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安徽、浙江(淳安、臨安)、福建(崇安、建陽、將樂、龍棲山)、臺灣、湖北(鶴峰、宣恩)、湖南(鳳凰、桑植、永順、沅陵、張家界)、廣東(乳源)、廣西(花坪、環江、九萬山、隆林金鐘山、龍勝、天峨、陽山、瑤山)、四川(峨眉山)、重慶(縉云山、南川金佛山)、貴州(貴定云霧、貴陽、凱里、荔波、三合、松桃、望謨、印江、江口梵凈山)和云南(廣南)。生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下陰濕處,海拔400-1400(-2100)米。日本和朝鮮半島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2100433B
根狀莖短,先端斜升,密被深褐色或黑褐色、線狀披針形、先端纖維狀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45-70(-85)厘米;葉柄長(15-)25-35厘米,直徑2.5-3毫米,基部黑褐色,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略帶淡紫紅色,光滑;葉片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5-35(-50)厘米,中部寬20-25厘米,先端急狹縮,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約15對,急狹縮部以下約有7對,基部的對生,向上的互生,幾平展,無柄或有極短柄,披針形,中部的長10-12(-25)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4-17對,互生,幾平展,無柄,下部的近三角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1.7厘米,中部寬4-6毫米,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并有三角形的耳狀凸起,與羽軸并行,下側楔形,近全緣或上側邊緣有小鋸齒。葉脈下面明顯,上面不見,在小羽片上為羽狀,側脈7-8對,斜向上,下部的分叉,基部上側的2脈為羽狀或三叉。葉干后紙質,淺褐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淡紫紅色,光滑,上面沿溝兩側邊上有貼伏的鉆狀短硬刺。孢子囊群長圓形或短線形,每小羽片3-5對,生于葉邊與主脈中間,稍近主脈;囊群蓋同形,淺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有顆粒狀紋飾。然色體數目n=c. 80,2n=160。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紅花羊蹄甲 Bauhinia blakeana(英文名 Hong Kong Orchid Tree) 別名:洋紫荊、紅花紫荊、香港櫻花、艷紫荊、洋櫻花 蘇木科羊蹄甲屬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樹高 6~10米。葉革質,圓形或闊心形,長 10~13厘米, 寬略超過長,頂端二裂,狀如羊蹄,裂片約為全長的 1/3,裂片端圓鈍。 總狀花 序或有時分枝而呈圓錐花序狀, 先于葉或和葉同時開放; 紅色或紅紫色; 花大如 掌,花瓣5,其中4瓣分列兩側,兩兩相對,而另一瓣則翹首于上方, 形如蘭花狀; 花香,有近似蘭花的清香,故又被稱為“蘭花樹” 。莢果扁平,狹長橢圓形,沿 腹縫線處有狹翅;種子扁,數顆。花期十一月至翌年四月。 生長習性: 熱帶樹種,喜歡高溫、潮濕、多雨的氣候,有一定耐寒能力,我 國北回歸線以南的廣大地區均可以越冬。適應肥沃、濕潤的酸性土壤。 花語:在中國古代,紫荊花常被人們用來比擬親情,象征兄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 6頁
評分: 4.3
紅花羊蹄甲 、紫荊、洋紫荊、羊蹄甲有什么區別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 baidu 點擊數: 更新時間: 2011-5-6 這個問題可真是暈死人的!看拉丁名才準確!不能單看中文名稱(要 看你是哪里人,沒有固定的叫法!因為大陸內地、香港、臺灣對三者的叫法完全 混亂!) ********************************************************************* ************ 首先,最易區分的是 紫荊(注意開的花不是“香港的 紫荊花” ),與其他 三者完全不同。【學名】: Cercis chinensis Bunee ,花小而密,先開花后長 葉,初春開花,多分布在北方。是和上面的花完全不同的花。又叫滿條紅、蘇芳 花、紫株、烏桑、籮筐樹。為豆科 紫荊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
蹄蓋蕨組Sect. Athyrium S. K. Wu et R. C. Ching
疏葉蹄蓋蕨組Sect. Dissitifolia (X. C. Zhang) Z. R. Wang
海南蹄蓋蕨組Sect. Hainanensia Z. R. Wang
川滇蹄蓋蕨組Sect. Mackinnoniana (Ching et Y. T. Hsieh) Z. R. Wang
小蹄蓋蕨組Sect. Minima Z. R. Wang
多羽蹄蓋蕨組Sect. Multipinna Z. R. Wang
日本蹄蓋蕨組Sect. Niponica Ching et Y. T. Hsieh
刺蹄蓋蕨組Sect. Otophora Z. R. Wang
裸囊蹄蓋蕨組Sect. Pachyphylla Z. R. Wang
篦齒蹄蓋蕨組Sect. Pectinata (Ching et Hsieh) Z. R. Wang
耳狀蹄蓋蕨組Sect. Polystichoides Ching et Y. T. Hsieh
狹基蹄蓋蕨組Sect. Stenopoda Z. R. Wang
毛葉蹄蓋蕨組Sect. Suprapubescentia Z. R. Wang
黑稈蹄蓋蕨組Sect. Wallichiana (X. C. Zhang) Z. R. Wan
亮毛蕨屬 Acystopteris Nakai
短腸蕨屬 Allantodia R. Br. emend. Ching
安蕨屬 Anisocampium Presl
假蹄蓋蕨屬 Athyriopsis Ching
蹄蓋蕨屬 Athyrium Roth
菜蕨屬 Callipteris Bory
角蕨屬 Cornopteris Nakai
光葉蕨屬 Cystoathyrium Ching
冷蕨屬 Cystopteris Bernh.
網蕨屬 Dictyodroma Ching
腸蕨屬 Diplaziopsis C. Chr.
雙蓋蕨屬 Diplazium Sw.
介蕨屬 Dryoathyrium Ching
羽節蕨屬 Gymnocarpium Newman
擬鱗毛蕨屬 Kuniwatsukia Pic. Ser.
蛾眉蕨屬 Lunathyrium Koidz.
毛軸線蓋蕨屬 Monomelangium Hayata
新蹄蓋蕨屬 Neoathyrium Ching et Z. R. Wang
假冷蕨屬 Pseudocystopteris Ching
軸果蕨屬 Rhachidosorus Ching
東北蹄蓋蕨發展前景
猴腿蹄蓋蕨因其營養豐富、口味獨特、藥理效能廣泛、天然無污染,被譽為“山珍之王”,身價倍增,走俏國際市場。近年來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形成了一股“野菜熱”,日本、韓國每年都從中國進口大量蕨類野菜。 猴腿蹄蓋蕨資源在中國分布廣泛,尤其在東北各林區集中分布且蘊藏量十分豐富。但近年來隨著“野菜熱”,這些蕨類資源被無序開發,出現了資源危機。由于蕨類植物生命力極強,極易栽種,生長快,產量高,應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結合次生林改造、天保工程、生態建設,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進行大面積成片種植蕨類野菜,既不占農田又可提高廣大林區職工和農民的經濟收入,開發利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