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斷裂力學就是在此要求下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含裂縫體的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結構的破壞過程以及裂縫傳播規律,建立斷裂準則,探討如何控制和防止混凝土結構斷裂破壞的措施。破壞的含義十分復雜, 一般是指在研究對象這一量級內的材料或體系喪失承載能力。從廣義上講, 材料和結構的破壞失效形式有多種,其中主要可以列舉為兩類: 塑性流動和斷裂。斷裂是由于新裂紋萌發或已存裂紋的擴展而引起的一個破壞過程。混凝土是典型的非均勻材料,其中含有微裂紋,甚至有宏觀缺陷,如裂紋、夾渣、氣泡、孔穴、偏析等混凝土的強度、變形和破壞的性能,往往與裂紋的擴展有關對于混凝土內部結構的亞微觀分析發現,混凝土在承受荷載以前存在裂紋,這些裂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隨機分布的微裂紋,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混凝土抗拉和抗壓等宏觀強度;方向一定的宏觀裂紋,它有時使得混凝土力學性質呈現各相同性。混凝土類材料的斷裂過程受控于其中原有的微裂紋,微裂紋一方面影響宏觀裂紋的萌生過程,另一方面對主裂紋產生屏蔽與劣化的雙重作用。混凝土的破壞是由于對象體系中潛在的各種缺陷引起的,其破壞過程實際上就是微裂紋萌生、 擴展、貫通 ,直到產生宏觀裂紋,導致混凝土失穩破裂的過程 。簡而言之,混凝土的破壞實質就是裂紋產生、擴展從而導致失穩的過程 。2100433B
混凝土包括素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由其組成的結構稱為混凝土結構。混凝土作為重要的建筑材料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尤其是在土木工程中 ,混凝土已必不可少。M.F.卡普蘭(Kaplan)1961年應用斷裂力學的概念來研究混凝土斷裂而提出的假說。其要點是:水泥石中裂紋的擴展所需能量要比形成新表面的表面能大一個數量級。J.格呂克利希指出,這種過多的能量是由于在一定的應力階段在裂紋頂端附近區域需要形成許多微裂紋所致。L.詹姆斯和E.K.克萊德指出混凝土中的原始裂紋存在于水泥石中及其與集料的界面上,并在水泥石中擴展。在集料彈性模量高于水泥石的情況下,集料對原裂紋的擴展有阻礙作用。集料與水泥石彈性模量的比值越高、原裂紋頂端離集料表面越近、集料粒度越大,集料的阻裂作用越大。用勻質材料斷裂力學分析而得的混凝土斷裂韌性,稱為假斷裂韌性。
當應力達到抗拉強度以前,整個試件變形是均勻的。但是應力達到抗拉強度時,試件變形就集中在某一薄弱區域內,這部分截面發生顯著的收縮(頸縮)。頸縮部分的截面比原截面小得多,因而頸縮截面上的實際應力比按原截面計算的應力大得多。但是,以原截面計算的試件 應力達到抗拉強度后,試件就必然斷裂,因而斷裂強度實際工程上意義不大。在工程上常以抗拉強度代表材料的斷裂應力。拉伸 斷裂強度外,還有疲勞和蠕變斷裂強度。前者又稱疲勞強度系數,用表示,指在交變載荷循環一次后試件發生斷裂的強度;后者又稱持久強度,指給定溫度和斷裂時間下的強度。這兩種斷裂強度只有通過測定低周疲勞曲線和蠕變斷裂曲線時給出。材料在長時間的恒溫、恒載荷作用下緩慢地產生塑性變形的現象稱為蠕變,由這種變形而最后導致材料的斷裂稱為蠕變斷裂。疲勞強度是指材料在無限多次交變載荷作用而不會產生破壞的最大應力,稱為疲勞強度或疲勞極限。實際上,金屬材料并不可能作無限多次交變載荷試驗。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學收縮和物理收縮引起砂漿體積的變化,在粗骨料與砂漿界面上產生了分布不極不均勻的拉應力,它足以破壞粗骨料與砂漿的界面,形成許多分布很亂的界面裂縫。另...
1、過水面常見的破壞現象是出現麻面、骨料乃至鋼筋外露、疏松脫殼和出現溝坑等;2、水位變化區及與水經常接觸的部位常見的破壞現象是疏松脫殼或成塊脫落;3、非過水面常見的破壞現象是裂縫和成塊脫落等。針對表層...
后澆帶的模板和支撐在混凝土澆筑前是不能拆除的,如果拆除了,那不成了懸挑了嗎?結構可不是按懸挑做的,如果已經斷了,只能重做了,這也是個不小的質量事故了。
格式:pdf
大小:916KB
頁數: 5頁
評分: 4.3
筆者利用蒙特卡羅方法隨機生成混凝土的骨料分布,以模擬混凝土的細觀結構;利用非線性有限元方法從細觀層次上對混凝土試件的斷裂過程進行數值分析,采用3種不同骨料分布的混凝土試件分別研究了混凝土試件在單軸受拉和單軸受壓時的破壞機理。研究結果表明:混凝土的斷裂主要發生在骨料與砂漿的粘結面上;試件在單軸受拉時的裂紋沿垂直于最大拉應力的方向擴展;而試件在單軸受壓時的裂紋沿平行于最大壓應力的方向擴展;數值研究還發現:裂縫的擴展方式不是直線和連續的,而是彎曲的,還出現裂紋交錯分叉以及所謂的裂縫面橋現象。
破斷應力是材料的拉應力或剪應力達到極限。材料受力一旦超過強度極限,材料將會受到破壞,這里強度極限一般多指拉應力極限和剪應力極限,有時也指材料受壓強度極限,如混凝土經常會因為受壓強度達到極限發生破斷。材料經拉伸試驗時,開始斷裂時在最小 橫截面積上所受到的真實應力,也可以稱做破斷應力。一般采用無缺口的 試樣經拉伸試驗得到的應力值。斷裂是材料受力后,在低于其本身結合強度的情況下作應力在分配,當外加應力的增加速率超過應力再分配速率時,就會發生斷裂,無任何先兆。
學科:工程地質學
詞目:抗剪斷強度
英文:shear strength
釋文:
抗剪斷強度是指土體抵抗剪切破壞的極限能力,是土的重要力學性質之一 。抗拉強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但可以承受一定的剪力和壓力。工程實踐表明,建筑物地基和土工建筑物的破壞絕大多數屬于剪切破壞、例如,建筑物地基的失穩,堤壩邊坡的坍滑,所示,都是沿某一些面上的剪應力τ超過土的抗剪溫度τf所造成;室內試驗也表明,土樣的破壞大多數是剪切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