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側壁導坑施工順序如下:
1、先行導坑開挖:
采用微正臺階法,上半斷面超前2.5~3m,使用5臺氣腿式鑿巖機鉆眼,光面爆破,每循環進尺2.0~2.5m,配備正鏟卸式裝載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輸。
2、先行導坑支護:根據圍巖情況和設計要求,采用錨桿,噴射砼,架格柵支護,可利用汽車平臺架鉆錨桿眼,間距1.0×1.0,長度3.5m/根。初噴砼125px,再架設格柵,縱向間距1榀/m。為保證施工安全,中壁墻需作臨時支護,錨桿間距1.5×1.5,噴砼10~375px,,架設格柵,縱向間距1榀/m
3、右側開挖、支護
在左側先行導坑超前50m后進行,以不影響先行導坑施工。開挖、支護方式與左側相似,只是不再作中壁臨時支護。
4、仰拱施工
在下部開挖至設計標高后,即可清基,施作單側仰拱,另一側仰拱應在中壁墻撤除后進行。
5、全斷面襯砌
在仰拱和回填完成后,開始邊墻施工,按設計要求施作防水層和其他排水設施,同時做好各種預埋管件及預留洞的安裝和檢查,防止錯埋,漏埋。
二、施工工藝
1.單側壁導坑開挖循環流程圖(見表1、2、3、4、5、6、7、8)
裝藥放炮 |
通風排煙 |
上部鉆錨桿、炮孔 |
下部測量 |
下部支護 |
出 碴 |
上部支護 |
下部鉆錨桿、炮孔 |
2、單側壁導坑標準作業循環時間
工 序 |
標準時間(分鐘) |
工 序 |
標準時間(分鐘) |
1、上部測量 |
40 |
7、下部鉆孔 |
200 |
2、上部鉆孔 |
180 |
8、下部錨桿、架格柵 |
180 |
3、上部錨桿、架格柵 |
180 |
9、裝藥放炮 |
150 |
4、上部噴砼 |
150 |
10、裝藥放炮 |
90 |
5、出碴 |
150 |
11、通風排煙 |
20 |
6、下部鉆孔 |
40 |
12、找頂 |
40 |
3、單側壁導坑挖順序流程圖
4、側壁與中壁墻支護聯結工藝
若在側墻格柵與中壁墻格柵聯結成副本,拱部壓力和側向壓力太大仍可能發生坍塌。因此需在A處須知加強處理
深孔錨桿
格柵
每榀格柵處設深孔錨桿4根,錨桿長度4~5米/根,錨桿外露與格柵焊接,然后噴砼封閉。
5、監控量測
為保證開挖和襯砌安全,需用監控量測數據判定圍巖穩定性,通常用水平收斂和拱頂下沉值確定。
根據位移變化速率判別,當水平收斂速大于10mm/d時,需加強支護,當水平收斂小于0.2mm/d時,則認為圍巖基本穩定,根據位移時間曲線判定:當圍巖變化速率下降時,圍巖趨于穩定,當圍巖變化率不變時,應加強支護,當圍巖變化速率不斷上升時,則處于危險狀態。三、勞動力組織及進度
根據開挖和襯砌作業組織,勞動力安排如下如表10
開 挖 |
砼 襯 砌 |
1 測量(包括量測) 6人 |
1 防水層鋪設 10人 |
2 鉆孔(包括錨桿) 16人 |
2 拌合站 10人 |
3 裝藥爆破 8人 |
3 輸送泵 4人 |
4 通風排煙 1人 |
4 砼輸送 6人 |
5 噴砼、架格柵 16人 |
5 脫模定位 7人 |
6 出碴 6人 |
6 其他 15人 |
7 清理安裝風水電 10人 |
|
小計 63人 |
小計 52人 |
施工進度:由于該法工序較多,施工時應精心組織,各工種密切配合,搞好工序銜接,每循環需24小時,每循環進尺2.0米,則每月進度達60米,從鐵山坪隧道實際施工效果看,月進度也在60米左右。
四、機械設備配置
單側壁導坑開挖主要機械設備表11
序號 |
類 別 |
機 具 名 稱 |
規格及型號 |
單位 |
數量 |
1 |
開挖 |
汽腿式鑿巖機 |
YT-28 |
臺 |
10 |
2 |
自制汽車臺架 |
臺 |
2 |
||
3 |
裝碴 |
側卸式裝載機 |
ZL50C |
臺 |
2 |
4 |
運輸 |
自卸汽車 |
斯太爾(19.5T) |
臺 |
3 |
5 |
支護 |
三聯機 |
B8400 |
臺 |
1 |
6 |
自制汽車臺架 |
臺 |
1 |
||
7 |
洞口設備 |
軸流式通風機 |
DF-100 |
臺 |
1 |
8 |
電動空壓機 |
41-20/8 |
臺 |
2 |
五、工程質量及安全
單側壁導坑施工應遵循隧道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雙洞開挖時,后行洞靠先行洞側的圍巖實際上是處于懸空狀態,這部分圍巖經開挖已擾動過一次,如果后行洞的施工方法不當,可能對圍巖造成嚴重二次擾動,并導致先行洞洞壁破壞。為此應弱爆破、強支護、勤量測。結合具體工程情況,認真分析,精心施工。
2、中壁墻的撤除,必須待圍巖完全穩定后方可進行。
3、控制隧道超欠挖,由于拱頂分兩次開挖,很易造成拱超欠挖嚴重,因此必須提高測量精度,鉆眼精度。特別是周邊眼的精度,為快速襯砌提供條件。2100433B
以巖體力學理論為基礎,應用新奧法指導施工,充分發揮圍巖自承能力,運用光面爆破技術,及時進行噴錨初期支護,防止圍巖松動,應用監控量測及時反饋信息,充分發揮圍巖和初期支護的作用,
其施工要點有:
1.將斷面分成側壁導坑、上臺階、下臺階;
2.側壁導坑寬度不宜超過0.5倍洞寬,高度以到起拱線為宜;
3.導坑與臺階的距離以導坑施工和臺階施工不發生干擾為原則;
4.上、下臺階的距離則視圍巖情況參照短臺階法或超短臺階法擬定。
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隧道、特別是長大隧道一般成為整個項目的控制工程,控制著整個工程的工期,隧道施工又有作業范圍小施工干擾大等特點,因此開挖又成為控制工期的關鍵,在鉆爆法施工中,根據圍巖條件,有多種施工方法:如全斷面法、臺階法導坑法等。在扁平大跨度,巖層產狀平緩,地質條件差,地下水豐富的隧道施工中,單側壁導坑法開挖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開挖方法。
開挖方法編輯在開挖導坑時,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導坑斷面近似橢圓,周邊輪廓圓順,避免應力集中。初期支護采用格柵鋼架或型鋼鋼架、掛鋼筋網片、噴混凝土柔性支護體系,及時施作,使斷面及早閉合,以充分利用圍巖...
頂坑是不是頂管的工作坑呢?
順作法施工方法:順作法由地面向下開挖至一定深度后,將頂部封閉,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閉的頂蓋下進行施工。主體結構可以順作,也可以逆作。在城市繁忙地帶修建地鐵車站時,往往占用道路,影響交通當地鐵車站設在主干...
格式:pdf
大小:167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隧道施工采用的單側壁導坑法(CD法,俗稱中隔墻施工法,也叫六歩開挖法)開挖工藝進行介紹,以期為大跨徑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提供借鑒。
這種方法一般是將斷面分成三塊:側壁導坑、上臺階、下臺階。側壁導坑尺寸應本著充分利用臺階的支撐作用,并考慮機械設備和施工條件而定。一般側壁導坑寬度不宜超過0.5倍洞寬,高度以到起拱線為宜.這樣,導坑可分二次開挖和支護。不需要架設工作平臺,人工架立鋼支撐也較方便。導坑與臺階的距離沒有硬性規定,但一般應以導坑施工和臺階施工不發生干擾為原則,所以在短隧道中可先挖通導坑,而后再開挖臺階。上、下臺階的距離則視圍巖情況參照短臺階法或超短臺階法擬定。
單側壁導坑法一般是將斷面分成3塊或4塊,每步開挖的寬度較小.而且封閉型的導坑初期支護承載能力大,所以,單側整導坑法適用于斷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難于控制的軟弱松散圍巖中。
礦山法施工方法
概述
礦山法包括全斷面法、臺階法、臺階分部法、上下導坑法、上導坑法、單側壁導坑法、雙側壁導坑法。
各種開挖法簡介
1)全斷面一次開挖法
全斷面一次開挖法就是將全部設計斷面一次開挖成型,再修筑襯砌。一般適用ⅳ—ⅵ類圍巖,并配有鉆孔臺車和高效率裝運機械的石質隧道。采用深孔鉆爆,濃度可取3~3.5m.全斷面一次開挖法主要工序是:使用移動式鉆孔臺車,首先全斷面一次鉆孔,并進行裝藥連線,然后將鉆孔臺車后退到50m以外的安全地點;再起爆,使一次爆破成型,出渣后鉆孔臺車再推進至開挖面就位,開始下一個鉆爆作業循環,同時進行先墻后拱襯砌。
2)臺階開挖法
臺階開挖法可以說是全斷面開挖法的變化方案,即將設計斷面分上半部斷面和下牛部斷面兩次開挖成型;或采用上弧形導坑超前開挖和中核開挖及下部開挖。在上部斷面以弧形導坑領先2.5—2m,下部斷面以一個正臺階垂直挖到底,一次爆破,利用渣堆鉆眼,機械裝渣運輸,先墻后拱襯砌臺階法適用于ⅳ—ⅱ類圍巖。
3)上下導坑先拱后墻法
在松軟地層修建隧道時,應采用臺階分部開挖法。適用于ⅱ—ⅲ類圍巖或一般土質圍巖地段。一次開挖的范圍宜小,而且要及時支撐與襯砌,以保持圍巖的穩定。在公軟地層開挖隧道,一般宜采用先拱后墻法。上下導坑先拱后墻法的基本要求是:先將上部斷面開挖成型,隨即澆注拱圈襯砌混凝土,并須待拱圈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20%之后,方向進行下部斷面開挖。在拱圈的保護下,開挖下部斷面及修建邊墻、仰拱。
又稱眼鏡工法。是先開挖隧道兩側的導坑,并進行初期支護,再分部開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當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嚴格,圍巖條件特別差,單側壁導坑法難以控制圍巖變形時,可采用雙側壁導坑法。現場實測表明。雙側壁導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陷僅為短臺階法的1/2。
這種方法在一般是將斷面分成四塊:左、右側壁導坑、上部核心土、下臺階。導坑尺寸擬定的原則同前,但寬度不宜超過斷面最大跨度的1/3。左、右側導坑錯開的距離,應根據開挖一側導坑所引起的圍巖應力重分布的影響不致波及另一側已成導坑的原則確定。
雙側壁導坑法雖然開挖斷面分塊多,擾動大,初期支護全斷面閉合的時間長,但每個分塊都是在開挖后立即各自閉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間變形幾乎不發展。
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安全,但速度較慢,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