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名稱 | 紫背天葵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2 千卡 |
蛋白質 | 1.9 g |
碳水化合物 | 3.8 g |
膳食纖維 | 2.6 g |
葉酸 | 24 μg |
生物素 | 4.1 μg |
鈉 | 19 mg |
鎂 | 72 mg |
磷 | 31 mg |
鉀 | 367 mg |
鈣 | 69 mg |
錳 | 0.8 mg |
鐵 | 0.8 mg |
銅 | 0.09 mg |
鋅 | 0.37 mg |
硒 | 0.9 μg |
維生素A | 308 μg |
維生素B1(硫胺素) | 0.05 m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08 mg |
煙酸(煙酰胺) | 0.27 mg |
維生素B6 | 0.08 mg |
維生素C(抗壞血酸) | 3 mg |
維生素E | 0.2 mg |
全草入藥,有解毒、止咳、活血、消腫之效。
紫背天葵是一種很好的集營養保健價值與特殊風味為一體的高檔蔬菜。
葵屬于藥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藥,又是一種很好的營養保健品。富含造血功能的鐵素、維生素A原、黃酮類化合物及酶化劑錳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等功效,對兒童和老人具有較好的保健功能。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黃酮苷成分,可以延長維生素C的作用,減少血管紫癜。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能力,對腫瘤有一定防效。還具有治療咳血、血崩、痛經、支氣管炎、盆腔炎及缺鐵性貧血等病癥的功效,在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更是把紫背天葵作為一種補血的良藥,是產后婦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可以炒食用或者和其他原料合烹。
紫背天葵的莖節部易生不定根,多采用扦插繁殖育苗。春季從健壯的母株上剪取6厘米-8厘米的頂芽,若頂芽很長,可再剪成1段-2段,每段帶3節-5節葉片,摘去枝條基部1葉-2葉,插于苗床上,苗床可用土壤,或細沙加草灰,也可扦插在水槽中。扦插株距為6厘米-10厘米,枝條入土約2/3,澆透水,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保持20℃),經常澆水,經10-15天成活,而后即可帶土移植。在無霜凍的地方,周年可以繁殖,在北方應在保護地內育苗。
應選擇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良好的壤土,土壤為微酸性。每平方米施4.5公斤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深翻,耙平,做成平畦。
灌溉的原則是土壤見干見濕,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在開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糞尿1.5公斤,或尿素15克-22克。
摘取嫩稍長15厘米,先端具5個-6個葉片每一次采收時,在莖基部留2節-3節葉片,使新發生的嫩莖略呈匍匐狀,約半月后,又可進行第二次采收。從第二次采收起莖的基部只留一節,這樣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南方地區周年均可收獲,北方地區溫室生產可周年采收,8月-9月為采收旺季。
初霜前,在田間選擇健壯的植株,截取頂芽,扦插在保護地內,留作母株來年使用。保護地內的溫度應控制在5℃以上。
主要分布于中國,生長于海拔700米至1120米的地區。 紫背天葵(學名: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又名:天葵、紅水葵、紅...
你好 肇慶市特產-鼎湖紫背天葵圖. 肇慶鼎湖山的特產——紫背天葵,別名丹葉、散血子,作為夏天清涼飲料中的佳品,久已名聞中外了。 紫背天葵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性喜...
紫背天葵的嫩莖以及葉子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比如鈣、鐵等,所以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另外,紫背天葵含有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這種物質,所以它的藥用價值也非常高。 紫背天葵沒有毒,營養價值高,很多人都...
產中國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廣東、海南和香港。生于山地山頂疏林下石上、懸崖石縫中、山頂林下潮濕巖石上和山坡林下,海拔700-112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鼎湖山和羅浮山(合模式)。
紫背天葵是多年生無莖草本植物。根狀莖球狀,直徑7-8毫米,具多數纖維狀之根。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兩側略不相等,輪廓寬卵形,長6-13厘米,寬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狀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邊緣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鋸齒,有時呈缺刻狀,齒尖有長可達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綠色,沿脈被毛,但沿主脈的毛較長,常有不明顯白色小斑點,掌狀7(-8)條脈,葉柄長4-11.5厘米,被卷曲長毛;托葉小,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寬2-4毫米,先端急尖,頂端帶刺芒,邊撕裂狀。
花葶高6-18厘米,無毛;花粉紅色,數朵,2-3回二歧聚傘狀花序,首次分枝長2.5-4厘米,二次分枝長7-13毫米,通常均無毛或近于無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質,長圓形,長3-4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無毛;雄花:花梗長1.5-2厘米,無毛;花被片4,紅色,外面2枚寬卵形,長11-13毫米,寬9-10毫米,先端鈍至圓,外面無毛,內面2枚倒卵長圓形,長11-12.5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絲長1-1.3毫米,花藥長圓形或倒卵長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微凹或鈍;雌花:花梗長1-1.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寬卵形至近圓形,長6-11毫米,近等寬,內面的倒卵形,長6.5-9.2毫米,寬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長圓形,長5-6毫米,直徑3-4毫米,無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長2.8-3毫米,近離生或1/2,無毛,柱頭增厚,外向扭曲呈環狀。蒴果下垂,果梗長約1.5-2毫米,無毛,輪廓倒卵長圓形,長約1.1毫米,直徑7-8毫米,無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狀,長1.1-1.4厘米,寬約1厘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弧形,其余2翅窄,長約3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種子極多數,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開始。
格式:pdf
大小:186KB
頁數: 100頁
評分: 4.5
編碼 食品名 可食部 水分含量 能量_kcal 能量KJ 蛋白質 脂肪 碳水化物 011101 小麥 100 10 317 1326 11.9 1.3 75.2 011102 五谷香 100 5.6 377 1577 9.9 2.6 78.9 011201 小麥粉 (標準粉 ) 100 12.7 344 1439 11.2 1.5 73.6 011202 小麥粉 (富強粉,特一粉 ) 100 12.7 350 1464 10.3 1.1 75.2 011203 小麥粉 (特二粉 ) 100 12 349 1460 10.4 1.1 75.9 011204 小麥胚粉 100 4.3 392 1640 36.4 10.1 44.5 011205 麩皮 100 14.5 220 920 15.8 4 61.4 011301 掛面 (均值 ) 100 12.3 346 1448 10.3 0.6
格式:pdf
大小:186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采用常規食品分析方法對湛江產大葉紫薇籽的營養成分進行分析與評價,研究結果表明大葉紫薇籽中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較低;礦物質含量豐富,尤其是K和Ca的含量較高;大葉紫薇籽中氨基酸種類齊全,氨基酸總量為10.2%,氨基酸評分為81.7,營養價值較高,第一限制氨基酸為含硫氨基酸;大葉紫薇籽油中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櫚酸(35.24%),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21.46%),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亞油酸(22.46%)和α-亞麻酸(17%),不飽和脂肪酸總含量高達61.1%。
紫葉天葵(拉丁學名:Newilia plicata(Andr.)Schlt.)是蘭科生物,1983年引種。
種名 |
紫葉天葵 |
引種人 |
李秀芳 |
引種時間 |
1983.6.11 |
引種地點 |
廣東省惠東 |
引種材料 |
苗 |
紅鳳菜/紫背天葵(學名:Gynura bicolor)白子菜/白背三七(學名:Gynura divaricata)含PAs。
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pyrrolizidine alkaloides)在植物中具有明顯的類群特異性。含有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的主要分類群包括紫草科(Boraginaceae)、菊科的千里光族(Senecioneae)和澤蘭族(Eupatorieae)以及豆科的豬屎豆屬(Crotalaria);此外,在夾竹桃科、蘭科、旋花科、禾本科、唇形科中也有一些植物含有這類生物堿。2100433B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Tiān Kuí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Nakedcaule Groundsel。
【別名】紫背天葵、雷丸草、夏無蹤、老鼠屎草、旱銅錢草、蛇不見。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全草。
【原形態】見"天葵"條。
【化學成份】含生物堿。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利水通淋。主瘰疬癰腫;蛇蟲咬傷;疝氣;小便淋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種名 | 紫葉天葵 |
引種人 | 李秀芳 |
引種時間 | 1983.6.11 |
引種地點 | 廣東省惠東 |
引種材料 | 苗 |
紅鳳菜/紫背天葵(學名:Gynura bicolor)白子菜/白背三七(學名:Gynura divaricata)含PAs。
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pyrrolizidine alkaloides)在植物中具有明顯的類群特異性。含有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的主要分類群包括紫草科(Boraginaceae)、菊科的千里光族(Senecioneae)和澤蘭族(Eupatorieae)以及豆科的豬屎豆屬(Crotalaria);此外,在夾竹桃科、蘭科、旋花科、禾本科、唇形科中也有一些植物含有這類生物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