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壓強:以當時當地大氣壓強為基準點計算的壓強,又稱為計示壓強。
其中,相對壓強按絕對壓強與當時當地大氣壓強的相對大小,又可分為兩種:
(1) 表壓強:被測試流體的絕對壓強高于當時當地大氣壓強的部分,即
(2) 真空壓強:被測試流體的絕對壓強低于當時當地大氣壓強的部分,也稱真空值,即
真空壓強 = 當時當地大氣壓強-絕對壓強
進一步可求真空度,真空度是指真空值與當時當地大氣壓比值的百分數,即
真空度 = 真空值 / 當時當地大氣壓強2100433B
界面兩側的壓力差相對于界面的壓強。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淺析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及其發展 一、合同相對性概念、基本理念和內容 合同相對性是指 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約束力, 只有合 同當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合同對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 而不能向與其無合同 關系的第三人提出請求, 也不能擅自為第三人設定合同上的義務, 合同債權也主 要受合同法的保護。 基本理念:在合同法理論中,其基本理念在于兩個方面: (一)合同相對性原則是貫徹意思自治、契約自由的私法精神的必然體現 意思自治原則和合同自由原則是整個合同法理論的核心所在。 依意思自治原 則,個人意志是合同的核心, 在合同范圍內, 一切債權債務關系只有依當事人的 意志而成立時,才具有合理性。合同相對性原則恰恰反映了意思自治原則的要求。 既然合同是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是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那么, 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就是合同當事人自由意思的 “原動力”,“合同的精髓是當事人 自由意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 24頁
評分: 4.5
論合同的相對性 王利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合同相對性規則的產生、 發展及其在現代合同法中 的重要性;研究了合同相對性規則的內容, 認為它是由合同主體的相 對性、內容的相對性、責任的相對性三方面構成的;并結合我國立法 和司法實踐探討了合同相對性規則的正確運用及在合同立法上的完 善問題。 * * *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或終止債權債務關系的協議。 作為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合同關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關系 (如物權 關系)的重要特點,在于合同關系的相對性。合同關系的相對性是合 同規則和制度賴以建立的基礎和前提, 也是我國合同立法和司法所必 須依據的一項重要規則。 鑒于合同的相對性規則在合同法中的極端重 要性,本文擬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比較法的分析 合同的相對性, 在大陸法中稱為 "債的相對性 ",該規則最早 起源于羅馬法。在羅馬法中,債( obliga
液體容器底、內壁、內部的壓強稱為液體壓強,簡稱液壓。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重力的作用。若液體在失重的情況下,將無壓強可言。
2.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它所產生的壓強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液體除了對容器底部產生壓強外,還對“限制”它流動的側壁產生壓強。固體則只對其支承面產生壓強,方向總是與支承面垂直。
(2)在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是p=ρgh。可見,液體壓強的大小只取決于液體的種類(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體的質量、體積沒有直接的關系。
(4)密閉容器內的液體能把它受到的壓強按原來的大小向各個方向傳遞。
3.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跟液體的重力不一定相等。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F=pS=ρghS,“ρgSh”是這一液柱的重力。因為液體有可能傾斜放置。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其大小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液體本身的重力。
液體壓強原理(帕斯卡定律)的產生帕斯卡發現了液體傳遞壓強的基本規律,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所有的液壓機械都是根據帕斯卡定律設計的,所以帕斯卡被稱為“液壓機之父”。
在幾百年前,帕斯卡注意到一些生活現象,如沒有灌水的水龍帶是扁的.水龍帶接到自來水龍頭上,灌進水,就變成圓柱形了.如果水龍帶上有幾個眼,就會有水從小眼里噴出來,噴射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水是往前流的,為什么能把水龍帶撐圓?
通過觀察,帕斯卡設計了“帕斯卡球”實驗,帕斯卡球是一個壁上有許多小孔的空心球,球上連接一個圓筒,筒里有可以移動的活塞.把水灌進球和筒里,向里壓活塞,水便從各個小孔里噴射出來了,成了一支“多孔水槍”。
帕斯卡球的實驗證明,液體能夠把它所受到的壓強向各個方向傳遞.通過觀察發現每個孔噴出去水的距離差不多,這說明,每個孔所受到的壓強都相同。
帕斯卡通過“帕斯卡球”實驗,得出著名的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閉液體任一部分的壓強,必然按其原來的大小,由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
我們知道,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產生壓力,而只要某物體對另一物體表面有壓力,就存在壓強,同理,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力,因此水對容器底部存在壓強。液體具有流動性,對容器壁有壓力,因此液體對容器壁也存在壓強。
在初中階段,液體壓強原理可表述為:“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的各處,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不同的液體,在同一深度產生的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一、同種液體
1.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同一深度處,壓強一致
3.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二、不同液體
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公式:p=ρgh 式中g=9.8N/kg 或g=10N/kg,h的單位是m,ρ的單位是kg/m3,壓強p的單位是Pa。
公式推導:
壓強公式均可由基礎公式:p=F/S推導
p=F/S=G/S=mg/S=ρVg/S=ρShg/S=ρhg=ρghF=ρ液gh,h指的是液面下某處到自由液面(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的豎直距離。
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底面積等無關。
液體壓強的測量儀器叫“U形管壓強計”,利用液體壓強公式p=ρhg,h為兩液面的高度差,計算液面差產生的壓強就等于液體內部壓強。
公式:F1/S1=F2/S2
非直立柱體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可用p=ρgh計算,不能用p=F/S計算;非直立柱體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可用F=pS=ρghS計算。因為同學對這個問題疑問較多,對p=F/S和p=ρgh兩個公式簡單說明如下:由P=F/S是可以推導出液體壓強公式 p=ρgh,但這是在液體容器為規則均勻的柱體容器的前提下推導出來的,所以公式 p=F/S的使用條件僅適用于這種柱體容器(這一點與固體不同,固體間的壓強總是可以用p=F/S來計算)。但 p=ρgh這個公式根據液體本身的特性(易流性,連通器原理、帕斯卡定律等)可以推廣到任意形狀的容器,只要是連通的密度均勻的液體都可以用。其實液體內部壓強公式的推導完全可以不用公式p=F/S來推導,而是用更加普遍、更加一般的方法——質量力的勢函數的積分來推導,只是這已超出中學的教學大綱了。由于液體的易流性和不可拉性,靜止的液體內部沒有拉應力和切應力,只能有壓應力(即壓強),在靜止的液體內部任意取出微小一個六面體,這個六面體在六個面的壓力和本身的重力共同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設想這個六面體無限縮小時,其重力可以忽略不計,就得出作用在同一點上的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即壓強僅僅與位置坐標有關,而與方位無關。即 P=f(x,y,z)。再設想坐標x-O-y處在水平面上,z為豎直向下的坐標。液體的壓強是由液體的質量力引起的,當液體對地球來說是靜止時,就是由重力引起的,液體質量m=1的液體單位質量力在各坐標的分量為X=0、Y=0、Z=g,液體內部的壓強與質量力的微分關系為dp=ρ(XdxYdy Zdz)=ρ(0*dx 0*dy gdz)=ρgdz (從本方程看出在同一水平面上沒有壓強差,水平面是等壓面,即前后左右壓強都相等,壓強僅在重力方向上有變化)。從水面z=0到水深z=h積分上式得 p=ρgh。
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液體內部壓強:p=ρgh(式中ρ表示液體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面下某處到自由液面(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的豎直距離)
如果題目中沒有明確提出g等于幾,應用g=9.8N/kg,再就是題后邊基本上都有括號,括號的內容就是g和ρ的值。
公式推導:壓強公式均可由基礎公式:p=F/S推導
p液=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ρ液gh。
由于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所以我們只要算出液體豎直向下的壓強,也就同時知道了在這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這個公式定量地給出了液體內部壓強地規律。
深度是指液面下某處到自由液面(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的豎直距離,液體的壓強與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無關。
液體壓強產生原因:受重力、且有流動性。
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深度、液體的密度(與容器的形狀,液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液體壓強的測量的儀器叫U形管壓強計,利用液體壓強公式p=ρgh,計算液面差產生的壓強就等于液體內部壓強。
靜水壓強以
式中,
壓強的大小通常有兩種計算基準:①以完全真空作為基準,這種壓強值稱為絕對壓強。②以當地大氣壓強作為基準,這種壓強值稱為相對壓強。如果某點的絕對壓強值小于大氣壓強值,則相對壓強為負值,稱為負壓。壓強的單位為Pa。
對流體作用于單位面積上的法向力的測定,壓強通常分為相對壓強和絕對壓強。前者是測點水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后者是包括大氣壓強在內的總壓強。測定壓強的儀表稱為壓力計,按其作用原理可分為液柱式壓力汁、機械式壓力計和電測壓力傳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