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環境規劃 | 外文名 | Wa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
內????容 | 水污染控制和水資源系統規劃 | 原????則 | 貫徹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 |
基????礎 | 水環境系統分析 | 核????心 | 選定規劃方法 |
水環境規劃是區域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中必須貫徹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的原則,并根據規劃類型和內容的不同而體現一些基本原則: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突出重點和分期實施的原則;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尊重自然的原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水環境保護與水資源開發利用并重、社會經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 。
水環境規劃方案是由許多具體的技術措施構成的組合方案。這些技術措施涉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水污染控制的方方面面,這里選擇了一些常用的水環境規劃措施作以介紹。
節約用水
綜合防治水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
各個區域要根據本地區水資源狀況和水環境容量,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以創建節水型社會為目標,節約用水要堅持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與節水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取水單位必須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和管水制度到位;缺水地區要限期關停一批耗水量大的企業,嚴格限制高耗水型工業項目和農業粗放型用水,盡快形成節水型經濟;加大推行各種節水技術政策和技術標準的貫徹執行力度,制定并推行節水型用水器具的強制性標準;改造城市供水管網,降低管網漏失率;發展工業用水重復和循環利用系統;開展城市廢水的再生和回用;改進農業灌溉技術;加強管理,減少跑冒滴漏。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緩解水資源短缺、減少污水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加強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組織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依照相關法規和標準,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排放污水,從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等。
推行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指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期改善生態效率并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相對于傳統生產,清潔生產表現為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害原材料,減少污染物和廢物的產生與排放,減少企業在環保設施方面的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表現為減低產品全生命周期對環境的有害影響;對服務而言,清潔生產指將污染預防結合到服務業的設計和運行中,使公眾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空間。
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是根據某一特定區域的環境目標的要求,預先推算出達到該目標所允許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或最小污染物削減量,然后通過優化計算將污染指標分配到各個水污染控制單元,各單元根據內部各污染源的地理位置、技術水平和經濟承受能力協調分配污染指標到排污單位。
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綜合考慮了環境目標、污染源特點、排污單位技術經濟水平和環境承載力,對污染源從整體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削減排放量。使環境質量逐步得到改善。總量控制具體可以分為容量總量控制、目標總量控制和行業總量控制三類。容量總量控制從受納水體環境容量出發,制訂排放口總量控制指標。容量總量控制以水質標準為控制基點,從污染源可控性、環境目標可達性兩個方面進行總量控制負荷分配;目標總量控制從控制區域允許排污量控制目標出發,制訂排放口總量控制指標。目標總量控制以排放限制為控制基點,從污染源可控性研究人手,進行總量負荷分配;行業總量控制從總量控制方案技術、經濟評價出發,制訂排放口總量控制指標。行業總量控制以能源、資源合理利用為控制基點,從最佳生產工藝和實用處理技術兩個方面進行總量控制負荷分配。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對工業企業的水污染治理,要突出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水排放,對末端排放廢水要優選處理技術,保證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對生活污水,要提高污水的處理率和污水再生回用率;對農業面源污染,要合理規劃農業用地,加強農田管理,防止水體流失,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優化水肥結構,施行節水灌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提高或充分利用水環境容量
水環境容量是環境的自然規律參數與社會效益參數的多變量函數,它反映在滿足特定功能條件下水環境對污染物的承受能力。水環境容量是水環境規劃的主要環境約束條件,是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關鍵參數。水環境容量的大小與水體特征、水質目標和污染物特性有關。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證水環境質量的同時,提高水體對污染物的容納能力,進而提高水環境承載力,減少水環境系統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提高或充分利用水環境容量的措施有人工復氧、污水調節和河流流量調控等幾種 。2100433B
水環境規劃是指在水環境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摸清水質和供需情況,合理確定水體功能,進而對水的開采、供給、使用、處理、排放等各個環節進行統籌安排和決策。水環境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明確水環境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和綜合分析,找出水環境的主要問題,包括水量、水質、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
2、確定水環境規劃目標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同時考慮客觀條件,從水質和水量兩個方面擬定水環境規劃目標。規劃目標的提出需要經過多方案比較和反復論證后才能確定。
3、選定規劃方法
最優化法和模擬優選法是水環境規劃中最為常用的兩類規劃方法,采用何種規劃方法,應根據具體水環境規劃的內容而定,這也是水環境規劃的核心。
4、擬定規劃措施
可供考慮的措施有:調整產業結構與布局,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加大污水治理的投入,增加污水處理措施等。
5、方案比選
將各種措施綜合起來,提出可供選擇的實施方案。在評價、優化的基礎上,提出供決策選用的方案。
6、規劃實施
只有規劃方案最終被采納與執行,才能體現出其自身的價值與作用,因此,水環境規劃的實施也是制定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 。
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研究,即在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解決開發與環境的沖突,期使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達到平衡。對損害環境質量的人類活動加以糾正,協調發展與環境的沖突,達到資源可持續利用及促類形成更發展更進步的新文...
我們來到郊外的時候,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看看小河,里面都是吃過的食品袋和垃圾袋,還有許多其他的臟物。河里的小魚好象快沒有了氣似的,似乎在請求燕子幫助它們把水里的臟東西給清理一下。然后告訴人們不要...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生態學、自然環境概論、環境工程、污染源控制、環境經濟學、環境系統工程、環境監測管理、土地規劃與管理、環境預測與決策、環境規劃、環境質量評價、環境法、水氣固液污染量控制工程、...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水環境規劃大體分為兩類,即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和水資源系統規劃。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是水環境規劃的基礎,以實現水體功能要求為目標。水資源系統規劃是水環境規劃的歸宿,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宗旨
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
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是由污染物的產生、排出、輸送、處理及其在水體中遷移轉化等各種過程和影響因素所組成的系統。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是以國家的法規、標準為基本依據,以環境保護科學技術和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為指導,以水污染控制系統的最佳綜合效益為總目標,以最佳適用防治技術為實施對策,統籌考慮污染發生-防治-排污體制-污水處理-水體質量及其與經濟發展、技術改進和加強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的調查、監測、評價、預測、模擬和優化決策,尋求整體最優化的近、遠期污染控制規劃方案。根據水污染控制系統的不同特點,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又可以分為流域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區域(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和水污染控制設施規劃三個層次。
水資源系統規劃
水資源系統是以水為主體,構成的一種特定的系統,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及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資源工程單元和管理技術單元所組成的有機體。水資源系統規劃是指應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在某區域內為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水患的防治所制定的總體措施、計劃和安排。根據水資源系統規劃的范同不同,水資源系統規劃又可以分為流域水資源規劃、地區和專業水資源規劃三個層次 。
格式:pdf
大小:40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膨脹,水資源的利用和消耗越來越多。環境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已經成為現代水利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本文以阿克蘇地區為例,對水利工程水環境規劃設計中的標準和評價原則以及要求進行了論述,提出了城市環境水利工程水環境的定量評價保證率概念和水利計算方法。
格式:pdf
大小:40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如今,環境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正成為現代水利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城市環境水利工程的工程目標和設計標準,確定了城市環境水利工程的工程規模,定量評價了城市環境水利工程的水質,提出城市美容與環境水利工程水質控制保證率概念和計算方法。
赫俊國等編著的《城市水環境規劃治理理論與技術》闡述了城市水生態與水環境系統,介紹了城市水資源計算與評價的方法,規定了城市水環境規劃原則及方式,講述城市水環境污染成因、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和環境容量的推算方法,分析城市水環境的水質評價方法,最后介紹城市點源污染處理技術及城市水環境修復技術,并提出創新的城市用水模式與城市節水體系。全書共分10章。第1章城市水生態與水環境系統;第2章城市水資源與城市水循環;第3章城市水環境規劃;第4章城市水環境污染與水環境容量;第5章城市水環境質量評價;第6章城市點源污染處理技術;第7章城市水環境修復技術;第8章城市水環境中雨水利用技術;第9章創新的城市用水模式;第10章城市水經濟與水文化建設。
《城市水環境規劃治理理論與技術》可作為高等學校城市水資源專業、給水排水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2100433B
水質控制規劃是水環境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經濟結構、規模、布局的調整,工程治理,污水排放等方面提出措施。
水質控制規劃是水環境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水體功能分區基礎上,提出水質目標,并通過合理組織污染源的治理與污染物排放,使擬定的水體功能得以實現的途徑和方案。水質控制規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地協調各種相互沖突的社會需要,使水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在水質控制規劃中,應當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和方法,綜合考慮資源、環境、經濟、技術、社會等方面的因素,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水質控制規劃的主要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基礎調查與基礎研究。主要是為了掌握水動力情況、水質現狀、主要污染源等。②水體功能分區與水質目標的確定。在需要與可能之間作出權衡,對水體進行功能區劃分,根據各功能區的不同特點,確定不同的水質目標。③水質預測。即預測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質的影響。④水質控制規劃方案研究。從經濟結構、規模、布局的調整,工程治理,污水排放等方面提出措施,在確保水質目標實現的前提下,求出經濟上、技術上可行的方案,供決策部門選用。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