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計規范有利于審計法規的具體化
我國實行審計監督制度以來,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一直是審計機關的奮斗目標之一。審計法將我國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審計職責、審計權限、審計程序等基本問題確定下來,審計法規的頒布是我國審計工作法制化確立的重要標志。隨著審計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確立,審計法的有關內容需要進一步具體化。審計規范化就是依照審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它將審計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具體落實于審計。
(二)審計法規有利于規范審計行為
如果審計人員不具備職業素質和任職資格的基本條件,職業標準和作業程序等不統一,在執行審計過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經驗乃至偏好去實施審計手續,必將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制定統一的規范,對職業資格、職業標準、作業程序、審計評價和審計處理、處罰等作出相應的規定。
(三)審計規范有利于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審計規范規定了從制定審計計劃直至審計資料歸檔整個過程的作業規程。具體地說整個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實施哪些審計手續,完成哪些項目的測試,采用什么樣的審計方法等都要有明確要求。如果審計人員按照規范的要求去執行審計業務,那么其工作質量就能得到保證。同時,審計規范是審計工作經驗的結晶,反映了合理有效的審計作業規程與方法,按照規范的要求去執行審計業務,審計人員就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四)審計規范是判別審計責任的重要依據
審計機關在出具審計意見書,下達審計決定后,被審計單位可能對審計結論和審計處理、處罰不服,要求復議甚至提起行政訴訟。如何判斷審計機關是否應該承擔審計責任,關鍵要看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的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審計規范。如果審計人員違反審計規范的要求,存在過失甚至舞弊,作出了錯誤結論,給有關當事人造成損失,那么就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審計規范具有一般社會規范的共同特征,但審計規范作為國家審計監督對審計工作管理的基本行為規則,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審計規范是國家通過法律、法規、規章等形式加以規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審計法規的國家意志性,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是國家意志的體現;②審計規范的法定性,一般是通過法律、法規、規章等形式加以明確規定的,審計部門及其審計人員、被審計單位及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具有法定的約束力;③審計規范的強制性,這種法定性決定了審計規范必須得到遵守,拒不執行的,將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執行,并要承擔由此帶來的法律責任。
(2)審計規范是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中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應當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應當怎么做及相應的權利義務等,在審計規范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3)審計規范是參與審計活動的各方當事人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審計規范不僅規范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的行為,有的也規范被審計單位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與審計工作有關的行為,要求參與審計活動的各方當事人都應遵守。
(4)審計法律規范對審計職業道德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審計職業道德是審計人員履行審計職能時的一項基本職業要求,和一般的社會公共道德不同的是,它可以由國家或審計機關根據審計實踐和審計職業的內在要求加以確立,并要求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認真遵守。如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國家審計準則》中的“一般準則”也對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作了明確規定。審計署還專門頒布了《審計機關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準則》,作為我國國家審計準則體系中的一項具體準則。
與審計活動的類型相適應,審計規范可以分為三類:國家審計規范、內部審計規范和社會審計規范。國家審計規范是指由國家規定或認可的,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活動中,審計部門及其人員、被審計單位及其他參與審計活動的有關單位或個人都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內部審計規范是由國家、實行內部審計的部門、單位或內部審計職業團體制定的,內部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社會審計規范是由國家或社會審計職業團體制定的,社會審計組織及注冊會計師在開展審計活動時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
審計業務約定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審計業務約定書可作為簽約雙方檢查審計工作完成情況的依據。 (2)審計業務約定書可增強雙方的相互了解,也使被審計單位了解注冊會計...
審計取證單和審計工作底稿規范:一、審計取證單審計取證單是審計人員對審計事項進行職業判斷而編制的審計證據,是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依據,審計人員對審計事項運用復核、分析、篩選、判斷、整理等審計方法,從而...
審計與監理是建筑工程的程序先后問題.監理是對工程施工的全程監督,包括工程各方面.從工程開工.凡工程中的人力/物力/機械/都要通過監理過目才能使用,監理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微觀控制.(比如施工單位的資...
審計規范與審計組織體系的關系
由于審計組織體系中有三種不同的審計類型,其審計規范也隨審計組織的不同而有區別,表現為政府審計機構、民間審計組織、內部審計部門有其相對應的審計規范。如以上所述,審計規范在審計標準上有相同之處,即無論政府審計機構、民間審計組織,還是內部審計部門,在通用、具有共性的審計標準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使各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但在實施審計標準方面仍具有共性??墒?,各審計組織在國家審計立法、審計準則兩個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具體說來,無論在審計機構設置、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的職責與權限、審計人員的配備與業務條件,還是對審計組織的管理、審計報告的提供等方面,都差別甚大。例如,我國的審計規范(審計標準除外)就是依不同的審計組織分別制定并實施的。國外的情況也是這樣。
國外的民間審計有自己的民間社團性組織,政府審計有自己在社會上的特有地位及官職系列,而內部審計也有本職業領域內的協調、管理組織??梢哉f,國外也是不同的審計組織各有自身的審計立法和審計準則,并分別依據不同的審計規范執行審計業務。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在闡述審計組織與審計規范時,將依據不同的審計組織,分別進行各自的構成情況、職責權限、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等的解釋說明。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tzsgqdi" class="single-tag-height">185KB
頁數: 2頁
評分: 4.3
工程的審計是國家監控工程的建設活動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也是國家審計監督的體系重要部分,本文提出了在對工程的造價進行控制時要經歷的幾個階段,并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重點及方法表述了一下個人的看法,讓工程內部審計控制工程造價能更加地主動、科學、合理、有效。
格式:pdf
大?。?span id="izij11b" class="single-tag-height">185KB
頁數: 1頁
評分: 3
合同審計的作用及重點——1.審查合同的有效性。合同法規定,簽訂及履行合同應當 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 害社會公共利益。如果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 三人利益,或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
審計規范體系可以按照各種不同的標志來進行劃分。
(1)審計規范體系按規范實施范圍劃分,可分為國際審計規范、中國審計規范、主要發達國家審計規范和其他主要國家審計規范。
(2)中國審計規范按規范實施主體劃分,可分為國家審計規范、注冊會計師審計規范和內部審計規范。
(3)中國審計規范按規范內容性質劃分,可分為審計法律法規、企事業單位審計制度和職業道德規范。其中審計法律規范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國家憲法、審計法律、審計行政法規、審計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審計規章等要素。在審計法規體系中還包括其他法律法規中有關審計的法規。
對審計規范體系種類的研究,有利于探析國際大環境和中國實際國情背景下,如何建立起中國的審計規范體系,特別是建立一整套與國際協調和趨同的中國審計規范體系。
1.審計法規
審計法規通常是對審計組織的設置和職權、審計范圍、審計行為、審計責任等作出的原則性規定。審計法規由國家權力機構和行政機構制定。我國審計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關于審計工作的暫行規定》、《審計法實施條例》、《注冊會計師條例》、《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
2.審計職業道德規范
審計職業道德規范主要規范審計主體的職業道德行為,為審計人員履行職業責任提供進一步指導。審計職業道德準則通常由審計主管部門或職業團體制定。我國審計職業道德包括:《審計機關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等。
3.審計準則
審計準則主要規范審計人員在具體審計工作中應遵守的技術操作規范,為審計人員如何進行審計提供技術指導。審計準則通常也是由審計主管部門或職業團體制定。我國審計準則包括:《國家審計基本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指南》、《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等。
4.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質量控制主要規范審計組織(審計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行為,為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提供指導性意見并采取相應的具體管理措施。審計質量控制準則通常也是由審計主管部門或職業團體制定。如《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中國注冊會計師質量控制基本準則》、《歷史財務信息審計的質量控制》、《業務質量控制》等。
5.其他審計規范
其他審計規范是指上述審計規范以外的審計規范。其他審計規范的內容比較多,包括一些“實施辦法”和“暫行規定”,如《注冊會計師注冊審批暫行辦法》、《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檢查辦法》等。
構建審計規范體系至少應考慮審計規范的權威性、審計規范適用的主體、審計規范應用的對象、審計規范實施的內容等因素。
1.審計規范的權威性
審計規范由不同的機構或部門制定,其權威性也不同;審計規范的權威性不同,其執行的強制性也不同。
由立法機構制定的審計規范,其權威性最強。一般來說,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對審計工作比較重視,立法機構通常制定權威性很強的審計規范,例如,英國議會1983年制定的《國家審計法案》,加拿大議會制定的新的《審計法》,日本國會制定的《會計檢查院法》和1984年制定的《公認會計士法》,以色列議會1988年制定的《國家審計法》等等。我國的立法機構也制定有審計規范,即1993年全國八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注冊會計師法》和1994年全國八屆人大第九次會議通過的《審計法》。這些權威性審計規范對審計機構的設置、權限、審計對象、審計范圍等均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為審計機構及其人員履行其職責提出了法律上的要求和保障。
由部門制定的審計規范其權威性相對說要差一些。制定這一層次審計規范的部門通常是審計工作的主管部門,如國家審計的審計署或審計院,民間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協會,內部審計師協會等。這一層次審計規范的內容通常根據具體需要規范的內容來確定,最常見的有審計準則、審計職業道德、審計質量控制等。由于內容各異,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這一層次審計規范本身權威性也有差異,如有的要求強制執行,而有的則可以參照執行。
2.審計規范適用的主體
不同的審計主體,適用的審計規范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審計主體,其法律地位、職責權限、側重履行的審計職能和審計內容,以及獨立性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要使不同的審計主體更好地履行其職責、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就應該用不同的審計規范來約束。
對于民間審計來說,審計主體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由于民間審計地位超脫,履行經濟鑒證職能最能體現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因此民間審計從事會計報表審計在證明會計報表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最大。為了規范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行為,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必須制定相關的職業規范。這些規范可以由國家權力機構制定,如我國的《注冊會計師法》,日本的《公認會計士法》等,也可以由職業團體制定,最常見的有審計準則、審計職業道德、審計質量控制等。在我國,針對注冊會計師行業制定的《違反注冊會計師法處罰暫行辦法》、《注冊會計師行業業務監管制度》、《事務所質量檢查工作規范》等也屬于民間審計的審計規范。
對于國家審計來說,審計主體是審計署(局)和審計師。由于國家審計具有憲法賦予的權力,具有極高的威望,履行經濟監督職能最能體現其強制性、權威性的特點,因此國家審計從事財經法紀審計,在查錯防弊、打擊經濟犯罪方面發揮的作用最大。為了規范國家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行為,更好地維護國家的利益,也有必要制定有關國家審計的法規。國家審計法規可以由國家權力機構制定,如我國的《審計法》、英國的《國家審計法案》、日本的《會計檢查院法》等,也可以由國家審計機構自行制定,如美國審計總署1972年制定的《政府組織、項目、活動和職責的審計準則》,我國審計署1996年制定的包括國家審計準則在內的38項審計規范等。
對于內部審計來說,審計主體是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師。由于內部審計充分了解單位的生產經營狀況,善于發現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改進建議往往比較切合實際,履行經濟評價職能最能發揮其長處,盡可能地為管理當局出謀劃策,因此內部審計從事經濟效益審計,在避免損失浪費、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經營管理水平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最大。為了規范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行為,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也有必要制定有關內部審計的規范。內部審計規范一般由內部審計職業界制定,如內部審計師協會(11A)制定的《內部審計準則公告》。有的國家政府機構也制定內部審計規范,如前蘇聯部長會議1981年通過的《關于改進各部、各主管部門和其他管理機關審計監察工作的措施的決議》。以色列議會1992年通過的《內部審計法》,我國國務院1985年制定的《內部審計暫行辦法》、審計署制定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規定》等。
3.審計規范應用的對象
從被審計單位的角度看,審計的對象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因此適用的審計規范也不盡相同,各有側重,有的甚至有專門的審計規范。
從被審計單位的所有制形式看,有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集體企業等,它們所遵循的法律、法規、會計制度不同,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信息的需要也存在差異,因此對它們的審計要求不同,所適用的審計規范也可能不一樣。例如,對國有企業,財政部頒發了《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等。對這類企業的審計工作作了專門的規定;對上市公司,則各種專門的審計規范更多。
從被審計單位所在的行業看,有工業、農業、商業、金融業、行政事業單位等,它們所從事業務的性質不同,因此審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適用的審計規范也會不同。例如,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專門制定了《商業銀行審計指南》,國際會計師協會制定了《國際商業銀行審計》的實務公告,用以指導對商業銀行的審計。我國審計署則專門制定了《關于國有金融機構的財務審計實施辦法》、《國有工業企業財務審計實施辦法》、《國有商業流通行業財務審計實施辦法》等行業審計規范,對各行業的財務審計進行了規范。從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來看,有的企業規模很大,甚至是集團公司,而有的企業規模很小,業務簡單或人員很少。企業的規模不同,審計的要求也不同,適用的審計規范也有差異。例如,對于下屬有許多子公司的集團公司,我國專門制定了《獨立審計實務公告——合并報表審計的特殊考慮》,用以規范對集團公司合并報表的審計。對于小規模企業,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及我國均制定了《小規模企業審計的特殊考慮》實務公告,澳大利亞則制定了更為詳盡的《小規模企業審計指南》,用以指導對小規模企業的審計。
4.審計規范實施的內容
在審計工作中,需要規范的內容很多。從審計人員的職業行為上來說,應制定職業道德準則來明確審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對社會、對同行等的責任;從審計人員的職業技術上來說,應制定審計準則來指導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如何編制審計計劃,如何運用各種方法獲取審計證據,如何編制審計報告、發表審計意見;從審計機構內部管理上來說,應制定質量控制準則來規范審計機構,如何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如何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從審計的內容上來說,應制定各種具體的審計準則、實施公告、規范指南、規定辦法等,要求審計人員遵照執行,以合理保證被審計后的事項不存在重大的錯誤和舞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