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質量評估診治部
建筑節能工程技術部
建筑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部
地基及樁基工程技術部
高效預應力工程技術部
財務部
技術培訓信息部
技術服務部及綜合管理部2100433B
國家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開發項目:高效預應力新結構體系,設計計算方法、專用設備、施工工藝。軟土、膨脹土地基加固處理,樁基設計計算、成樁工藝、動測技術。室內環境標準與用能標準。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與施工技術、節能門窗設計與制造、節能型建筑設備與系統技術,節能砌體建筑抗震技術。建筑工程質量診斷、評估與加固。節能達標與使用功能的評估診治,建筑物抗地震、水災、火災、風災能力的評估及災后的鑒定與加固。
國家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宗旨是針對建筑行業重要技術領域中工程轉化的關鍵性問題,進行工程化研究開發,不斷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項技術、成套技術、工藝技術、測試技術,轉讓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系列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為建筑行業加快傳統技術改造和產業科技進步做出貢獻.
兩個專業都差不多不過建筑工程技術在施工行業里面要的人比造價的人多一點也可以說就業好一點但是建筑工程技術這個專業畢業后是很苦的如果你想成為“非洲人”而且還難找對象 就選擇建筑工程技術如果你想輕松一點、自...
工程部安全生產職責 ? 12.1 負責全公司日常安全生產工作,具體組織貫徹執行國家關于勞動保護及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令規程、條例、標準和上級的批示和規定,并進行檢查督促。 12.2 參與編制或修改和...
工程技術專業課程安排: 專業必修課: 1、《建筑工程制圖》(第1學期) 2、《建筑力學上冊》(第2學期) 3、《建筑工程測量》(第2學期) 4、《建筑材料與檢測》(第2學期) 5、《房屋建筑學》(第3...
國家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1996年7月經原國家科委正式批準驗收投入運行。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1頁
評分: 4.8
北京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北京市建筑工程領域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十余年來,中心承擔了大量北京市科技項目、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科技部門\"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在既有建筑抗震鑒定和加固技術、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復雜鋼結構施工關鍵技術、大跨預應力鋼結構技術等領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累計取得四十余項科研成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未知
評分: 4.3
國家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均稱“中心)依托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該院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的建筑科學研究單位.1953年即成立了有關研究所,1956年正式建院以來,一直在建筑工程領域從事科研開發工作,在建筑結構、地基基礎、工程抗震、建筑工程材料與制品、建筑物理、建筑空調、建筑裝修、計算機應用、建筑施工、建筑質量與事故評估診治、建筑節能、建筑防火等多方面,完成主要成果1217項、其中1985年科技體制改革以來完成424項,對建筑業的技術進步發揮了顯著作用,1985年以來,獲國家級獎勵28項,省部級獎勵139項.在國內外建筑工程界的熱點問題上諸如高效預應力技術、軟土地基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區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負責)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具有較強研究開發和綜合實力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建設的研究開發實體,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科技部負責)是國家科技部根據國情需要,統籌規劃,統一安排,作為國家研究開發條件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序號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名稱 |
依托單位 |
1 |
變流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
2 |
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重慶融海超聲醫學有限公司 |
3 |
油氣勘探計算機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油油氣勘探軟件公司 |
4 |
工業環境保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冶集團建筑研究總院 |
5 |
煉焦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唯煉焦技術公司 |
6 |
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7 |
基本有機原料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8 |
合成纖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 |
9 |
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
10 |
聚烯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
11 |
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12 |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聯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公司 |
13 |
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
14 |
信息安全共性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科正陽信息安全技術公司 |
15 |
光盤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所 |
16 |
表面活性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 |
17 |
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等 |
18 |
動物用生物制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所等 |
19 |
木材工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 |
20 |
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礦業大學、淮南礦業集團 |
21 |
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
22 |
高檔數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 |
23 |
基礎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等 |
24 |
精細石油化工中間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 |
25 |
高性能均質合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26 |
光電子器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27 |
纖維基復合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
28 |
移動通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 |
29 |
通信軟件與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4所 |
30 |
新型電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8所 |
31 |
輸配電及節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
32 |
耐火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院 |
33 |
連鑄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達連鑄技術公司 |
34 |
橡塑模具計算機輔助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鄭州大學 |
35 |
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浙江大學 |
36 |
電力電子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浙江大學 |
37 |
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云南農業大學 |
38 |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昆明理工大學 |
39 |
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40 |
半導體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有研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41 |
西部植物化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楊凌西部植物化學公司 |
42 |
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兗礦魯南化肥廠 |
43 |
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
44 |
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公司 |
45 |
電站鍋爐煤的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46 |
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學 |
47 |
光纖通信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
48 |
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天津重型裝備工程研究公司 |
49 |
水泥節能環保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等 |
50 |
電氣傳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 |
51 |
精餾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天津大學 |
52 |
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天津昂賽細胞基因工程公司 |
53 |
衛星導航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天合導航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54 |
膜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天邦膜技術公司 |
55 |
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 |
56 |
染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57 |
農藥沈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58 |
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59 |
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中船船舶設計技術公司 |
60 |
藥物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現代藥物制劑有限公司 |
61 |
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
62 |
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輕合金精密成型公司 |
63 |
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納米技術及應用公司 |
64 |
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學 |
65 |
船舶運輸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66 |
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華明高技術集團 |
67 |
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國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68 |
工業過程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
69 |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公司等 |
70 |
清潔高效煤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院等 |
71 |
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城市污染控制有限公司 |
72 |
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公司 |
73 |
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公司 |
74 |
燃氣輪機與煤氣化聯合循環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等 |
75 |
光盤系統及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 |
76 |
工業鍋爐及民用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 |
77 |
農藥天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南開大學 |
78 |
視像音響數字化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南京熊貓數字化開發有限公司 |
79 |
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
80 |
中藥制藥工藝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南京海陵中藥制藥工藝公司 |
81 |
煤礦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研究院 |
82 |
中藥固體制劑制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83 |
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華潤生化玉米開發公司 |
84 |
大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東創大豆科技發展公司 |
85 |
微生物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華中農業大學 |
86 |
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華中科技大學 |
87 |
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公司 |
88 |
造紙與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華南理工大學 |
89 |
制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華工制造裝備數字化公司 |
90 |
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華北制藥集團新藥公司 |
91 |
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湖南科力遠新能源公司等 |
92 |
人類干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湖南海利惠霖生命科技公司 |
93 |
經濟領域系統仿真技術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航天科工仿真技術公司 |
94 |
小衛星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 |
95 |
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海爾科化工程塑料公司 |
96 |
高效焊接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哈爾濱焊接研究所 |
97 |
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哈爾濱工業大學水資源有限公司 |
98 |
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哈電發電設備有限公司 |
99 |
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計算機病毒中心、北京瑞科等 |
100 |
電力系統自動化-系統控制和經濟運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京自動化院 |
101 |
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廣州華新科實業有限公司 |
102 |
中藥提取分離過程現代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廣州漢方現代中藥公司 |
103 |
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廣東中大南海海洋生物公司 |
104 |
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廣東暨大基因藥物公司 |
105 |
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州大學 |
106 |
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東南大學 |
107 |
計算機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東北大學 |
108 |
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109 |
船舶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大連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
110 |
船舶導航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大連船舶導航系統有限公司 |
111 |
手性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成都凱麗手性技術有限公司 |
112 |
中藥復方新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中研同仁堂醫藥公司 |
113 |
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正旦國際科技公司 |
114 |
新型疫苗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微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
115 |
無污染有色金屬提取及節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116 |
高效軋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學 |
117 |
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凱因生物技術公司 |
118 |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交通大學等 |
119 |
制造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 |
120 |
精密成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機電研究所 |
121 |
大規模集成電路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華大九天軟件有限公司 |
122 |
電子政務應用基礎設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 |
123 |
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工研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
124 |
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大學 |
125 |
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博奧生物芯片公司 |
126 |
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北大軟件工程公司 |
127 |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豐原發酵技術有限公司江南大學等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區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負責)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具有較強研究開發和綜合實力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建設的研究開發實體,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科技部負責)是國家科技部根據國情需要,統籌規劃,統一安排,作為國家研究開發條件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