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大捧一进一出视频来了,肉嫁高柳1~4动漫在线观看,四虎影院176,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基本信息

中文名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 2014年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豫政〔2014〕72號)精神,切實加強我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基礎設施建設目標

(一)總體要求。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共鶴壁市委關于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精神,圍繞優化城鎮體系結構、提升城鎮服務和承載能力的總體要求,遵循民生優先、綠色優質、統一規劃、適度超前、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落實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規劃建設要求,堅持新老區統籌、城鄉統籌,快速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為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標

——2015年,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2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93%,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燃氣普及率達到9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理處置率達到80%,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綠化覆蓋率達到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建制鎮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0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77%,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2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1%。

——2020年,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3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96%,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0%,燃氣普及率達到9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50%,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理處置率達到95%,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綠化覆蓋率達到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建制鎮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2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85%,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二、完善規劃,科學引領城鎮健康發展

(一)完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鶴壁市及各縣城市總體規劃,合理確定發展目標與發展方向、城鎮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規模和標準,統籌安排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強化城市總體規劃對空間和重大設施布局的統籌協調作用。開展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與評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統籌地下各類設施、管線布局,實現地下空間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加快編制鎮總體規劃以及重點區域或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功能,明確生態環境、歷史文化保護控制要求。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查處各類違反規劃行為。(責任單位:市城鄉規劃管理局及其他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各產業集聚區管委)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全面開展基礎設施普查,2015年底前完成城區、開發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產業集聚區地下管線等各項基礎設施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加快編制綜合交通、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給排水、排水防澇、燃氣、供熱、園林綠化、照明、市容環衛、電力、通訊、廣電等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和地下管線綜合規劃。2015年底前要完成市區、縣城、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產業集聚區的各專項規劃和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的編制(編修)工作。加強對專項規劃的技術指導和實施監督。(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城鄉規劃管理局,鶴壁供電公司、鐵塔公司、各通信企業,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各產業集聚區管委)

(三)統籌規劃布局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各縣區在統籌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過程中,要根據城鎮、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產業集聚區的布局和人口分布,統籌編制醫療、教育、治安、文化、體育、商業網點、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并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實施。合理布局和建設農產品批發及零售市場、物流配送場站等,加強城市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加強公共消防設施、人防設施、防災避險場所等防災減災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局、公安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環保局、人防辦、水利局、旅游局、商務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鄉規劃管理局、地震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各產業集聚區管委)

(四)做好建設項目儲備工作。各縣區要依據專項規劃和城鎮發展情況滾動編制近期和年度建設計劃,做好城鎮基礎設施項目謀劃、論證、儲備工作。按照規劃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要求,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儲備庫,及時對入庫項目進行篩選,將符合條件的項目作為爭取中央資金、對外招商引資、分配城建資金的主要對象。市級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庫涵蓋縣區項目庫,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匯總,項目庫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完善。(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城鄉規劃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鐵塔公司,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三、實施十大提升工程,完善城鎮基礎設施

(一)城鎮道路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加強城鎮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一核雙星多支點”的城市框架體系,完善各組團之間的交通道路設施,修繕東大線鶴壁段,改造新老區快速通道,盡快完成鶴浚大道建設。抓緊謀劃建設時豐火車站至淇濱區的出行道路。市區要按照有關標準規劃建設城市道路,適度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和道路網結構,規劃建設一批地上地下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主次干道,適當加密支路,打通斷頭路,提高道路網密度。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要按照示范區規劃,加快城市道路建設,使示范區道路盡快形成網絡,框架基本構建,初步形成規模。浚縣、淇縣要嚴格限制建設紅線寬度在50米以上的道路,著力加強城區次干路和支路建設,大力發展城鄉公共交通。(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城鄉規劃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加強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公共停車場配建標準,積極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建設公共停車場。新建商品住宅要按不低于戶均1個的標準配建停車位。2015年、2020年市區每100輛汽車公共停車泊位數要分別達到10個、15個以上,占道泊車現象得到較大改觀。(責任單位:市城鄉規劃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安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加強城鎮橋梁安全定期檢測和加固改造。嚴格落實橋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無主”橋梁責任主體。全面普查全市所有城鎮橋梁,建立橋梁信息檔案,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城鎮橋梁信息管理系統,保障城鎮路橋運行安全。按照豫政〔2014〕72號文件要求,2015年底前要對全市所有城鎮橋梁進行一次全面檢測,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對危橋實施加固改造。(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強中心城區與城市組團之間的公共交通聯接,積極探索建設快速公交系統,加快調度中心、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及停靠站建設。“十三五”期間淇濱區東部和南部、山城區、鶴山區、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各建1個占地30—50畝的公交停車場。各城區政府及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開發區負責轄區內公交場站的建設,場站建設資金市財政給予適當補貼。市區、縣城在道路建設的同時,要同步規劃建設公交停車站點、停車港灣。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公交線路,鼓勵市民乘公交出行,2020年前要形成以快速公交系統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網絡,基本實現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以上。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統籌規劃建設小城鎮客運場站。2015年底所有小城鎮基本實現干線公路覆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城鄉規劃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加快步行和非機動車出行系統建設。樹立行人優先的城市交通理念,根據情況規劃建設步行天橋,加強自行車停車場、道路林蔭綠化、照明等設施建設。加快城市主要道路平交口渠化改造,增設行人安全島,規范車輛通行秩序。2015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對影響通行的人行道、自行車道的改造和維護。積極探索推進公共自行車租用系統建設,做好自行車與公交車接駁換乘工作。新建、改擴建城市主次干道要設置自行車道。(責任單位:市城鄉規劃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統一規劃管理城市地下管線。統籌推進城市道路建設與地下管線建設,嚴格執行地下管線工程規劃核實制度,未經核實或經核實不符合規劃要求的,不得組織竣工驗收。各類基礎設施管線力爭一次敷設到位,并合理預留管線發展空間。建立施工掘路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控制道路挖掘。穩步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探索投融資、建設維護、定價收費、運營管理等模式,2015年爭取啟動地下管廊建設試點。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強電弱電等架空纜線要同步入地。力爭5年內完成城市老舊管網改造,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責任單位:市城鄉規劃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鶴壁供電公司、鐵塔公司、各通信企業,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二)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提升工程

提高城市雨水排澇系統規劃設計標準,加快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積水點改造,突出解決好城市積水內澇問題。新建城區要建設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網,老城區隨舊城改造逐步實施雨污分流。按照排蓄并舉原則,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建設“海綿型”城市。單位庭院和居民小區的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等要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加強城市河湖水系保護,強化城市藍線管理,結合“城市河流清潔行動”計劃,對淇河、衛河、湯河、羑河、思德河等城市河道進行綜合整治,疏浚、美化河道,提高城鎮河道排澇能力,維護城鎮水系生態和防洪功能,嚴肅查處違反藍線保護要求的違法行為。科學制訂和健全排水防澇調度實施方案和應急預案體系,完善城市防洪預報預警、指揮調度、應急搶險等措施,加強城市排水防澇應急能力建設。(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水利局、城鄉規劃管理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三)城鎮供水節水設施提升工程

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配套設施建設,2015年第四水廠完善供水管網并盡快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水廠與南水北調門站的對接,解決新城區供水水源不足問題。加大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力度,2015年完成市區老舊管網改造5公里,2020年前完成老舊管網改造30公里。加強城市供水監測機構和能力建設,對106項水質指標定期進行監督檢測,所需費用列入同級財政預算。2015年底前市區、兩縣要分別具備42項以上、20項以上水質指標常規檢測能力。嚴格城區自備井管理,按規定關閉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井。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2020年前達到省級節水型城市標準,力爭創建國家級節水型城市。(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水利局,浚縣政府、淇縣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四)供熱設施提升工程

加快鶴淇電廠配套供熱管網施工,2015年底完成淇水灣、淇濱區湘江路以南區域供熱主管網建設,實現該區域集中供熱,解決熱源不足和單一熱源問題。統籌考慮淇縣縣城供熱管網等設施建設,力爭2015年淇縣實現集中供熱。浚縣要加快浚滑熱電廠建設,爭取早日實現集中供熱,同時積極探索地源熱泵、高效煤粉鍋爐等多種輔助供熱方式,盡早解決縣城居民集中供熱問題。實施老城區集中供熱擴容項目,2017年底前鶴山區鶴壁集片區、姬家山產業園區實現供熱。2020年底前建設2×300兆瓦低熱值煤電廠1座,為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提供工業蒸汽。(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改委,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加快既有城市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嚴格落實“兩個不得”(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新建建筑不得出具竣工合格驗收報告,不得銷售或使用)規定,供熱計量設施要與建筑工程設計、建設同步進行。2016年底前建立較為完善的供熱計量改革閉合式管理模式,2017年底前建立切實可行的民用建筑供熱計量實施辦法。加快城鎮供熱老舊管網更新改造、熱力站節能改造和供熱管理信息平臺建設,2015年力爭新建、改建供熱管網70公里,熱力站節能改造總數達到20座,完成供熱管理信息平臺建設。(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五)城鎮燃氣設施提升工程

加快城鎮燃氣配套管網建設及更新改造,進一步完善各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燃氣管道建設,2015年全市新建、改建城鎮燃氣管道20公里。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2018年底前力爭建立分布式能源應用試點。統籌完善燃氣管網和儲配設施,推進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等多種儲氣調峰設施建設,2020年底前全市新建天然氣加氣站4座,提升城鎮燃氣調峰、應急、儲備能力。各縣區在城鎮燃氣管網覆蓋范圍內的重點鄉鎮要規劃建設燃氣管線設施。(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提升工程

加快推進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系統改造,擴大收水范圍,提高污水處理率和污水處理廠負荷率,2020年前基本完成城市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配套完善城中村、棚戶區、老城區污水管網,升級改造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新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要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加快推進鶴壁市深水山城污水處理廠、淇縣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16年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認真落實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確保運營安全。積極提高再生水利用率,2015年完成鶴壁市新城區中水回用(鶴淇電廠)工程。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要配套建設中水管道系統,城市園林綠化、道路清洗等用水優先利用中水。加快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到2017年全部實現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置。推行污水治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積極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2015年完成兩縣“十二五”重點流域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任務。(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全面提升城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運處理水平。積極探索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對現有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實施升級改造,加快淘汰露天、敞開式生活垃圾集運設施,建立機械化、密閉化、壓縮化、數字化垃圾收集和中轉運輸系統。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能力,2017年底前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全部實現機械化環衛作業。推動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探索實行“村收集、鄉鎮運輸、市縣處理”的處理模式。積極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研究制定《鶴壁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積極推進建筑垃圾特許經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設規模化的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化利用設施。啟動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工作,研究制定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七)城鎮電網提升工程

將電網發展納入城鄉整體規劃,城市電網規劃確定的建設項目要在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予以明確,保護規劃變電站站址和線路走廊,進一步加強城市電網建設,實現各電壓等級電網協調發展。2015年全市電網供電能力超過100萬千瓦,建成220千伏雙電源供電,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成110千伏環網網架,縣級實現110千伏雙電源供電;開工建設220千伏衡山變電站擴建工程等4項輸變電工程,新建及改造配變臺區200個,產業集聚區開工建設110千伏大河澗輸變電工程。2020年全市電網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超過300萬千伏安,電網供電能力超過150萬千瓦;城市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80%,京港澳高速鶴壁服務區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建成投入使用;城區新建及改造配變臺區350個;產業集聚區新建110千伏馮莊、大梁莊2座變電站。(責任單位:鶴壁供電公司)

(八)通信、廣電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認真貫徹落實光纖到戶國家標準,城鎮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全面實現光纖到戶。2015年上半年對市區、縣城、鄉鎮、農村既有住宅區完成光纖化成片改造,全部實現光纖到戶。2015年寬帶網絡覆蓋接入能力力爭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兆比特/秒和12兆比特/秒。2015年建設通信基站(通信鐵塔與通信機房)1180個,其中3G(第三代移動通信)基站420個,覆蓋人口達到95%,完成所有行政村信號覆蓋,逐步完善市區3G信號的深度覆蓋。2016年、2017年進行3G補充覆蓋,優化網絡覆蓋質量,覆蓋人口達到98%以上;建設4G基站760個,完成市區、縣城以及主要交通干線的覆蓋,2017年底前完成鄉鎮以上區域的4G信號覆蓋。到2020年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50兆比特/秒和20兆比特/秒。(責任單位:鐵塔公司、各通信企業)

2015年有線電視雙向化覆蓋率達到100%,穩步推進中央無線節目覆蓋工程。2020年建成覆蓋全市、有線無線相結合、支持物聯網等功能的下一代新型廣播電視網絡,完成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和新型廣播電視無線覆蓋網建設。(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九)加快生態園林建設提升工程

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統攬,全面提升綠化建設管理水平。加強綜合公園建設,2016年底前楓嶺公園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建成淇濱區桃園公園(中央公園)。加快社區公園、街頭游園、林蔭道路和綠道綠廊建設,實施拆違建綠、拆墻透綠、立體增綠工程。結合城市道路綠地、城市慢行系統以及生態廊道等,積極推進城市綠道建設。2015年完成1—2個綠道建設試點項目。完善城鎮河道生態護岸,因地制宜推進河道兩側生態景觀廊道建設,2016年底前建成2條以上河流生態景觀廊道。2020年基本形成綠色慢行系統。浚縣、淇縣要加強城市河道整治和公園綠地建設,提高人居環境質量。(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水利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加強園林綠化管理,提升服務功能。2015年底前劃定城市綠線并公布綠線坐標,將“綠色圖章”制度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程序。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要達到5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60%以上。積極推進節約型、功能完善型園林建設,新建綠地要采用下沉式設計,現有綠地要進行下沉式、集雨式改造,選用耐水濕、吸附凈化能力強的鄉土或適宜植物,提升城市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滯澇、補充地下水、凈化生態等功能。2015年建設或改造1—2處防災避險公園。積極推進園林城市創建,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綠化覆蓋率達到41%,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100%,2017年創建成國家園林城市。浚縣、淇縣要積極開展園林縣城創建工作,到2020年要達到省級以上園林縣城標準。積極開展園林城鎮、生態園林城鎮創建工作,建制鎮園林綠化要密切結合周邊環境,因地制宜建設,重點做好街道、河道、居民新區與小游園綠化工作,提升小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全國重點鎮、特色鎮均要達到省級以上園林城鎮標準。(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十)城鎮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工程

加快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體育場館設施,推進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園)建設。201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平方米,2020年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加快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優化配置城鄉衛生資源,提升城鄉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初步建立覆蓋城鄉、服務功能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快市級醫院、婦幼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全科醫師培訓基地、縣級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裝備建設。2015年完成市疾病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山城區紅旗社區服務中心、淇縣婦幼保健院等建設項目,完成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4個、鄉鎮衛生院周轉房項目4個、村衛生室建設項目16個。(責任單位: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浚縣、淇縣藝術中心和淇濱區文化館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完成市圖書館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改造并提升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鄉鎮文化大院和街道辦事處的文化站(所)功能,規劃并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和城市社區的文化中心(室)。加快推進大賚店遺址公園、鶴壁古瓷窯遺址博物館、劉莊先商遺址保護研究工程等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各產業集聚區管委)

加強基礎教育設施建設。科學修訂城市中小學布局規劃,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和中小學及學前教育發展有關政策,合理布局并完善居住區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等教育設施。2015年在新城區新建1所幼兒園、3所小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城鎮基礎教育設施基本達標。(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建立由市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政府負責人參加的鶴壁市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定期統籌協調相關重大事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城鎮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的監督指導;市發改委負責全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核(批)、備案等管理,會同市政府金融辦研究提出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政策;市財政局負責督促落實項目建設財政配套資金;市國土資源局要優先保障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市商務局要會同有關方面做好項目謀劃發布、招商引資、對接洽談等工作。各縣區政府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責任主體,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制訂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二)加大財政和土地支持力度。加大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的投入。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城鎮污水管網專項等支持我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市、縣區財政部門要研究出臺配套財政扶持政策,認真落實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稅費減免優惠政策。積極探索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營),吸引民營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實際合理提高城鎮基礎設施配套費征收標準,專項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土地儲備和市、縣區兩級循環開發工作,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并合理分配,提高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比例。既有市政公用設施改造所節約的土地,可以按法定程序改變土地使用性質進行開發利用,取得的收益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三)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對確定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加快立項、規劃、環評、用地等前期工作。進一步優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減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預,逐步推行備案、核準與審批相結合的專業化管理模式。要強化部門間分工合作,做好環境、技術、安全等領域審查論證工作,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行聯審聯批。

(四)嚴格考核獎懲。市政府與各市直有關單位、縣區政府簽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年度目標責任書,將涉及民生和城鎮安全的城鎮管網、供水、節水、排水防澇、防洪、污水垃圾處理、消防及道路交通等重點項目納入政府考核體系,由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年組織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的縣區、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對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限期整改,對發生重大事故的依法依規進行問責。

附件:鶴壁市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名單

2015年4月1日

附件

鶴壁市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

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名單

召集人:朱言志(副市長)

副召集人:牛海民(市政府副秘書長)

趙成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成員:徐有增(市發改委副主任)

霍軍(市教育局副局長)

郭艷(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總經濟師)

衛萬鋒(市公安局副局長)

董文闖(市財政局總經濟師)

李園(市國土資源局總規劃師)

趙勝利(市環保局總工程師)

李松濤(市城鄉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鄭全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鄧光俠(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肖用海(市水利局副局長)

周衛東(市商務局黨組成員)

王中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馮玉虹(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楊生煒(市體育局副局長)

劉軍(市政府金融辦副主任)

趙繼增(市地震局副局長)

段玉峰(鶴壁供電公司總工程師)

郭運強(鐵塔公司副總經理)

朱云鵬(移動鶴壁分公司副總經理)

程偉中(聯通鶴壁分公司副總經理)

楊麗(電信鶴壁分公司副總經理)

于新樂(浚縣副縣長)

張永勝(淇縣副縣長)

常文君(淇濱區副區長)

苗礦軍(山城區副區長)

袁志勇(鶴山區副區長)

劉文合(開發區管委副主任)

楊太文(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副主任)

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鄭全智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造價信息

市場價 信息價 詢價
材料名稱 規格/型號 市場價
(除稅)
工程建議價
(除稅)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供應商 報價日期
室外健身設施 114主管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達創

13% 河北達創體育器材有限公司
公園健身設施 114主管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達創

13% 河北達創體育器材有限公司
兒童娛樂設施 兒童游樂設施:114主管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達創

13% 河北達創體育器材有限公司
廣場健身設施 114主管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達創

13% 河北達創體育器材有限公司
兒童游樂設施 114主管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達創

13% 河北達創體育器材有限公司
戶外健身設施 114主管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達創

13% 河北達創體育器材有限公司
基礎 品種:基礎梁;規格型號:C30商砼;類別:土建工程;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炬龍鋼結構

m3 13% 四川炬龍鋼結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鐵塔基礎 M48×1680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廣州鏵茂鋼構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材料名稱 規格/型號 除稅
信息價
含稅
信息價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地區/時間
位音箱插(一進一出) A6系列(暗裝)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陽江市2012年12月信息價
位音箱插(一進一出) A6系列(暗裝)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陽江市2012年11月信息價
位音箱插(一進一出) A6系列(暗裝)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陽江市2012年10月信息價
位音箱插(一進一出) A6系列(暗裝)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陽江市2012年9月信息價
基礎(約)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m2 江門市臺山市2006年1季度信息價
基礎(約)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m2 江門市臺山市2006年3季度信息價
樓梯級耐磨磚 600*260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m2 湛江市吳川市2022年10月信息價
樓梯級耐磨磚 600*300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m2 湛江市吳川市2022年10月信息價
材料名稱 規格/需求量 報價數 最新報價
(元)
供應商 報價地區 最新報價時間
鄉鎮人民政府審批管理 詳見附件|1人日 1 查看價格 廣東中建普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   2021-10-12
基礎設施+公共設施 定制程序 基礎設施+公共設施|3套 3 查看價格 深圳泰爾智能視控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   2020-07-06
基礎設施管理系統 IDS管理基本軟件 每25智能節點接入,3年支持服務|2套 0 查看價格 廣州市宇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  珠海市 2016-10-21
基礎設施體柜 設備附件;3.為保證設備間系統規劃、管理、調試及可靠性,機柜、密閉通道、UPS、精密空調、動環監控系統等需采用同品牌產品;4.考慮產品安全性,投標人須提供微模塊設備間設備基礎設施體柜相關|1套 1 查看價格 廣州萊安智能化系統開發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市 2020-12-28
IT基礎設施管理軟件 針對微模塊內部IT基礎設施進行綜合管理,建立全面的機房動力環境監控、制冷設備監控、密閉通道監控,可支持機柜資源、資產管理平臺,形成套可復制推廣以機柜為基本監控單元運維模式,可按自定義時間段生成實時監控曲線,實現數據中心全面的智能管理.|1臺 1 查看價格 廣州市張楊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2016-10-10
基礎設施體柜 、走線設計:模塊輸入電纜支持上進線,模塊內部電纜支持上走線6、機柜所有面板可支持單獨拆卸和拼裝功能7、機柜需采用專用機柜并柜連接件,應支持無需拆卸機柜門情況下實現機柜并柜功能8、設備工作環境相對濕度|1套 3 查看價格 深圳維諦技術有限公司 廣東   2022-06-30
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站|1套 3 查看價格 武漢年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   2022-02-17
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站|1套 1 查看價格 廣州思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   2018-05-29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常見問題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文獻

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實施意見 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實施意見

格式:pdf

大小:506KB

頁數: 5頁

評分: 4.4

海府[2007]88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近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國發[2006]15號)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瓊府[2006]43號)相續下發,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消防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任務予以了進一步明確,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指導性。為進一步加強我市消防工作,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立即下載
焦作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區土地管理的意見 焦作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區土地管理的意見

格式:pdf

大小:506KB

頁數: 2頁

評分: 4.8

焦政[2011]5號各城區人民政府,焦作新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城區土地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各類土地違法行為,防止國有土地資產流失,促進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一、進一步強化城區政府和焦作新區管委會土

立即下載

因地制宜,科學制定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豫發〔2014〕1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豫政〔2014〕55號)精神,圍繞優化城鎮體系結構、提升城鎮服務和承載能力的總體要求,遵循民生優先、綠色優質、統一規劃、適度超前、持續發展的原則,快速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嚴格落實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規劃建設要求,統籌協調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標。

———2015年,設市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2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93%,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燃氣普及率達到9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理處置率達到80%,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4%,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全省建制鎮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0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77%,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2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1%。

———2020年,設市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3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96%,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0%,燃氣普及率達到9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50%,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理處置率達到95%,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5%,綠化覆蓋率達到4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全省建制鎮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2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達到85%,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完善規劃,科學引領城鎮健康發展

(一)完善城鎮總體規劃。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精明增長、規劃引領的城鎮建設理念,遵循城鎮化和城鄉發展客觀規律,在科學分析和評價資源環境承載力基礎上,合理確定城鎮發展目標與發展方向、城鎮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規模和標準,統籌安排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工作。突出民生為本,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禁止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強化城市總體規劃對空間和重大設施布局的統籌協調作用,倡導公共交通導向型開發建設模式,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建設,防止各類開發活動無序蔓延。開展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與評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統籌地下各類設施、管線布局,實現地下空間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加快編制鎮總體規劃以及重點區域或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功能,明確生態環境、歷史文化保護控制要求。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各類違反規劃行為要及時查處。

(二)全面開展基礎設施普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省轄市、縣(市)政府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27號)要求,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城鎮、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地下管線等各項基礎設施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加快編制綜合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防澇、燃氣、供熱、園林綠化、照明、市容環衛、電力、通訊、廣電等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和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各省轄市、縣(市)、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要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各專項規劃和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的編制(修編)工作。加強對專項規劃的技術指導和實施監督,報請各級政府批準的各類市政公用專項規劃要經上一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審查或備案。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城鎮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

(三)統籌規劃布局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各地在統籌規劃建設城鎮基礎設施過程中,要根據城鎮、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布局和人口分布,統籌編制醫療、教育、治安、文化、體育、商業網點、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并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實施。要合理布局和建設農產品批發及零售市場、物流配送場站等,加強城市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加強公共消防設施、人防設施及防災避險場所等防災減災設施建設。

(四)做好建設項目儲備工作。各地要依據專項規劃和城鎮發展情況滾動編制近期和年度建設計劃,做好城鎮基礎設施項目謀劃、論證、儲備工作。按照規劃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要求,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儲備庫,及時對入庫項目進行篩選,將符合條件的項目作為我省爭取中央資金、對外招商引資、分配城建資金的主要對象。

突出重點,進一步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一)加強城鎮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和道路網結構,規劃建設一批地上、地下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主干道路、快速路和重要立體交通設施,提高道路網密度,加快支路網建設和改造,弱化快速道路兩側用地的商業功能。鄭州市要突出抓好“三港兩網”(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快速鐵路網、高等級公路網)、軌道交通、“兩環三十一放射”(三環、四環,從中心城區到各縣〔市、區〕、各組團和各產業集聚區之間的31條放射性道路)道路和市域10條快速通道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要全面加強城際軌道交通、地鐵、聯系中心城區快速道路建設。洛陽市要加快推進市區至鄰近縣(市)的放射狀快速通道建設,積極推進軌道交通、快速路及大容量快速公交體系建設。其他大中城市要加快建設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路和重要立體交通設施,加密支路,提高道路網密度。縣城要嚴格限制建設50米以上紅線道路,著力加強城區次干路和支路建設,大力發展城鄉公共交通。加強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公共停車場配建標準,積極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建設公共停車場。新建商品住宅要按不低于戶均1個的標準配建停車位。2015年、2020年省轄市每100輛汽車公共停車泊位數要分別達到10個、15個以上,占道泊車現象得到較大改觀。

加強城鎮橋梁安全定期檢測和加固改造。嚴格落實橋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無主”橋梁責任主體。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城鎮橋梁信息管理系統,保障城鎮路橋運行安全。2015年年底前各地要對所有城鎮橋梁進行一次全面檢測,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實施危橋加固改造。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強中心城區與城市組團之間的公共交通聯接,大中城市要統籌規劃,積極發展軌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統等,加快調度中心、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及停靠站建設。推進換乘樞紐及與城市電網規劃相結合的充電樁、充電站、加氣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并將其納入城市舊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規劃同步實施。2020年規劃人口在100萬人以上的城市,要抓緊開展城市軌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統規劃和建設工作。2020年年底前鄭州市中心城區要完成“三橫兩縱一環”(三橫為地鐵1號線、3號線和6號線,兩縱為地鐵2號線、4號線,一環為地鐵5號線)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和12條快速公交系統走廊建設。洛陽市要形成4條軌道交通和城區地面快速公交網絡。其他大中城市要基本形成以軌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統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網絡,基本實現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以上。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統籌規劃建設小城鎮客運場站。到2015年年底,所有小城鎮基本實現干線公路覆蓋。

加快步行和非機動車出行系統建設。樹立行人優先的城市交通理念,加強步行天橋、自行車停車場、道路林蔭綠化、照明等設施建設。加快城市主要道路平交口交通渠化改造,增設行人安全島,規范車輛通行秩序。2015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對影響通行的人行道、自行車道的改造和維護。大中城市要大力推進公共自行車租用系統建設,做好自行車與公交車接駁換乘工作。新建、改擴建城市主次干道要設置自行車道。

(二)重點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提高城市雨水排澇系統規劃設計標準,加快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積水點改造,突出解決城市積水內澇問題。按照排蓄并舉原則,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建設“海綿型”城市。單位庭院和居民小區的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等要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加強城市河湖水系保護,強化城市藍線管理,嚴肅查處違反藍線保護要求的違法行為,提高城鎮河道排澇能力,維護城鎮水系生態和防洪功能。健全城市防洪預報預警、指揮調度、應急搶險等措施。2014年雨水管網建設里程要達到1600公里。2015年全省重點防洪城市、縣城要分別達到國家和省定防洪標準。山區、丘陵地區或地勢低洼地帶的城鎮要突出加強排水防洪設施建設,達到省定縣城防洪標準。

(三)加快城鎮供水節水設施建設。加強城鎮飲用水水源建設與保護,完善應急備用水源體系,保障城鎮供水安全。全面推進既有水廠和管網建設改造,高氟、高錳地區水廠要增加除氟、除錳處理設施。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全面改進和加強二次供水管理。加快嚴重缺水縣城供水設施建設和中心城區老化供水管網改造,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43個受水城市配套設施建設,2014年新增城鎮供水能力60萬噸/日,2015年年底前力爭實現全省城鎮公共供水普及率和水質雙達標。加強城市供水監測機構和能力建設,各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按規定定期對106項水質指標進行監督檢測,所需費用列入同級財政預算。2015年年底前各省轄市、縣(市)要分別具備42項以上、20項以上水質指標常規檢測能力,日供水規模10萬噸以上的城市供水企業非常規水質指標檢測不少于30項。嚴格加強城區自備井管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省轄市、縣(市)要于2015年年底前,其他省轄市、縣(市)要于2017年年底前按規劃關閉所有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井。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單位(企業、小區)創建工作,鼓勵推行一戶一表節水改造,推動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安陽、新鄉、濮陽、商丘、周口、鞏義、登封等缺水城市要積極推進節水城市創建工作,到2020年,50%以上的城市要達到省級節水型城市標準,創建一批國家級節水型城市。

(四)加強城鎮燃氣、供熱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氣化河南”工程,按照2015年全省實現管道燃氣“縣縣通”目標,加快城鎮燃氣配套管網建設及更新改造,進一步擴大天然氣利用領域和規模,研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完善生物質制氣入網標準,推進生物質制氣在城鎮管網應用。統籌完善燃氣管網和儲配設施,推進高壓管道、高壓球罐、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等多種儲氣調峰設施建設,提升城鎮燃氣調峰、應急、儲備能力。到2015年,力爭新建、改建城鎮燃氣管道3300公里,完成投資28億元。城鎮燃氣、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建制鎮要規劃建設城鎮燃氣管線與供熱設施,其他有條件的重點鎮積極規劃建設壓縮天然氣、管道液化氣或其他清潔能源設施。

推進集中供熱計量改革,加快既有城市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嚴格落實“兩個不得”(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新建建筑不得出具竣工合格驗收報告,不得銷售或使用)規定,供熱計量設施要與建筑工程設計、建設同步進行。熱源充足的地方要加快推行城市集中供熱,取締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分散燃煤鍋爐。空氣污染突出的城市要積極推進鍋爐“煤改氣”、“煤改電”、“油改氣”、“油改電”和生物質鍋爐建設,逐步替代燃煤、燃油鍋爐。積極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形成以大中型熱電和背壓式供熱機組為主體,多種熱源相互補充的城市集中供熱體系。加快城鎮供熱老舊管網更新改造、熱力站節能改造和供熱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到2015年,力爭新建、改建供熱管網2500公里,完成投資30億元。完成鄭州、開封、洛陽等10座熱源廠“煤改氣”工程。

(五)進一步提升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加快推進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系統改造,擴大收水范圍,提高污水處理率和污水處理廠負荷率,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配套完善城中村、棚戶區、老城區污水管網,升級改造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新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和位于國家重點流域對水環境質量達標影響較突出的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加快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16年,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認真落實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確保運營安全。積極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要配套建設中水管道系統,城市園林綠化、道路清洗等用水要優先利用中水。2014年全省完成污水處理廠項目82個,建成污水管網1500公里,完成投資100億元。加快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省城市全部建成污泥集中處置設施。鼓勵省轄市、縣(市)共建共享污泥處置設施,到2017年,各省轄市、縣(市)全部實現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置。全面提升城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運處理水平。加快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沿線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2014年新增垃圾處理能力3000噸,完成投資14億元。2014年啟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到2017年,鄭州、洛陽、安陽、新鄉、焦作、濮陽、平頂山、漯河、南陽、駐馬店、商丘和濟源市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新增處理能力1.3萬噸/日。城市周邊有大型水泥窯的,可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積極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各省轄市要建設規模化的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化利用設施。推進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工作,研究制定餐廚垃圾管理辦法,2015年年底前鄭州、洛陽市建成餐廚垃圾處理試點項目。2020年省轄市全部建成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城市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為主,規劃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實施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療垃圾以及污泥、糞便等集中處理,實現設施共享、污染物集中處置。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對現有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實施升級改造,加快淘汰露天、敞開式生活垃圾集運設施,建立機械化、密閉化、壓縮化、數字化垃圾收集和中轉運輸系統。規劃建設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省轄市、縣(市)要建設大中型中轉設施,擴大垃圾處理廠服務半徑。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能力,2017年前省轄市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全部實現機械化環衛作業。

推行縣域垃圾和污水治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積極推動城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2014年建設完成新密市茍堂鎮、開封縣朱仙鎮等15個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完成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污水和垃圾項目79個,新增污水處理規模4.9萬噸/日、垃圾處理規模1120噸/日。到2015年年底,完成39個“十二五”重點流域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任務,污水管網長度達到1014公里。到2020年,全國重點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沿線以及重點流域和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要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其他建制鎮要積極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六)統籌做好城鎮電網建設工作。將電網發展納入城鄉整體規劃,城市電網規劃確定的建設項目要落實到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保護規劃變電站站址和線路走廊,進一步加強城市電網建設,實現各電壓等級協調發展。2015年全省電網供電能力超過6000萬千瓦,基本形成省級500千伏骨干網架,市級建成220千伏環網網架,縣級實現110千伏多電源供電。鄭州、洛陽市開工建設官渡擴建主變等12項輸變電工程,其他大城市開工建設許昌西等13項輸變電工程,中小城市開工建設函谷擴等15項輸變電工程,小城鎮新建及改造配變臺區1300個,產業集聚區開工建設長垣等25項輸變電工程,省直管縣(市)開工建設故城等7項輸變電工程。2020年,全省電網規模、供電能力、交換能力在2013年基礎上實現翻番,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超過4.4億千伏安,電網供電能力超過9000萬千瓦,省間交換能力超過3000萬千瓦。大城市城市配電自動化和智能電表覆蓋率達到100%,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網絡初步形成;中等城市智能電表覆蓋率達到100%,配電自動化全面覆蓋城市中心區;小城市的城區均建有2座及以上220千伏變電站;小城鎮新建及改造配變臺區7500個;產業集聚區新建110千伏鞏中等38座變電站;省直管縣(市)新建220千伏金堤等12座變電站。

(七)統籌推進通信、廣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寬帶中原”戰略,共建共享鐵塔、桿路、光纜、管道、機房、基站等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構建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城市新建住宅建筑光纖到戶和既有住宅區光纖化成片改造,積極推進3G(第三代移動通信)/LTE(長期演進技術)網絡建設優化,全面提高城市寬帶網絡普及水平、接入能力和業務承載能力。2015年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兆比特每秒,鄭州、洛陽等市城區達到100兆比特每秒,3G網絡基本覆蓋城鄉,長期演進技術網絡實現規模商用,無線局域網全面實現公共區域熱點覆蓋。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服務便捷、高速暢通、技術先進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50兆比特每秒以上,鄭州、洛陽等市部分家庭用戶達到1000兆比特每秒,長期演進技術網絡基本覆蓋城鄉。

構建覆蓋全省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無線覆蓋網。2015年省轄市有線電視雙向化覆蓋率達到100%,縣(市)達到50%。省轄市完成管道建設規模600孔公里,廣電管道資源達到9290孔公里。縣(市)入地光纜長度達到6300公里以上。2020年建成覆蓋全省、有線無線結合、支持物聯網等功能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完成全省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無線覆蓋網建設,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普及率達到85%以上。完成管道建設規模3000孔公里。省轄市廣電管道資源達到12290孔公里。縣(市)入地光纜長度達到9000公里以上。

(八)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城市地下管線要實行統一規劃管理,嚴格執行地下管線工程規劃核實制度,未經核實或經核實不符合規劃要求的,不得組織竣工驗收。城市道路建設與地下管線建設要統籌推進,各類基礎設施管線力爭一次敷設到位,并合理預留管線發展空間。建立施工掘路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控制道路挖掘。穩步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探索投融資、建設維護、定價收費、運營管理等模式,提高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水平。2015年省轄市要啟動地下管廊建設試點工作,帶動具備條件的城市,結合新區建設、舊城區改造、道路新(改、擴)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線密集區建設綜合管廊。已建成綜合管廊設施的,相應管線必須進入綜合管廊。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弱電、強電等架空纜線要同步入地。力爭5年內完成城市老舊管網改造,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

(九)加快生態園林建設。加快社區公園、街頭游園、林蔭道路和綠道綠廊建設,實施拆違建綠、拆墻透綠、立體增綠工程。結合城市道路綠地、城市慢行系統以及生態廊道等,積極推進城市綠道建設。2015年年底前省轄市要完成1—2個綠道建設試點項目;全省城市生態園林綠化建設完成投資100億元,其中重點生態綠化項目120個,完成投資50億元。實施城鎮河道生態建設和綜合整治,建設生態護岸,積極開展河流生態景觀廊道建設,到2016年年底前,省轄市建成2條以上、縣級市建成1條以上河流生態景觀廊道。2020年省轄市基本形成綠色慢行系統。鄭州市要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統攬,以建設生態廊道和公園綠地為重點,全面提升綠化建設管理水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要以承辦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為契機,大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其他城市及縣城要加強城市河道整治和公園綠地建設,提高人居環境質量。

加強園林綠化管理,提升服務功能。2015年年底前各省轄市、縣(市)要劃定城市綠線并公布綠線坐標,將“綠色圖章”制度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程序。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要達到5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60%以上。積極推進節約型、功能完善型園林建設,新建綠地要采用下沉式設計,現有綠地要實行下沉式、集雨式綠地改造,選用耐水濕、吸附凈化能力強的鄉土植物,提升城市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滯澇、補充地下水、凈化生態等功能。設區城市2015年年底建設或改造1—2處防災避險公園,其中鄭州市要完成7個防災避險公園建設工程;到2020年,基本形成防災避險公園體系。積極推進園林城鎮創建工作,到2020年,各省轄市、縣(市)均要達到省級以上園林城市標準。積極開展園林城鎮、生態園林城鎮創建工作,建制鎮園林綠化要密切結合周邊環境,因地制宜建設,重點做好街道、河道、居民新區與小游園綠化工作,提升小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全國重點鎮、特色鎮均要達到省級以上園林城鎮標準。

(十)加強城鎮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體育場館設施,推進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園)建設。201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2020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要按照國家標準同步規劃和建設相應的體育場地及設施。

加強科技科普設施建設。規范和推進全省科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2015年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總數達到100個左右,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總數達到40個左右。2020年省轄市建成1個大型公共科普基礎設施,基本建立省、市、縣三級社會科普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以高新區和省定產業集聚區為重點,積極建設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專利孵化中心等各類孵化器。

加快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優化配置城鄉衛生資源,提升城鄉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初步建立覆蓋城鄉、服務功能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快市級醫院、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全科基地、縣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裝備建設。有計劃、分步驟地全面建設改造全省市、縣兩級婦幼保健機構。重點支持艾滋病、結核病、地方病和職業病等重大疾病高發地方的市級以上獨立設置的專業防治機構和艾滋病重點醫院建設。全省產業集聚區要加強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職業病防治等公共衛生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2015年實施15個市級醫院改擴建項目,11個兒童醫療服務體系、22個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17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110個縣級醫院、1100個鄉鎮衛生院、109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61個疾控中心、176個婦幼保健院、8個市級專業防治機構建設項目。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一批省直文化設施,完成“三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建設任務,加強產業聚集區文化設施規劃建設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改造。建成功能齊全、覆蓋城鄉的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網絡。2015年開工建設河南博物院二期(中原考古博物館)、4個省直文藝院團新建劇場。新建一批市級“三館”。實施121個未達標鄉鎮綜合文化站改造建設項目。2020年建成河南省圖書館新館、河南博物院二期(中原考古博物館),全省形成以省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為龍頭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省轄市建成綜合性博物館,省直管縣(市)、文物大縣建成博物館,各縣(市)建成標準文物庫房。

加強基礎教育設施建設。科學修訂城市中小學布局規劃,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和全省中小學及學前教育發展有關政策,合理布局、配套完善居住小區、居住區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等教育設施。2015年中等城市以下城鎮基礎教育設施實現達標,2020年大城市實現達標。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相關推薦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
  • 相關專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邢台县| 福州市| 灌南县| 精河县| 泸溪县| 贺兰县| 方正县| 西吉县| 苗栗县| 扶余县| 嵊州市| 利辛县| 弋阳县| 宁远县| 若尔盖县| 神木县| 西藏| 客服| 北辰区| 万全县| 乐东| 桃园市| 云阳县| 广元市| 东安县| 古田县| 肇东市| 涿州市| 仪陇县| 双牌县| 北安市| 洛川县| 常德市| 衡山县| 米林县| 平果县| 辉县市| 泰宁县| 安塞县|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