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水環境科學 | 出版社 | 科學出版社 |
---|---|---|---|
出版時間 | 2006年01月01日 | ISBN | 703016327 |
水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的學科。本書旨在闡明各學科(天文學、地理學、生態學、生命科學、社會學、哲學、數學、化學、物理學等)在水環境科學中的地位,及其在合理開發利用與修復保護水資源間的相互關系;重點介紹了天然水的組成,天然水化學及氣象變化、地質異動、人為活動等對天然水組成的影響及其對水環境生態功能的破壞;并介紹了水資源的現狀,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與修復水環境的技術措施。本書還介紹了社會科學在水環境的地位及其作用,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實用性。
序
前言
第0章 緒論
0.1 水是生命之源
O.1.1 水是生命的搖籃
0.1.2 水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0.2 水環境科學的研究內容與特點
0.2.1 水環境科學的研究內容
0.2.2 水環境科學的特點
參考文獻
第1章 水環境的現狀
1.1 水資源概況
1.1.1 世界水資源現狀
1.1.2 我國的水資源現狀
1.1.3 水環境面臨的問題
1.2 水污染的危害
1.2.1 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2.2 缺水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2章 水環境社會學
2.1 人類活動對水環境的影響
2.1.1 生活污水
2.1.2 農牧業活動
2.1.3 工業活動
2.1.4 生態、環境的破壞
2.1.5 地下水的過度開采
2.2 水環境的保護、管理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2.2.1 建立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2.2.2 強化政府職能,加強水環境管理力度
2.2.3 逐步推進水權制度建設
2.2.4 開源節流,建立節水型社會
2.2.5 水利工程
參考文獻
第3章 水文氣象學
3.1 水循環體系
3.1.1 大循環和小循環
3.1.2 水循環的影響因素
3.1.3 水循環的自凈作用
3.2 地球上的氣候帶
3.2.1 熱帶氣候
3.2.2 地中海氣候
3.2.3 極地氣候
3.3 水文氣象
3.3.1 洋流
3.3.2 行星風系位置的影響
3.3.3 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
3.3.4 太陽的活動
3.3.5 季風
3.4 水循環的異常與旱澇災害
3.4.1 水循環的異常
3.4.2 洪災
3.4.3 旱災
3.4.4 臺風、颶風、熱帶風暴、海嘯
參考文獻
第4章 水文地理、地質學
4.1 水文地理學
4.1.1 地理環境與水環境狀態
4.1.2 土壤
4.1.3 森林、草原
4.1.4 濕地、沙漠
4.2 水文地質學
4.2.1 地質結構與地下水的分布規律
4.2.2 地下水質與地方病
4.3 地質災害與水環境
4.3.1 泥石流
4.3.2 火山爆發與地震
4.3.3 地下水與地質災害
4.3.4 喀斯特環境
參考文獻
第5章 水環境化學
5.1 天然水化學
5.1.1 天然水的物理化學性質
5.1.2 天然水的分類
5.2 天然水組成
5.2.1 天然水的化學成分
5.2.2 天然水化學組成與特點
5.3 天然水組成的影響因素
5.3.1 氣候的影響
5.3.2 地質、地理條件的影響
5.3.3 大氣中溶質的影響
5.3.4 生化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6章 水環境生態學
6.1 水環境生態特征
6.1.1 生產者
6.1.2 消費者
6.1.3 分解者
6.2 水環境生態系統的功能
6.2.1 物質的循環
6.2.2 能量的流動
6.3 水生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6.3.1 水生生物生存和活動的影響因素
6.3.2 水生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作用
6.4 水生生態系統
6.4.1 水生生態系統的類型
6.4.2 水生生態系統的平衡與擾動
6.4.3 水生生態系統的破壞與恢復
6.4.4 富營養化水體防治的具體措施
參考文獻
第7章 廢水的生物處理方法
7.1 廢水生物處理概述
7.1.1 廢水處理中的微生物
7.1.2 生物處理對污水水質的要求
7.2 活性污泥法
7.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及凈化原理
7.2.2 活性污泥的系統參數
7.2.3 活性污泥系統分類及運行方式
7.2.4 活性污泥法的發展
7.3 生物膜法
7.3.1 生物膜法凈化污水的原理
7.3.2 生物濾池
7.3.3 生物轉盤
7.3.4 生物流化床
7.4 接觸氧化濾池與厭氧生物處理法
7.4.1 生物接觸氧化法
7.4.2 厭氧生物處理法
7.5 生物脫氮除磷技術
7.5.1 氨化和硝化
7.5.2 反硝化
7.5.3 除磷方法
7.6 氧化塘處理污水系統
7.6.1 氧化塘技術
7.6.2 氧化塘類型
7.6.3 土地處理法
7.6.4 人工濕地法
參考文獻
第8章 廢水的化學處理方法
8.1 中和法
8.1.1 概述
8.1.2 基本原理
8.1.3 中和法在酸性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8.2 化學沉淀法
8.2.1 氫氧化物沉淀法
8.2.2 硫化物沉淀法
8.3 電解法
8.3.1 電解原理
8.3.2 電解槽
8.3.3 電解法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8.4 化學氧化法
8.4.1 臭氧氧化
8.4.2 濕式氧化
8.4.3 焚燒
8.4.4 氯氧化
8.4.5 高級氧化技術
8.4.6 超臨界氧化技術
參考文獻
第9章 水環境監測
9.1 地表水的監測
9.1.1 地表水的采樣
9.1.2 地表水監測項目及分析方法
9.2 地下水的監測
9.2.1 地下水的采樣
9.2.2 地下水監測項目及分析方法
9.3 水污染監測與調查
9.3.1 污染源調查
9.3.2 入河排污口監測與調查
9.3.3 水污染事故調查
9.3.4 水污染動態監測
9.4 水體沉降物監測
9.4.1 采樣點布設
9.4.2 采樣
9.4.3 樣品保存與預處理
9.4.4 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
9.5 生物監測
9.5.1 采樣垂線(點)布設
9.5.2 監測頻次和采樣時間
9.5.3 樣品采集與保存
9.5.4 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
9.6 海洋監測
9.6.1 陸源排污口鄰近海域監測
9.6.2 江河人海污染物總量及河口區環境質量監測
9.6.3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
9.6.4 海洋自然保護區監測
9.6.5 監測與評價
參考文獻2100433B
書名:水環境科學
圖書編號:139311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703016327
作者:陳震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開本:16開
我們來到郊外的時候,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看看小河,里面都是吃過的食品袋和垃圾袋,還有許多其他的臟物。河里的小魚好象快沒有了氣似的,似乎在請求燕子幫助它們把水里的臟東西給清理一下。然后告訴人們不要...
① 環境工程比較好的學校: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 ② 首先說明一下:學習的課程和學校確定的培養方向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學校之間的差異...
環境科學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
格式:pdf
大?。?span id="urbbd6a" class="single-tag-height">44KB
頁數: 10頁
評分: 4.7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畢 業 論 文 ( 設 計 ) 課 題 名 稱 論水環境治理 專 業 及 班 級 水環境 3091 學 號 0961309129 姓 名 馬標 指 導 老 師 邵老師 2010年 12 月 22日 論水環境治理 摘 要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該 區水資源的需求量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水環境惡化, 造成水質型缺水并 影響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水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長江三角洲的主要水問題有洪 澇災害、干旱缺水、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其中水環境惡化是核心。水環境惡化 導致地表水資源供水不足。 迫使地下水過量開采,引起地面沉降,加劇了洪澇 災害。長江三角洲水環境惡化久治不見大效并有加劇趨勢, 主要原因是造成長江 三角洲水環境惡化的點源污染雖已基本得到控制, 但面源污染、內源污染仍未得 到有效的治理。因此,長 江三角 洲水環境治理應總結過
格式:pdf
大?。?span id="yr8gkjo" class="single-tag-height">44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程度也在不斷的提升。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問題成為與經濟發展相互制約的一個重要因素。泰州地區水量豐沛,為當地農村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但是在工業、農業、養殖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排污、處理不當等造成了當地水環境的破壞。因此,如何提升泰州地區農村河道水環境的保護力度,成為當前的重要內容?;诖?文章就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
水環境質量評價是關于水環境質量現狀和變化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技術的科學,是環境評價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水環境科學工作者認識水環境、保護水環境的基礎。本書介紹了現代水環境質量評價的原理和方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大現實意義,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創新性、系統性和實用性,適合相人員學習及參考。
褚君達,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環境水力學、泥沙與污染、水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水污染控制與規劃等水環境科學與工程方向的科研及教學工作。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省部科技攻關及其它重大項目20多項。
? 水環境技術服務平臺
打造的國際化的環保技術專業服務平臺,以水環境領域為重點,為國內外企業、政府、工業園區、區域流域及環保從業人員提供水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等服務;促進國內外環保技術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推動水環境環保技術“引進來、走出去”和產業化發展,服務中國及全球,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環境污染治理和狀況改善。
? 水環境科學政策研究
依托院士團隊及規劃、評價、項目、監理、監測、管理等環保技術專家組承接和開展水環境相關課題研究及標準修定;通過技術案例積累和各類數據分析,開展行業發展調查和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研究,為行業發展與政府決策提供基礎數據依據。
? 水環境綜合治理服務
依托專家團隊、整合技術資源,為企業、政府、園區、區域流域等水環境治理提升需求單位提供決策咨詢、深化監管、管理指導、認證申報、規劃方案、監理監測、污染治理、景觀資源、設備供給、設施管護、風險控制、金融輔導等綜合性服務。
? 水環境技術交流培訓
為會員單位提供水環境治理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通過舉辦學術報告會、技術交流會、技術培訓班等促進我國水環境學術及技術手段的提升。
? 水環境示范項目評估
充分發揮專委會作為第三方的技術力與公信力的優勢,接受環境保護及相關部門委托,開展水環境治理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評估工作,堅持評估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確保評估結果的嚴肅性與科學性。
? 水環境宣傳科普教育
適時組織開展水環境質量安全宣傳科普教育工作,引導社會公眾參水環境保護,推選表彰為水環境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