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電源與配電網公共連接點的繼電保護措施。
《電力名詞》第三版
水電站是分布式電源。分布式直流電源裝置是指功率為數(shù)千瓦至50 MW小型模塊式的、與環(huán)境兼容的獨立電源。這些電源由電力部門、電力用戶或第3方所有,用以滿足電力系統(tǒng)和用戶特定的要求。如調峰、為邊遠用戶或商...
分布式電源最簡潔的定義是:不直接與集中輸電系統(tǒng)相連的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電源,主要包括發(fā)電設備和儲能裝置。 分布式能源系統(tǒng)并不是簡單地采用傳統(tǒng)的發(fā)電技術,而是建立在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先進的材料技術、...
用什么軟件仿真“分布式電源并入配電網后對網損的影響”的研究啊?
pscad比較專業(yè)
格式:pdf
大小:111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3
面對傳統(tǒng)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人們對于電力需求的安全性能的不斷提高,分布式電源因其獨特的高效性、節(jié)能性等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以及發(fā)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分布式電源對配電網繼電保護的相關影響.同時在本文中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一些仿真模型,利用模型參數(shù)的的設計的變化研究各個參數(shù)對分布式配電網繼電保護方面產生的影響.本文主要對分布式電源在接入配電網絡時的容量的不同以及在網絡中接入位置的不同作為主要的研究要素,并對影響結果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對繼電保護的安裝以及建設中提供參考.
格式:pdf
大小:111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由于化石燃料的有限性,人類越來越重視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等分布式發(fā)電(Distributed Generation)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和應用。分布式電源大量接入配電網給傳統(tǒng)的繼電保護帶來了不少影響,給傳統(tǒng)的配電網運行、控制和保護帶來了許多影響。文中主要從故障位置和DG的接入容量分析了DG并網后對配電網保護帶來的影響。
分布式電源并網保護定義為 :安裝于公共耦合點處的繼電保護措施,能夠檢測到主電網側(系統(tǒng)側)和分布式電源側發(fā)生的故障和其他各種異常情況,并及時將分布式電源與主電網隔離,避免危及主電網的正常運行或者損壞分布式電源裝置。并網保護包括防孤島保護、故障保護以及其他異常保護。
1)對于直接接入到110kV及以上輸電網絡中的分布式電源,其并網聯(lián)絡線已配置了完善的保護系統(tǒng),不需要專門的并網保護。因此上述并網保護主要針對接入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分布式電源。
2)并網保護既不同于分布式電源的發(fā)電機保護,也不同于配電網饋線保護,本質上是一種接口保護。上述3類保護的關系可見圖1。
其中包括斷路器A-D,并網保護安裝于公共耦合點的電網側,一般在并網變壓器的高壓側。
當分布式電源單獨接入系統(tǒng)時,并網保護功能可與分布式電源的發(fā)電機保護功能集成在同一套保護裝置中。隨著并網容量的增加,分布式電源通常以集群或微電網的方式接入配電網,且常包含嵌入負荷,此時則要求在公共耦合點處配置獨立的并網保護。這樣,電網公司可以無需關注分布式電源自身的保護配置,只對并網保護提出要求,從而簡化保護配合,適應今后大量分布式電源在多種層級的接入要求。
3)在標準IEEE 1547中,從反映系統(tǒng)側故障、防孤島以及電能質量等3個方面,給出了并網保護的核心功能要求。顯然上述要求都是站在電網的角度考慮并網保護的功能。而在標準IEEE 1547中,則要求并網保護在反映系統(tǒng)側故障的同時,還能兼顧分布式電源側故障。在實踐中,為分布式電源單元配置哪些保護功能主要由IPP根據自身要求決定,故并網保護依舊應以反映系統(tǒng)側擾動為主。
(1)故障保護
配電網發(fā)生故障時,分布式電源持續(xù)向故障點提供短路電流,這會給配電網一次設備、保護和重合閘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
首先,分布式電源的接入改變了配電網的短路電流幅值和分布特征。兩個典型的影響是,如果分布式電源的公共耦合點位于饋線保護與故障點之間,那么該分布式電源的“屏蔽效應”會使流過饋線保護的短路電流變小,從而可能導致饋線保護拒動;而如果分布式電源的公共耦合點位于非故障饋線,則可能導致該饋線保護誤動。為了減少對配電網保護的影響,要求并網保護在配電網發(fā)生故障時能夠快速動作以切除分布式電源。
其次,架空線路故障主要為瞬時性故障,提高重合閘的成功率能夠顯著提高供電可靠性。但是,當配電網故障時,分布式電源的持續(xù)供電會使變電站或饋線重合閘的檢無壓重合失敗;即使?jié)M足檢無壓重合條件,分布式電源持續(xù)提供的短路電流還會阻礙故障點滅弧而導致重合失敗,使瞬時故障變?yōu)橛谰霉收希患词鼓軌蛑睾希捎诜植际诫娫匆雅c主電網失去同步,非同期合閘也會對斷路器、分布式電源以及負荷帶來很大沖擊。所以,并網保護必需在饋線重合閘動作之前及時退出分布式電源,一旦配合失敗則會導致嚴重后果。
除以上影響外,分布式電源的接入還會導致配電網設備損壞并產生過電壓,提供的故障電流會使饋線熔斷器過早熔斷。
(2)防孤島保護
當分布式電源與公共電網失去電氣連接時,出于系統(tǒng)運行、人員設備安全以及電能質量等考慮,目前世界各國的并網標準都要求分布式電源立即退出運行。導致孤島的原因有2類:一類因故障跳閘;另一類因非故障開關操作,包含人為誤操作。
這里需要說明公共耦合點處的防孤島保護與分布式電源自身防孤島保護的關系。不同類型的分布式電源,其防孤島保護的配置要求有所不同。對于變流器型分布式電源,標準明確規(guī)定其控制器中需具備孤島檢測能力;對于不具有自勵磁能力的感應電機型分布式電源,其不具備孤島運行能力;而同步電機型分布式電源本身已配置有電壓/頻率保護,當孤島內有功、無功不能平衡時,機組會自動退出運行。因此同步電機和感應電機型分布式電源不要求設置防孤島保護。
這樣看來,似乎僅需為變流器型分布式電源配置防孤島保護。但是,電網運行人員仍希望在公共耦合點配置專門的防孤島保護。這是因為,在同一PCC下面可能包含多個類型的分布式電源單元,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孤島檢測方法。例如,變流器型分布式電源多采用主動式孤島檢測,但是此方法在多變流器并網條件下,注入電網的擾動可能互相干擾而產生稀釋效應,使得檢測性能明顯下降;對于同步電機型分布式電源,在其出力和本地負荷基本匹配時,其自身的電壓/頻率保護有較大的檢測盲區(qū)。由于存在這些問題,在實踐中應評估分布式電源單元自身孤島檢測機制失效的概率和風險。在公共耦合點配置專門的防孤島保護,有利于提供更為完善的防孤島保護方案并方便校核,減少因分布式電源自身防孤島保護失效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3)其他功能
1)檢同期。當配電網故障切除、饋線重新供電后,分布式電源可以重新并入電網。但非同期重合會給電網設備和分布式電源造成很大的沖擊,因此并網保護必須配置檢同期繼電器,以確保線路不帶電。在允許計劃性孤島的情況下,分布式電源的重合情況有如下2種,否則只有第2種重合情況。
a)分布式電源與本地負荷功率匹配。當配電網F處發(fā)生故障時,饋線保護A動作切除系統(tǒng)電源,并網保護動作跳開斷路器B,分布式電源與本地負荷形成孤島。故障消除后,系統(tǒng)側A處重合閘先檢無壓重合。如果A重合成功,則并網保護進行同期并列,恢復聯(lián)網運行;否則,并網保護不響應。
b)分布式電源與本地負荷功率不匹配。F故障且饋線保護A動作后,并網保護動作跳開C、D,退出分布式電源,饋線重新供電后,并網保護通過分布式電源出口處的同期檢定即可并入分布式電源。
2)不平衡狀態(tài)檢測。當配電網中發(fā)生不對稱故障時,負序電流可能損壞同步電機型分布式電源,為此并網保護應配備負序過電流保護。
3)逆功率檢測。一些并網協(xié)議不允許分布式電源向主網負荷供電,此時并網保護中需要配置功率方向元件,檢測公共耦合點處的反向潮流。
并網保護的配置需要考慮分布式電源類型、配電網接地方式、并網規(guī)程等多種因素。圖2給出了小電流接地配電網中,同步電機型分布式電源的一種并網保護配置方案。
并網保護的相間故障檢測可以采用過電流保護、低電壓起動的過電流保護或者阻抗保護實現(xiàn)。而接地故障的檢測與配電網接地方式有關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分布式電源的接地方式應和電網側的接地方式保持一致。當配電網為大電流接地方式時,分布式電源不僅會通過故障相提供接地短路電流,還可能存在通過非故障相交換的故障電流,可采用定時限接地過電流保護和方向過電流保護進行故障檢測;而在小電流接地方式配電網中,分布式電源不會產生接地故障的饋入電流,此時應配置接地過電壓保護。
目前已提出的孤島檢測方法按照信號來源、是否有主動激勵可分為被動檢測法、主動檢測法和聯(lián)跳。聯(lián)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消除孤島檢測盲區(qū)并提高檢測速度。但是,由于并非配電網中所有的保護動作或開關變位都會導致孤島,所以該方案需進行實時拓撲分析,并在并網保護與斷路器之間建立多對多的通信連接。如果考慮到配電網重構,聯(lián)跳的實現(xiàn)會變得更為復雜且不經濟。考慮到這些,被動檢測依然是重要的孤島檢測方案。該方案一般配置過/欠電壓保護和過/欠頻率保護,還可以配置頻率變化率保護、相位偏移保護。
決定并網保護的功能與性能要求的因素,首先是并網標準。所以,與并網保護相關的研究課題,首先來自于并網標準,其次才是保護原理的研究 。
由于IEEE1547標準制定時分布式電源滲透率較低,因此不鼓勵分布式電源參與電網的頻率和電壓調節(jié)。而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fā)展,分布式電源在配電網中的作用正從被動轉向主動,即從電網故障后被要求迅速退出運行,逐漸變?yōu)橄螂娋W提供輔助服務和動態(tài)支撐能力。反映在近幾年的并網標準的變化上,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主要是低壓穿越和計劃孤島。
1)兼顧系統(tǒng)和保護需要的低電壓穿越策略。
目前各國的并網標準中制定了各種各樣的LVRT曲線。LVRT曲線中的關鍵參數(shù)為電壓閾值。從對電網的動態(tài)無功支撐角度,該電壓閾值設置越低,分布式電源對系統(tǒng)的支撐作用越強。但從對配電網保護的影響角度,該電壓閾值的影響是非單調的。一般而言,加快故障饋線上并網保護的動作速度,減少對該饋線保護的“屏蔽效應”,有利于提高配電網保護的靈敏性。但是,如果進一步提高該電壓閾值,會使得健全饋線上接入的分布式電源快速脫網,流過故障饋線的短路電流反而由大變小。所以,如何根據不同配電網的實際情況,兼顧系統(tǒng)和保護兩方面的需求來優(yōu)化LVRT曲線,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2)適應計劃孤島的自適應保護與控制策略。
雖然現(xiàn)有標準都不允許分布式電源孤島運行,但隨著分布式電源容量的增加和微電網技術的發(fā)展,為了有效利用分布式電源的電源支撐作用,提高供電可靠性,很多國家開始重視對計劃孤島的研究。IEEE 1547.4中將計劃孤島稱為分布式電源孤島系統(tǒng),即微電網,其對分布式電源孤島運行模式的設計、運行方面做出了較詳細的規(guī)定。
當允許計劃孤島時,分布式電源自身的防孤島保護可能會破壞孤島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尤其是孤島剛形成時)。對此,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是,當并網保護檢測到孤島,并判斷當前微電網具備孤島運行條件時,立刻閉鎖分布式電源自身的防孤島保護。另外,當發(fā)生聯(lián)網/孤島運行方式切換時,某些分布式電源單元需要迅速切換控制模式;同時,由于在孤島和聯(lián)網條件下,微電網內短路電流水平變化很大,保護定值也需做自適應調整。此時,并網保護的孤島檢測功能可以為上述控制模式和保護整定值的自適應切換提供信號。由以上分析可見,并網保護作為一種接口保護,不但具備故障保護功能,還可以在保證分布式電源孤島系統(tǒ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1)并網保護實現(xiàn)中的突出問題
目前,并網保護基于常規(guī)保護原理實現(xiàn),在應用中存在如下突出問題。
1)故障檢測問題。分布式電源的大規(guī)模接入和變流器型分布式電源容量的不斷增加,使得配電網的故障特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a)故障電流較小。例如變流器型分布式電源所提供的故障電流一般不超過1.5倍額定電流;b)在故障期間,變流器型分布式電源呈現(xiàn)電流源特征,與傳統(tǒng)同步發(fā)電機的電壓源特征相差很大;c)故障特征還與變流器的控制策略(如是否考慮負序電流控制)存在很大關聯(lián)。以上這些,使得在并網保護的故障檢測方法中,不能完全復制基于同步電機理論得到的故障特征。
2)孤島檢測問題。雖然已經提出了被動檢測、主動檢測和聯(lián)跳等方案,但目前還不存在獲得廣泛認可的方案。無源和無通道是繼電保護追求的重要目標,因為這可以將保護的問題限制在保護裝置自身。從這個意義上,被動孤島檢測原理應持續(xù)受到重視。但當功率不平衡度較低時,現(xiàn)有被動孤島檢測存在較大的檢測盲區(qū),這函需得到改進。
3)整定計算問題。并網保護屬于多功能保護,實現(xiàn)中需要用到較多的保護元件。復雜的保護配置不但提高了裝置的成本,而且增大了整定計算的工作量。更為困難的是,由于分布式電源出力的隨機性和波動性,以及分布式電源類型、容量、并網變壓器接線方式、功率不平衡度以及配電網保護的配置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孤島檢測和故障判別,使得這些保護元件的定值難以整定。
常規(guī)保護元件僅利用一、二個特征進行決策,從機器學習角度,可將其視為最為簡單的線性分類器(如電流、電壓、頻率繼電器)或非線性分類器(如距離繼電器)。但這種基于少特征的保護原理難以應對并網保護的上述問題。
近年來,研究者越來越重視機器學習在保護領域的應用價值。與常規(guī)保護原理相比,基于機器學習的智能保護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勢:}突破了常規(guī)保護中單一繼電器的概念,能夠組合多個特征進行模式識別;能夠從大量特征中優(yōu)選出最為有效的關鍵特征組合;能夠從訓練樣本中自動找出最優(yōu)定值。以上特點有助于同時改善保護的安全性與可信賴性,同時減輕了需要對常規(guī)保護中大量元件進行整定計算的壓力。
在完成特征選擇后,需要選擇合適的分類算法。智能保護中常用的機器學習方法包括人工神經網絡、決策樹和支持向量機等。但每種分類算法都存在歸納偏置現(xiàn)象,使得單一分類器存在精度和適應性瓶頸。
繼電保護應滿足“四性”要求,并網保護當然也不例外。下面主要從可靠性和速動性2個方面分析并網保護的性能要求。其中可靠性包括可信賴性(即不拒動)和安全性(即不誤動)等2個方面 。
(1)可靠性要求
與饋線保護不同的是,根據標準IEEE 1547.2并網保護所反映的故障范圍應是整個配電網。但在實際情況中,故障點可能距離公共耦合點較遠,且公共耦合點內的分布式電源可能以非同步電機型為主,這會導致分布式電源所能提供的故障電流較小。此時,如果片面追求并網保護的可信賴性,會很容易失去其安全性。當配電網中分布式電源滲透率較高或分布式電源容量較大時,并網保護安全性的不足,會導致系統(tǒng)擾動時大量分布式電源脫網,從而嚴重影響配電網的穩(wěn)定運行。
由上可見,基于常規(guī)保護判據的并網保護難以兼顧可信賴性與安全性。目前可以采用2種解決方法。一種方法是改進并網保護原理,如綜合采用電壓、頻率等多種判據;另一種方法是改造配電網保護,如按雙側電源要求完善饋線保護配置,并對配電變電站或開關站的母線保護進行校驗,若不滿足要求則配置快速母線保護。這樣配電網的故障可由饋線保護或母線保護快速切除,從而縮小并網保護所需反映的故障區(qū)域。但是,由于傳統(tǒng)配電網保護按照單向潮流配置,上述改造需要很大的建設與運維投入,需進行技術與經濟的比較。
(2)速動性要求
配電網發(fā)生故障時,為減少不利影響,并網保護應立刻動作切除分布式電源。
隨著分布式電源在配電網中滲透率的提高,分布式電源應在系統(tǒng)擾動時提供支撐作用。很多國家開始要求分布式電源應具備故障穿越能力,主要指低電壓穿越(LVRT)。LVRT能力的要求主要影響了并網保護故障檢測中電壓的整定值,以使在配電網發(fā)生故障或擾動后,公共耦合點處電壓在跌落到一定的范圍和時間間隔內,分布式電源可以不脫網。我國在新的并網規(guī)則中已經規(guī)定光伏發(fā)電站、風電場并網應具備LVRT功能,并在LVRT期間,應具有有功功率恢復和動態(tài)無功支撐能力。
綜合以上要求可見,并網保護的動作時間存在上下限約束。其動作時間下限取決于LVRT要求以及饋線保護和斷路器的動作時間,而動作時間上限取決于饋線重合閘時間。
(1)可靠性
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分布式電源滲透率的不同,在防孤島保護的可信賴性與安全性之間做出折衷。例如,當分布式電源容量較小或分布式電源滲透率較低時,可以適當降低對安全性的要求,而將可信賴性放在首位,以確保人員、設備安全。反之,則要對防孤島保護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因孤島檢測過于靈敏而導致大量分布式電源脫網,損害系統(tǒng)安全性。現(xiàn)有的被動或主動孤島檢測方案都存在缺陷,目前還不存在獲得世界各國廣泛認可的方案。
(2)速動性
當配電網的功率不平衡度很低時,孤島特征不明顯,需要較長的檢測時間。我國標準要求最長的孤島檢測時間為2s。但是,孤島檢測時間的增加勢必會延長配電網重合閘的時間設置。如果經過校驗發(fā)現(xiàn)孤島檢測時間不能滿足重合閘要求,則應考慮配置聯(lián)跳方案,或者為配電網饋線重合閘增配檢同期功能,以作為孤島檢測失效的后備。