規劃,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農田水利學習題試驗集,ISBN:9787801243706,作者:張增圻、沈榮開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