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破碎化景觀格局的修復 | 作????者 | 錢麗源 |
---|---|---|---|
出版社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21年4月1日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112259779 |
錢麗源,研究領域:景觀修復、山地災害監控與防御、國家公園管控,科研經歷,科研經歷:2017年,拉薩老城區人文遺產保護與基礎設施完善、 南美山地自然災害監控與防御--秘魯Huaranz國家公園、清華柏林工大西南交通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四校聯合山東濰坊鐵路遺址保護與更新;2016年,歐盟老城更新項目--巴塞羅那老城間隙現場調研以及后期材料統計分析;2014年- 2016年,對巴塞羅那garraf國家公園中的垃圾填埋場修復項目進行環境監控與評估。2015年,西班牙SANTANDER國家銀行青年學者項目--西班牙泰德火山國家公園、海角國家公園Cap del creus 。2100433B
本書從景觀生態學視角出發,以全球近半世紀受污染以及自然災害區域為時間和區域維度對其景觀格局破碎化進行系統性解析,以期從景觀修復措施、以及未來修復途徑上給予專業內讀者啟示與借鑒。景觀格局包括斑塊、廊道、基底。在高污染以及自然災害頻發地區,景觀修復的過程以景觀格局為媒介,通過各種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在這本書書中,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大方向對景觀格局的修復進行具體的闡述與探討。 1)首先,對景觀格局、景觀修復以及破碎化生境等基礎性概念進行闡述。 并從景觀格局的視角切入,對全球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所導致的破碎化斑塊、廊道、基底分別進行了不同案例的分析。從而全面地了解不同破碎化格局的特征與影響因子,有助于下一章節對實際修復案例的理解與分析。 2)第二大部分,將從全球刪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觀修復案例, 從不同的干擾因素(例如:洪水、地震、工業污染、資源開采、人道主義殘害、城市擴張等)分別出發,對不同干擾因素背景下破碎化景觀格局的修復案例進行修復前后的對比分析。并對某些代表性案例的負責人進行采訪記錄。 3)最終,從理論與實踐兩大方向給予未來破碎化生境的修復更客觀、科學、全面的參考與指導。
最好用Arcgis,這個最強大
如果是局部破損雖然面積不大,但也會嚴重影響交通,因此需要及時用道路修補材料進行填補,修補施工中減水劑和元明粉(或鈉)應摻于水泥中,三乙醇胺液劑先溶于水并與水一起摻入昆合料中。澆筑混凝土作業。將拌和均勻...
破碎50公分厚的凍土,可以按市場價報價,計算費用。 市場價大概為50元/立方米左右。
格式:pdf
大小:141KB
頁數: 6頁
評分: 4.5
以山西省和順縣為研究區,基于2015年的遙感影像數據,解譯了土地利用類型圖,運用軟件Fragstats 4.2,對其景觀格局的基本特征及破碎化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各組分之間的面積不均衡,草地、林地和旱地的面積占該區域總面積的96.86%,三者的周長占全縣的93.2%,這3種利用類型基本上控制了整個景觀,其中,林地的異質性最為強烈;林地是景觀面積最大的利用類型,破碎度最低,水域及水利用地破碎化水平相對較高,設施農用地、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的破碎程度最為嚴重;和順縣整體邊界褶皺水平較為復雜(分維數=1.6133)。
景觀格局(Landscape pattern):景觀格局一般指景觀的空間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狀、屬性不一的景觀空間單元(斑塊)在空間上的分布與組合規律。景觀格局是景觀異質性的具體表現,分析景觀格局景觀格局的分析多局限于二維平面,三維景觀空間格局模型還很少見。景觀格局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在看似無序的的景觀中發現潛在的有意義的秩序或規律(李哈濱,Franklin,1988)。
景觀破碎化導致物種以異質種群方式存活,使得基于異質種群動態模擬破碎化景觀動態成為可能。異質種群動態模型的發展為景觀動態模擬奠定了良好基礎。
最優景觀格局“集聚間有離析”(aggregate-with -outliers)被認為是生態學意義上最優的景觀格局(Forman,1995a)這一模式(原理)強調規劃師應將土地利用分類集聚,并在發展區和建成區內保留小的自然斑塊,同時沿主要的自然邊界地帶分布一些人類活動的“飛地”。這一模式有7個方面的景觀生態學意義。
①保留了生態學上具有不可替代意義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塊,用以涵養水源,保護稀有生物;
②景觀質地滿足大間小的原則;
③風險分擔;
④遺傳多樣性得以維持;
⑤形成邊界過渡帶,減少邊界阻力;
⑥小型斑塊的優勢得以發揮;
⑦有自然植被廊道利于物種的空間運動,在小尺度上形成的道路交通網滿足人類活動的需要。把城市規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所以集聚間有離析的景觀格局有許多生態優越性,同時能滿足人類活動的需要(McHarg,1969;Forman and Godron 1986;Franklin and Forman,1987)。包括邊界地帶的“飛地”可為城市居民提供游息度假和隱居機會;在細質地的景觀局部是就業、居住和商業活動的集中區;高效的交通廊道聯接建成區和作為生產或資源基地的大型斑塊。這一理想景觀格局又能提供豐富的視覺空間。這一模式同樣適用于任何類型的景觀,從干旱荒漠到森林景觀,到城市和農田景觀。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