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大翼豆為喜溫、喜光的短日照植物,生長最快的溫度為25-30℃,在日照較長的情況下為22-27℃,13-21℃時生長緩慢,受霜后地上部枯黃,但零下9℃情況下存活率仍可達80%,在熱帶豆類中是較能耐低溫的。其耐早性很強,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受水漬會延緩其生長;適宜的土壤pH值為4.5-8,可耐中度的鹽堿性土壤,能耐低鈣高鋁、高錳的含量,在年降雨量為650-1800毫米的地區均適宜。
多年生蔓生草本。根莖深入土層;莖被短柔毛或茸毛,逐節生根。羽狀復葉具3小葉;托葉卵形,長4-5毫米,被長柔毛,脈顯露;小葉卵形至菱形,長1.5-7厘米,寬1.3-5厘米,有時具裂片,側生小葉偏斜,外側具裂片,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銀色茸毛;葉柄長0.5-5厘米。
花序軸長1-8厘米,總花梗長10-25厘米;花萼鐘狀,長約5毫米,被白色長柔毛,具5齒;花冠深紫色,旗瓣長1.5-2厘米,具長瓣柄。莢果線形,長5-9厘米,寬不逾3毫米,頂端具喙尖,具種子12-15顆;種子長圓狀橢圓形,長4毫米,具棕色及黑色大理石花紋,具凹痕。
在中國廣州3月份播種的話,7天出苗,20-30天分枝,60-80天開花結莢,90-100天后種莢陸續成熟的地方,多年生的于3-12月份可開花,6-12月份種子成熟。在江西省,前期生長緩慢,入秋生長旺盛,開花晚,雖可越冬但種子產量低。
原產熱帶美洲。世界上熱帶、亞熱帶許多地區均有栽培或已在當地歸化。中國廣東及廣東沿海島嶼有栽培。
喜濕潤、溫暖、光照充足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但忌強光暴曬。
陽性,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耐干旱和石灰質土,忌水濕
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好溫暖水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以根莖在泥中越冬。中國南北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長旺盛。冬季生長慢,能...
繁殖方法主要采用種子撒播或穴播。在亞熱帶地區應在天氣變暖后開始種植,與混播草地一般按每公頃2-3千克與其他禾草進行拌種。紫花大翼豆容易進行自行繁殖,早期長得比較緩慢,5月份生長速度達到最快,一直持續到秋季。
播種前需耕翻、筑畦、整地,消滅雜草,每公頃施有機肥15噸及磷肥22.5-30噸,缺鉀的土壤需增施鉀肥,酸性土施用石灰,有利于鉬的釋放。通常不需要根瘤接種,3月-7月均可播種,春播在輕霜之后,夏播在雨季之前,建植后由于種子能落地自繁,易保持長久。
條播,行距40-50厘米。也可以撒播或飛機播種。種子千粒重約12克,每公頃播種量,條播3.75-7.5千克、撒播7.5-15千克。與禾草混播的可以同時分行播種,通常每公頃3千克,也可以直接撒播于已經建成的俯仰馬唐或其他草地上,播后輕粑并鎮壓,雨季極易出苗,苗期生長慢,進行中耕除草。以后每年要補施適量的磷、鉀肥料,并注意排水,以免滋生病害。
當土壤pH值偏低時、需施石灰1.5-3噸/平方公頃,以中和土壤酸度,為其良好生長創造有利條件。若與禾草混播時,如土壤過于貧瘠,往往導致苗期生長不良,此時應少施氮肥(30-75千克/平方公頃),可促進苗期旺盛生長。但大量施用氮肥反而對紫花大翼豆生長不利。施用氮肥112.5千克/平方公頃,將減產50%;與狗尾草或蓋氏虎尾草混播的草地,如果施氮肥337.5千克/平方公頃,豆科草比例明顯下降、連續4年就會基本消失。紫花大翼豆與禾草混播草地,對氮、磷、鉀的配合使用合理與否,不但直接影響紫花大翼豆的正常生長與發育,而且也關系到草地的質量和利用年限。
該種是熱帶地區的高產牧草,抗旱、耐放牧,有良好的固氮作用,適應土壤的范圍廣,產種子多;葉含豐富的蛋白質 。牛、羊等家畜的適口性好,為青飼及刈制干草的優良豆科牧草。可以在夏,秋季輕牧,主要用作冬季放牧。如果用為青貯料,應另加4-8%的糖蜜。其種子為鶴鵓、鴿、火雞等喜食,植株為鹿喜食。用作放牧,常與俯仰馬唐、巴哈雀稗等禾草混播,也可與山螞蟥或柱花草等豆科牧草混播。如需要采種,應在開花盛期及種子成熟前停牧。干物質產量為8250-9000千克/平方公頃。可用作鐵路、公路兩旁的護路植物。
格式:pdf
大小:509KB
頁數: 3頁
評分: 4.8
目的對傘形科植物紫花大葉柴胡(B.longiradiatum Turcz.var.porphyranthum Shan et Y.Li)進行生藥學研究。方法從宏觀(植物形態、藥材性狀特征)和微觀(顯微組織)結構對紫花大葉柴胡鑒別特征進行研究;采用HPLC法對其有效活性成分進行含量檢測。結果首次詳細地描述了紫花大葉柴胡根的橫切面組織結構顯微特征及粉末中木栓細胞、纖維、導管、油室碎片及條狀分泌物、薄壁細胞等特征;其有效活性成分柴胡皂苷d含量為0.5%。結論確定了紫花大葉柴胡的生藥學鑒定特征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為該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依據。
格式:pdf
大小:509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闡述了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在海南龍樓地區的分布狀況。不同的土壤環境下長春花生長規律有差異,對土壤因子分析,結果表明:長春花適宜生長在沙質土壤;長春花適宜生長在pH為7左右的土壤中;長春花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0~20cm深度之間;人為擾動因素是影響長春花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