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許多專家對風電場的風速模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很多種側重于不同分析內容的風速模型。有關研究利用復雜交叉功率譜密度法建立了考慮風電場內風擾動、風電機組的排列布置和地形變化等因素用于風電場電能質量分析的等效風速模型。也有學者研究從風速功率譜密度的角度出發,將風速序列看作白噪聲序列通過整形濾波器的輸出,建立了風速模型,并給出了計算整形濾波器參數的方法。更有甚者,建立了滿足一定功率譜密度特性的自回歸滑動平均風速模型,并對該模型的仿真結果進行了分析和對比。這些模型考慮了風電場內影響風速的很多因素,比較復雜,適合于風電場電能質量的研究。但是對于分析風速變化時風電場的功率波動對電網動態特性的影響時,這些模型顯得過于復雜,并且在這些模型中有些參數的獲得比較困難,可能會影響計算的準確性。因此可以忽略對風電場及電力系統動態特性影響不大的因素,如描述風電場地形、地貌的參數,包括等高線、地形粗糙度及障礙物等。
風電場中許多風力機布置在一起,一些風力機將處于另一些風力機的尾流中,使風力機的性能受到影響,功率輸出減小,影響整個風電場總的功率輸出。開展尾流效應對風力機性能影響研究是為了合理布置風力機,盡量減小風力機尾流的影響,提高風電場效率,使風電場的經濟性達到最佳。
平衡尾流模型采用傳統的葉素理論對風力機特性進行時間和區域的動態仿真,并假定尾流隨葉片承受載荷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因此,平衡尾流模型的處理方法就是在每一時間步長內,葉片每個葉素的軸向和周向誘導因子均取當時來流狀態所對應的穩態計算結果。基于這種處理,沿著葉片的誘導速度是在特定的來流情況下的葉片每個葉素所承受載荷的瞬時計算解,而與達到這個狀態的過程無關,因此這是一個準穩態模型。雖然這個模型在風力機氣動分析中一直被采用,但在處理快變過程時會過高估計動態載荷。
動態尾流模型考慮了由于葉片承受載荷變化而引起風輪入流速度變化的機理,這種變化的影響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改變誘導速度場,即當葉片載荷變化時,誘導速度的動態變化過程需要一定的延遲時間。因此,結合動態尾流模型的處理方法,可以較真實地反映尾流動態滯后和動態誘導速度場的變化過程。
動態尾流的研究始于直升機空氣動力學的研究,直升機空氣動力學理論中,提供了描述在風輪處誘導流場動態地依賴于風輪所承受載荷的方法。
在研究風速變化過程中風電機組的相互影響問題時,通常采用的風速數學模型都是假設風電場內所有風電機組的風速相同,而沒有考慮風場內風速的變化。實際上,當風經過風力機時會損失部分能量,表現為風速的降低同時由于尾流效應的影響,在某一風向上,坐落在下游風力機的輸入風速要低于上游風力機的輸入風速。風力機相距越近,前面風力機對后面風力機的影響就越大。為了充分利用當地風能資源和發揮規模效益,大型風電場通常由幾十臺甚至數百臺風電機組組成,受場地和其它條件的限制,這些機組不可能相距太遠。因此,在準確描述風速擾動下風電場輸出功率的波動特性及其與電力系統的相互影響問題時,有必要考慮尾流效應對每臺風電機組風速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計算的準確性,從而使研究結果更具有實際意義和實用價值。 2100433B
2018已經下架了沒有程序可以共享了可以找官方客服或者是分支索取
瀑布模型:將軟件生命周期劃分為制訂計劃、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程序編寫、軟件測試和運行維護等六個基本活動,并且規定了他們自上而下、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其優點是:可以規范化過程,有...
圖元存盤,,,,,到另一工程中,,,,圖元提取。
格式:pdf
大小:5.8MB
頁數: 25頁
評分: 4.4
模型的基本做法及規范 1:制作前的準備工作 1. MAX的場景單位 場景的單位尺寸是一個 MAX文件最基本的信息之一。沒有特殊要求時,我們使用 Centimeters (厘米)為統一單位進行模型制作。 △ 在制作模型之前須對 MAX的場景單位進行設置 : 點開菜單欄 Customize 下的 Units setup 選項 如下圖調整紅框范圍內的選項 注意 :每次制作模型之前都要先檢查單位設置,確定無誤后方可進行制作, △ 當需打開文件的場景單位與當前使用 MAX場景單位不同時,會出現提示框。 1 號框內 a 項顯示的是所打開文件的場景單位。 b 項顯示的是當前操作的 MAX 的場 景單位。 2 號框內 a 項是指改變文件的場景單位適配當前操作 MAX 的場景單位。 b 項是指更 改當前操作 MAX的場景單位,采用所打開文件的場景單位。 出現提示框時要注意檢查當前操作的 MAX程序和文件各
格式:pdf
大小:5.8MB
頁數: 7頁
評分: 4.4
1 (一) 底色涂裝和濾鏡: 這次用一個龍的 75 炮炮盾來演示涂裝過程。底漆是用的郡士油漆的 C21 中石色加 C19 沙 褐色加白色調出來的,比例大概是 4:4:2。底色大家可以隨意調,只要自己喜歡就行!但 是調出來的顏色一定要比預想中做好的顏色淺,這樣經過后期舊化顏色才不會變暗淡! 噴漆參照了 CM 和亞當的技法,但是沒有那么夸張的表現出來。油漆用的是前面調出的底 色加入棕色噴涂炮盾的下部的三分之一, 再用底色加黃噴中間的三分之一部位, 最后用底色 加白噴上面的三分之一。 然后用調的很稀的底色整體均勻的噴涂一遍, 中和一下色差。 基本 就算完成了。 然后用 AV 漆的德國黃和深棕色調稀后用硬毛尼龍油畫筆彈到炮盾上模擬細小 的掉漆和污漬。再用德國黃畫出一些突出的細節。 下一步準備濾鏡,用 MIG 的 502系列中的 wash brown(漬洗棕) 、buff(淺黃色)這兩 種油畫色加
多排轉靜葉片排間,葉片尾流抖動行為影響著葉片排間相互作用,尾流和主流的摻混,氣動噪聲特性,還會引起轉子葉片發生振動。已有研究很少涉及多排轉靜葉片排的尾流抖動現象及其調控方法。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轉靜葉片排間抖動尾流流動形態特性,以及如何對抖動尾流進行調控,使其具有最小的流動損失。 首先研究了兩排葉片間的轉靜干涉與葉片尾跡抖動行為關系。然后依據三排葉片組成的軸徑流組合壓氣機模型,研究兩個轉靜子干涉同時存在情況下葉輪機械內部尾跡非定常干涉耦合疊加特性,并建立代表多因素的變量疊加模型。借鑒模型分解方法,將某些干涉因素對應變量從疊加公式中分離,用于展示非定常因素時域耦合疊加特征。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 認為下游葉片勢流場是上游葉片尾跡發生抖動的主導因素。下游葉片勢流造成葉片排之間區域周向壓力分布不均。隨著葉片轉動,上游葉片尾跡兩側壓力差正負交變。這個正負變化壓力梯度是葉片尾跡發生抖動行為的驅動力。(2) 描述了上游葉片尾跡對下游葉片尾跡抖動特性的異步干涉現象。上游葉片尾跡通過與下游葉片邊界層干涉方式改變下游葉片邊界層局部厚度,隨后葉片兩側增厚邊界層異步匯入尾跡,影響下游葉片尾跡抖動特性。(3) 中間葉片排尾跡抖動特性是由上下游葉片排共同決定的。當上下游葉片干涉頻率不同時,中間葉片抖動周期為兩個影響因素周期的最小公倍數。當上下游葉片排干涉頻率相同時,中間葉片尾跡抖動周期與上下游葉片排通過頻率相同。(4) 建立了影響因素耦合疊加公式,成功獲得部分影響因素時域疊加特征。時域疊加波形圖顯示:當兩個因素以“波峰-波峰”或“波谷-波谷”相對相位疊加時,中間葉片尾跡抖動幅值最大。而當兩個因素以“波峰-波谷”相對相位疊加時,中間葉片尾跡抖動幅值最小。 項目研究結果有助于推進葉輪機械非定常設計體系的建立和實現非定常干涉或多因素耦合干涉的有效組織。 2100433B
多排轉靜流線體間,靜止流線體尾流抖動行為影響著轉靜流線體間相互作用,尾流和主流的摻混,氣動噪聲特性,還會引起轉動流線體發生振動。已有研究很少涉及多排轉靜流線體間靜止流線體的尾流抖動現象及其調控方法。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轉靜流線體間抖動尾流流動形態特性,以及如何對抖動尾流進行調控,使其具有最小的流動損失。為了實現上述研究目的,本工作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1)明確靜止流線體表面邊界層形態對其尾流抖動特性的誘導效應;(2)發現上下游轉動流線體時序位置對靜止流線體尾流抖動幅值、摻混損失、輸運特性的影響機理;(3)確定靜止流線體尾流抖動幅值差異性對尾流流動形態演化過程產生的影響;(4)提出靜止流線體尾流抖動幅值、頻率和摻混損失的調控方法。研究結果可以豐富對多排轉靜流線體間靜止流線體尾流抖動特性的認識。
批準號 |
59679023 |
項目名稱 |
水環境中繞流物體尾流區污染物質混合輸移特性研究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10 |
項目負責人 |
余常昭 |
負責人職稱 |
教授 |
依托單位 |
清華大學 |
研究期限 |
1997-01-01 至 1999-12-31 |
支持經費 |
12(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